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大馬鳳:逃不開的焦慮情緒,這個方法值得一試!

個人簡介:
太原科大門診主任,原遼寧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科主任,曾進修于中國醫(yī)科大學心理科主任,從事精神科臨床診療工作近30年,具有扎實的精神科理論功底及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對精神科臨床常見病及多發(fā)病能精準診斷和治療。多年來潛心研究,博采眾芳,積淀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和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擅長運用傳統(tǒng)中醫(yī)診療技術與現(xiàn)代醫(yī)學、心理學相結合治療失眠癥、抑郁癥、焦慮癥、驚恐障礙、神經(jīng)衰弱、更年期綜合征、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疑難精神疾病,療效顯著。獲省級課題一項、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一項,在國內(nèi)國際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迄今為止,通過科學檢查規(guī)范治療已使眾多患者恢復精神健康并順利回歸正常生活。
擅長領域:
擅長各類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癥、抑郁癥、焦慮癥、驚恐障礙、神經(jīng)衰弱、更年期綜合征、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等疾病的治療,對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病因不明、長期服藥、復雜疑難性患者都有自己獨特的研究和治療方法。
不知從何時開始,焦慮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病”。
讀書的時候,為分數(shù)、排名而焦慮;
談戀愛時,對方回復微信不及時,感到患得患失;
每天加班到深夜,卻依然害怕年底被優(yōu)化……
生活中不同的焦慮源導致生活的幸福感越來越低,甚至危及著我們的心理健康。
生理上,讓人出現(xiàn)心跳加快、肌肉緊張、出汗等身體反應。
心理上,引起恐懼不安的主觀體驗,嚴重的情況下,甚至產(chǎn)生瀕死感。
行為上,限制人的活動能力、表達能力,頂著重重壓力,只能一拖再拖。
面對無處不在的焦慮,我們能做些什么呢?和你分享下面這4個方法, 一起來看看~

焦慮癥是一種病理性焦慮,是指無根據(jù)的驚慌和緊張,是泛化的、無固定目標的擔驚受怕。
生理上也常伴有一些軀體癥狀,比如暈厥、心悸、發(fā)抖等。
焦慮癥,需要精神科醫(yī)生去診斷,不可自行判斷;確診焦慮癥后,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和藥物來治療。
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其實是焦慮情緒。
焦慮情緒的本質,是一種對于潛在失控的恐懼。
如果要解剖焦慮,從上到下,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不確定性
第二層:失控感、不安全感
第三層:恐懼
但是,焦慮情緒也并非都是不好的。
“在進化的過程中,焦慮的情緒和潛在的生理應激反應是為了保護我們?!?神經(jīng)學家溫迪·鈴木)
擔憂、害怕和焦慮,是人類進化中的禮物。
焦慮情緒以及其調動起來的身體反應可以使我們處于“戰(zhàn)斗”或者“逃跑”的應激狀態(tài)。
當你面臨將要出現(xiàn)危險、傷害、痛苦、潛在懲罰時(例如經(jīng)歷社會挫折、與所愛的人分離),適當?shù)慕箲]是有保護作用的。
適度的焦慮,會促使你采取必要的措施,來防止或減輕威脅的后果。
比如,為了準備考試而努力學習;為了面臨即將到來的考核而努力工作。
所以,保持適度的焦慮,它可以適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

但過度的焦慮,會讓自己陷在想像的不好的后果中難以自拔,精神狀態(tài)越來越糟糕,身體也會發(fā)出“警告”。
那我們該如何緩解過度的焦慮呢?

