帕德瑪大橋,為什么難造?中國是如何拿下的?
作者?擲筆三嘆?|?排版 杳杳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日益提升,“基建狂魔”中國參與了不少相關的國際項目。2023年四省聯考卷中提到的帕德瑪大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這是一座什么樣的橋?為什么會被人稱為“夢想之橋”?今天這篇文章就帶你深入了解這座橋的方方面面。
帕德瑪大橋被孟加拉國民眾稱為“夢想之橋”圖中兩端橋之間的孟加拉語意為“夢想”

?01?
? 這是一座什么橋?
帕德瑪大橋坐落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西南方,全長7.7km。它是一座兩層的公鐵兩用橋,上層是四車道公路,下層是客貨共用的鐵路。

恒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后,被稱作帕德瑪河,是恒河的入海主河道。位于這條河上的大橋,也因此得名。

帕德瑪大橋于2015年12月動工,花費近5年時間建成,并于2022年6月正式通車。建造這座大橋,中方投資了幾百億人民幣,讓它一躍成為我國在國外承建的規(guī)模最大和單體金額最高的橋。

迄今為止,它是恒河上最長的橋,同時也是連接中國與東南亞“泛亞鐵路”的重要通道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交通支點。
02?
造橋的難點
帕德瑪河被稱作是孟加拉國的“生命之水”,但也無情地將這個國家一分為二。為了打破河流對兩岸的阻隔,建造跨河大橋十分必要。
建設前/建設后孟加拉國的交通格局變化示意圖

但各種不利因素太多,導致帕德瑪河下游一直未能建橋。
施工環(huán)境惡劣
帕德瑪河下游河道寬闊、水流湍急,會對橋墩產生強烈沖擊破壞;帕德瑪河的含沙量很大,河道易淤積,這會對水上施工造成不利影響。

同時,孟加拉國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有半年的時間高溫多雨。濕熱的環(huán)境讓人不適,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也不易凝固,金屬部件易生銹。洪水、颶風頻發(fā),還會對施工的安全性造成較大威脅。

地質條件復雜
雨季降水強度大,河岸兩側容易受到侵蝕,導致河流含沙量大。而帕德瑪河下游地勢平坦,河流攜帶的泥沙易堆積,所以河床堆積物厚度大,且多為細顆粒的黏土和粉砂,質地非常松軟。
如此復雜的水下地質條件讓大橋的基礎(橋墩)難以穩(wěn)固。
本地資源短缺
孟加拉國境內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形占比小,地表物質以河流沉積物為主,缺少巖石,建筑材料需進口。
燒制水泥需要的石灰?guī)r、混凝土需要的粉煤灰,甚至是其他國家隨處可見的碎石塊,在孟加拉國都是稀罕物。

經濟基礎薄弱
孟加拉國為發(fā)展中國家,制造業(yè)基礎薄弱,許多工程建設的技術、設備尚不完備。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港口吞吐能力較落后,這就使得大橋在修建過程中物資、人員的調度受到阻礙,給工程的實施帶來不便。
除了這些,兩國語言和文化的差異、疫情的影響以及一些其他國家的非議與阻撓也對這項工程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03?
難點的攻克
正是因為以上種種不利條件,許多國家考察后,都不愿意接下這個項目。最終只有中國迎難而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在建造的過程中,我們究竟作出了哪些努力?
首先,在施工時間的選擇上,就花了很多心思。
造橋墩時需要避開雨季,這時河流水位低,便于施工,各種災害也相對較少,所以要趕在6月前(雨季未到)完工。
其次,在復雜的環(huán)境條件下,中國成功建造了抗風、抗震、抗壓、耐沖刷的橋梁,橋墩、橋身組合。


為了讓橋墩更加穩(wěn)固,帕德瑪大橋用上了鋼樁。每個橋墩圍著6根又重又粗(直徑3米、重550噸)的鋼樁,它們每根都長達125米(世界最長),深深斜插進河里(深約120米,是世界上入土最深的斜鋼樁基礎)。
鋼樁上部連接著混凝土制成的承臺和墩柱,整個橋墩看起來像一個“六腳凳”。
整座大橋主體部分需要40個橋墩作為支撐,其中22個所處的位置地質條件尤其糟糕,所以這部分橋墩除了6根斜樁外,還在中間額外加了一根直樁,形成了6+1的結構。
最終共計使用了262根鋼樁,耗時4年才全部完工。

擁有了這樣穩(wěn)固的橋墩作為基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架上同樣穩(wěn)固的橋身。
經研究,如果把鋼和混凝土兩種材料組合使用,堅固性更強。但把鋼作為橋身的材料,難免使其變得巨重無比。
所以我們用上了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天一號”起重船,能吊起3600噸重物的它,輕輕松松把每跨重達3200噸的鋼質橋身(世界單跨最長、最重的鋼制橋梁)穩(wěn)穩(wěn)地架在了橋墩上。

