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邦節(jié)五天怎么過?沿著獨庫享受一段美食之旅
隨著2023年6月18日獨庫公路的通車,它的熱度再一次處于熱火朝天之中。
連接“天山南北好風光”的獨庫公路起于獨山子,終于庫車。全長561公里,縱貫天山,海拔平均在3000千米左右,道路蜿蜒曲折、崎嶇險峻。
這條路打通了天山南北,由北向南依次貫穿哈希勒根、玉西莫勒蓋、拉爾墩、鐵力買提4個冰達坂及喬爾瑪、鞏乃斯、巴音布魯克3個天山草原,途徑和穿越奎屯河、喀什河、開都河、庫車河等河流,匯集了新疆美景,沿途有喬爾瑪、鞏乃斯、那拉提、巴音布魯克、大小龍池、天山神秘大峽谷、克孜利亞景觀、“布達拉宮山地景觀”等自然風景區(qū)。
共同構(gòu)成一幅雄渾迤邐的立體畫卷,形成“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幻景象。
沿途的美景引人入勝,美食也同樣令人回味無窮。接下來,請跟我一起開啟只屬于獨庫公路的美食之旅吧!
獨庫公路起點——獨山子
獨山子作為獨庫公路起點的小城,近些年,因為獨庫公路而被人們所熟知。
如果一大早就要從獨山子出發(fā)走獨庫公路,那一定不能錯過“烤包子的弟弟”——一把抓烤包子。
一把抓,顧名思義就是包餡時剛好可以捏在一個成年人的手里,它是新疆傳統(tǒng)名吃烤包子的一種,但之所以讓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它吃起來比烤包子更脆、更香、更酥!
腌制過的鮮嫩羊肉、皮芽子,再配上老板特制佐料,就可以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金元寶”形一把抓烤包子。
“每天兩千個根本不夠賣”“太驚喜了,吃起來欲罷不能”一位有著40多萬粉絲的旅行博主制作了一條一把抓烤包子視頻并傳到社交平臺上,讓一把抓烤包子門口的隊伍連排半個月都不停歇。
抓飯作為不知道該吃什么時新疆人午飯的首選,實在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當粒粒分明、浸潤羊肉香氣的米飯遇上軟糯香甜的胡蘿卜,一盤色澤鮮艷的抓飯足以滿足你的味蕾!
在新疆,一盤抓飯的價格上限通常由含肉量決定,肉的量越多,價格越貴;而決定它口感的,則是要看大米的風味。
《舌尖上的中國2》中有介紹如何做家常版抓飯,當西紅柿和胡蘿卜遇見大米,就像頑童變成了乖寶,尤其是添加了西紅柿的抓飯不僅將大米染上鮮亮的橙黃色,還讓大米沾染了它們的味道,變得軟糯香甜。
一份合格的新疆抓飯,都講究一氣呵成,從熗鍋至燜制,全程不會起鍋,肉、飯、胡蘿卜、皮芽子都在一大口鐵鍋中燜制。
出鍋之時,拿鍋鏟充分混合均勻,浸潤著羊油的大米,此時已經(jīng)變得微黃,具備燜飯的水潤同時又粒粒分明,中間夾雜著胡蘿卜與皮芽子,鍋底還有香香脆脆的“鍋巴”。
明珠夜市作為北疆最大的夜市,準備踏上獨庫公路的人們必然要到此品嘗品嘗。
試問新疆人有多愛吃羊?羊肝、羊心、羊肚、羊腸、羊蛋……從頭到腳,統(tǒng)統(tǒng)放到火爐上,便能湊齊一桌全羊宴。得益于新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小羊們?nèi)赓|(zhì)細膩且無膻味兒。
將羊肉隨隨便便串在簽子上,不加辣子面、孜然等任何佐料,都能讓人口水直流。
真正會吃烤肉的人很挑剔,他們點名要吃紅柳烤肉。紅柳烤肉,顧名思義,即就地取材從樹上砍下幾根紅柳枝,做成簽子,接著把羊肉做成羊肉串。
紅柳烤肉比起鐵簽子烤肉別有一番風味,在烤的過程中,紅柳中的油脂會分泌出一種奇特的香味,使得肉質(zhì)更加鮮嫩,外表更加酥脆,口感更是一絕!
揮著簽子嚼著肉,再來一口冰鎮(zhèn)的卡瓦斯,同時感受冰火兩重天,這是屬于每個新疆人在夏夜的獨家記憶。
既然說到烤肉了,那怎么能少得了烤馕呢?烤馕和烤肉幾乎是不分家的。馕配烤肉,越吃越香。瘦肉配馕,香味濃郁;肥肉配馕,肥而不膩。
馕還有一種用途,可以充當烤串盤,烤肉包在馕里,一口下去,滿足你所有的期待。
獨庫公路第二站——伊犁
清晨,從一碗面肺子開始在伊寧的一天。
這是一道在本地人心中頗具地位的美食,在街頭的小飯館和小攤子上就能一飽口福。
面肺子一般和米腸子、面筋煮在一起,這道美食里除了羊肺、羊腸,還有羊肚和羊心,揉面、灌裝、腌煮,順著這一道道流程,一道滑嫩彈牙的風味小吃便做好了。
面肺軟嫩、米腸鮮糯,澆上辣油、香菜、蒜蓉以及靈魂醬料——醋,瞬間開啟了美好的一天!