緩解焦慮的關鍵在于接納自己,當自己能更多關照到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要達成目標,焦慮就會好很多。
具體來說,你可以這么做:

焦慮情緒比較嚴重的時候會有明顯的軀體癥狀,比如肌肉緊張、出汗、心悸或心慌、入睡困難等。
如果焦慮情緒讓你感受到了強烈的不適感,最先要做的是「放松你的身體」。

呼吸練習是瑜伽、冥想中常用的輔助手段,一定的經(jīng)驗證據(jù)表明,它有緩解焦慮、抑郁的效果。
它能夠幫助我們自然地把注意力拉回來,轉向當下,轉向自己的身體。
如果你沒來由地感到焦慮,想讓自己平靜下來,可以嘗試4-7-8呼吸法。
用嘴完全呼氣,發(fā)出吐氣聲;
閉上嘴,用鼻子吸氣,在內(nèi)心默數(shù)到4;
屏住呼吸,默數(shù)到7;
用嘴完全呼氣,發(fā)出吐氣聲,默數(shù)到8;
以上為一個呼吸循環(huán)。再次吸氣,重復以上呼吸步驟3次,一共完成4次呼吸。
它有助于放松身體、緩解焦慮情緒,這個練習可以用任何你覺得舒服的姿勢完成。因此也適合在睡前練習。


當我們感到恐懼,我們恐懼的對象往往是模糊的、混沌的。
具體化練習,可以幫助你將這個模糊的事物,描述得清晰可見。
比如你說一件事的時候,你習慣性會用非常概括的說法,比如說,“我昨天上臺演講,又感覺到焦慮了”。
那現(xiàn)在,你嘗試用具體化的方式去描述,除了時間、地點、人物之外,還有一些細節(jié)。
比如:演講的對象都是誰,一共有多少人,演講的內(nèi)容是什么,為什么要做這個演講,在哪一刻開始感覺到焦慮,焦慮的時候你都做了什么,想了什么等等。
通過這些具體化的方式,你開始反思和覺察整個事件,讓整個事情不再混沌一團。
在這個過程中,你能覺察到整個事物的全貌和細節(jié),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
當你對自己、對自己焦慮的對象變得更熟悉、更了解時,你才會覺得更有控制感,才可能消除焦慮。

人們傾向于回避使自己感到焦慮的事物,或在持續(xù)焦慮的情況下回避一切。
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拖延癥就是這么來的。但問題在于,回避往往使焦慮加劇。
有時候拖著不做某件事,但心情并不放松,哪怕是玩也不能全新貫注,內(nèi)心好像有兩股力量在撕扯。
我們都知道行動可以緩解焦慮,但問題在于,如何開始行動呢?人們傾向于回避使自己感到焦慮的事物,或在持續(xù)焦慮的情況下回避一切。

試著把你的任務拆解成很多部分,然后選擇讓你最沒有壓力的去做。比如:
你要寫一篇 3000 字的選修課論文,你的第一步可以是:
建立一個文件夾,寫上論文的名字?;蛘呤?,把你要看的幾篇論文下載到桌面上。
你要在周末完成一個短視頻拍攝,第一步可以是:
先畫個妝吧,不管拍不拍,畫個妝總沒錯的,而且還挺開心。
應對焦慮最艱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邁出這一步,接下來的事情阻力會小很多。

如果你認為自己有抑郁情緒,無論任何時候,你都可以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
在理智認知層面,心理咨詢能夠幫助你更高效地、深刻地理解自己,更客觀地定義自我。
在情緒情感層面,和心理咨詢師建立一種被重視、被信任、被理解等等難得的關系。如果你認為自己有抑郁情緒,無論任何時候,你都可以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

在咨訪關系中的情緒體驗的積累,可以矯正你原始的自動化的情緒體驗,形成安全感,轉化成自信,習得更高效的調整情緒的經(jīng)驗。
這里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你在咨詢中收獲更多,并看到一些好的結果:
不要假裝自己沒事;
問任何你想問的問題;
告訴咨詢師你想說的所有的事;
咨詢之外也繼續(xù)努力;
關注你的目標;
踐行健康生活方式的選擇;
確保你有一個社會支持系統(tǒng);
減少那些生活中可能會讓你更焦慮的壓力源;
通過這樣的方式,你能看到,付出努力,以及持續(xù)參與心理咨詢,可以最大化心理咨詢給你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