在橋梁施工的同時,還要進行河道清淤,清理出來的淤泥,不僅可以直接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還能用來加固兩岸河堤。并且淤泥中的營養(yǎng)物質有助于植物生長,可以為附近農業(yè)生產提供幫助。

?04?
修建的意義
在克服諸多建設中的困難以后,帕德瑪大橋終于與世人見面了。它對孟加拉國和我國未來的發(fā)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對孟加拉國的意義
??經濟
帕德瑪大橋建成后,孟加拉國各個地區(qū)間的空間聯系、經濟聯系日益緊密,這有利于區(qū)域間的協(xié)調發(fā)展。同時,大橋的修建還催生出一批與橋梁建設相關的產業(yè),如鋼鐵、水泥制造業(yè)等。

不僅在當下,帕德瑪大橋的修建對未來也意義非凡。
以帕德瑪大橋為中心,未來還會建設新的經濟區(qū)和高科技園區(qū),吸引更多國內外的投資,使這一地區(qū)的發(fā)展?jié)摿Υ蟠筇嵘?/p>
??社會
在帕德瑪大橋建成通車之前,想要越過帕德瑪河下游,都得依靠擺渡或者繞路,這往往需要幾小時才能到達彼岸,這種運速低、運量小、安全性差的運輸方式的弊端顯而易見。
有了帕德瑪大橋,這趟行程被縮短至10分鐘,極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

當地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也使各種工作崗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統(tǒng)計,修建大橋至少聘用了當地5萬多人一同參與,包括鋼筋工、裝吊工、電焊工、鉗工、司機等多個工種,起到了增加就業(yè)機會、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當然,各項基礎設施也得到了完善。
孟加拉國由中國企業(yè)提供技術和設備等支持建成的電站

此外,在中國援建的這段時間里,孟加拉國還向中國企業(yè)學習了一系列技術和管理經驗,當地勞動力素質也有所提高。

對我國的意義
? 在帕德瑪大橋的建設過程中,我國也積累了許多攻克橋梁工程方面難題的寶貴經驗,提升了國際影響力,能促使我國未來承接更多的同類國際項目,有利于向世界推廣我國的基建標準和服務標準。
孟加拉國央行發(fā)行的以帕德瑪大橋為主題的紀念鈔

??帕德瑪大橋能促進兩國間貿易量的增加,有助于實現互利共贏,未來必定還會有更加密切深入的合作。
??帕德瑪大橋也是中國與孟加拉國溝通交流的橋梁,通過這次合作,兩國文化交流頻繁,伙伴關系日益緊密,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帕德瑪大橋還為我國西南內陸地區(qū)開辟了一條新的出海通道,拓展了我國內陸地區(qū)對外發(fā)展的空間,加深我國與南亞、東南亞等國的國際合作。

點擊鏈接,聽羊羊講解四省聯考第37題??“基建狂魔”的又一個出圈項(kao)目(dian)
?05?
? 做道題再走~
帕德瑪大橋位于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西南部,修建難度大。該橋作為孟加拉國的“夢想之橋”,建成后將結束該國南部21個區(qū)與首都達卡之間居民往來需要擺渡的歷史,西南部與達卡連成一片,極大地促進孟加拉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兩河匯合于孟加拉國,注入印度洋。帕德瑪大橋橋梁施工面臨極其復雜的地質條件和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挑戰(zhàn),很難在當地獲得建橋的石料,水泥也需要從國外進口。下列兩幅圖分別示意達卡位置和帕德瑪大橋修建場景。

1.帕德瑪大橋建成前,孟加拉國南部21個區(qū)與首都達卡之間居民往來需要擺渡,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
2.簡述孟加拉國建設帕德瑪大橋缺少石料的原因。(4分)
3.為什么帕德瑪人橋被當地人民稱為“夢想之橋”?(6分
?參考答案?
1.地處平原,地勢低洼,河道縱橫;為季風氣候,降水集中,汛期河流水位高,且大河下游河道不穩(wěn)定;水下地質條件復雜,修建大橋難度大。(任答兩點,得4分)
2.境內地形平坦,缺乏巖石構成的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形(2分);位于大河下游,河流水流速度十分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以淤泥為主(2分)。
3.有利于加強首都和其它地區(qū)間的經濟聯系,提高運輸效率,促進區(qū)域間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文化交流與融合(2分);帶動與橋梁建設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2分);提供工作崗位,增加就業(yè),緩解就業(yè)困難(2分)。
*聲明:圖像素材部分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著所有,本號為整合發(fā)布。
*本文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