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的藝術(shù)家
槍聲響起,他的故事進入了新的篇章。
“來,我們來看看這幅畫。雖然它相對沒什么名氣,但是從這幅畫我們可以一窺這位畫家的風格。這畫的是一個舊教堂的塔樓,天空灰黃,塔樓像個墳堆一樣。塔樓底部長滿了雜草,雜草之外就只有造型各異的十字架和跟污點一樣粘在天空的鳥??梢哉f,畫家黑暗消極的氣質(zhì),其實從此時就定了。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再來看看細節(jié)......”
“自畫像在他的各類作品中占據(jù)著相當大的比例,一方面是因為他窮而找不到模特,另一方面他很希望記錄自己的點滴,無論自己潦倒沮喪還是得意振奮。且看這幅畫,切掉耳朵后的他依然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畫中他戴著帽子,叼著煙斗,倒像是在遮掩被繃帶包住的部分。他是否對自己的行為后悔?很有可能,我們再來看看他對煙與衣服的細致刻畫......”
“夜空像水面一樣泛著風拂過的粼粼波紋,眾所周知,遙遠的星光再怎樣受大氣的影響也不至于扭曲成這樣。更別說擺在前面那顆奇形怪狀的植物了,人們會說那是樹,但更像是一顆巨大的海草。這么離奇的東西與畫面下方安靜穩(wěn)定的小鎮(zhèn)存在于同一塊畫布上,各位,你們有什么感想。就我個人而言,作者精神的分裂已經(jīng)完全體現(xiàn)了,人世的冰冷與穩(wěn)定和自然的奔放與熱烈對撞得如此激烈,身處其中的他是痛苦的......”
“我想人們最早認識這位畫家不外乎兩種途徑,一種途徑就是那些熱烈燦爛的向日葵。他幾乎把一切陽光的、美好的、積極的顏色都用在了那些永遠向著太陽的花。應(yīng)該說他的一生也就像那些花,盡一切去絢爛。對于這樣的作品,用美學理論去分析它實在是太冰冷太不近人情了,感受它毫不遮掩的作者的熱情就好了......”
“我們鮮少見到這位畫家展示如此濃重的黑,哪怕是畫風明顯偏黑暗與詼諧的早期,他也從未如此暴力的將深藍的夜空處理成這樣。自上而下是枯黃的麥田,在風的影響下倒伏,偏向棕色的田間小路延申的方向————那是充滿未知的遠方。這遠方是危險的,令人恐懼的,死神的使者烏鴉向著那里匯聚,縱使夜空黑暗,那些烏鴉還是那么清晰。在這幅畫被創(chuàng)作出來不到一個月,這位偉大的畫家就去世了,他用他生命最后的一段日子刻下了死亡不斷逼近的感覺......”
“這幅畫不算他出名的作品,但應(yīng)該可以確認是他生前最后幾幅畫之一。乍一看看不出這幅畫在畫什么,但在知道它的名字叫樹根后,越品越有回味。畫家這一生畫過建筑,人,花和草,星和月,可是丑陋的樹根這是唯一一份。從土中裸露出的粗壯甚至堅硬的樹根倔強的蔓延著,它們不屈的生命力蠻不講理的沖出了畫面??梢哉f,他在那場意外前,還是相信著生活,還是相信著未來......”
港口的燈光,夜空的星光,河面的反光,我仿佛進入了夢境。
多美啊。
把它畫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