如果你早上不習慣吃面肺子這種口味稍微重一些的食物,那伊犁的馕一定值得你去品嘗一下!
在伊犁,馕可以吃出一百種花樣:窩窩馕、片片馕、牛奶馕、芝麻馕……這還只是馕中的冰山一角。
新疆人民對于馕的喜愛程度達到了一個高度,不論男女老少,馕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
數(shù)千年前,小麥最先傳入新疆,才一路往中國西北、華北擴散,變成了烙餅、烤餅等,而在新疆,馕始終是馕,跨越了數(shù)千年仍未改變。
馕恰巧也是這里每一個土生土長的孩子的共同記憶,牙牙學語時被大人塞給一塊干硬的馕,頂餓又磨牙。
來伊犁,怎么可以不喝奶?天山牧場、冰川雪水,成群的牛羊結(jié)伴在山上奔跑,奶源天然無污染。
對于奶控,這里簡直是天堂,任何挑剔的舌尖對于這樣的味道都會欲罷不能。
奶皮、奶豆腐、奶疙瘩、奶嚼口以及釀制出來的黃油屬于基本配置,更有延伸出的冰激凌、酥油奶茶……
左手一塊兒馕,右手一杯咸香醇厚的奶茶,這也是伊犁人民最喜愛的早餐。
午飯吃什么?午飯吃大塊兒鮮嫩的羊肉,搭配外表酥脆的馕,當醬汁充分的融入羊肉和馕,一口咬下去,汁水爆開,羊肉的鮮味融合了谷物的香甜,這就是令伊犁人民念念不忘的馕包肉。
馕包肉,維吾爾語稱為塔瓦喀瓦甫,意為鍋燒肉。
帶皮的羊肋條,在開水中汆一下,撈出洗凈后抹上麥芽糖水,在油鍋中炸至金黃,下蔥段、姜片略炒,再加入草果、桂皮、香葉、鹽等調(diào)料,加適量清水,與胡蘿卜小火燜一個多小時,羊肉酥爛后,放在切成八瓣的馕上,馕包肉就做成了。
午飯還可以吃納仁,新疆哈薩克族的一種佳肴,納仁在哈薩克語中是面的意思,是一種主食和菜合一的食物。
比如熏馬肉納仁,你可以把它看成是熏馬肉面。
面是搟成了大薄圓片再用刀切出來的,吃起來比較勁道,但是比普通的面條硬一點;不過放在面里面的熏馬肉比較大片,口感比單點的好吃多了,熏肉入口,唇齒留香,久久不散。
在伊犁的晚上,就來上一碗酸酸辣辣的東三縣撥魚子吧!
撥魚子是西北一帶的特色面食,在新疆的東三縣很流行,“撥”是指用筷子把碗里的面撥到開水鍋中,“魚”是指面條的形狀像魚,所以叫“撥魚子”。
東三縣的撥魚子主要以色澤味道聞名,純正的回族特色做法中,就有種類各樣的配菜,可任意選幾款自己愛吃的配菜,菜品湯汁濃稠,過油肉撥魚子更是獨領(lǐng)風騷!
獨庫公路終點——庫車
來到終點庫車,早餐就從當?shù)靥厣筲伍_始吧!庫車馕發(fā)源于伊西哈拉鎮(zhèn)比加克村,其特點就是一個字:大。
庫車大馕之所以有著其他地區(qū)無法復(fù)制的味道,主要是因為它采用庫車本土所產(chǎn)的面粉加工,使用的是庫車原住民“研制”的土法發(fā)酵而成,所以說它是庫車市“獨有”的特產(chǎn)。
每年,庫車當?shù)囟紩e辦各類的文化活動,縣級、鄉(xiāng)級、村級的都有,而無論是農(nóng)產(chǎn)品展、餐飲展、歷史展,還是旅游主題的展會,庫車大馕作為“美食文化”的一部分,從不缺席。
馕,是普普通通的主食,也是庫車的“旅游名片”。
中午就來一份滾辣皮子黃面吧!辣皮子炒的醬加韭菜,伴著磨碎的芝麻,味香而持久,黃面黃燦燦、滑溜溜;油潑辣子紅艷艷、亮堂堂。
澆上老奇臺獨有的辣皮子辣醬,真是要顏色有顏色,論味道沒得說,一口入魂!
滾辣皮子堿面也很有特色,配的是堿面,爽滑筋道,鹵汁濃而不膩,重要的是還有大塊鹵牛肉,看著就超級誘人!
來庫車必然要嘗嘗庫車的小白杏,但是它的賞味期極短,每年也就20多天,嘗過它會改變你以往對杏子的認知。
小白杏,杏如其名,甜度高達20+,一口一個剛剛好。
不同于一般的毛絨質(zhì)感,小白杏果面光潔,奶里奶氣的淺黃色外皮,自帶光澤感。個頭雖小,果肉卻及其厚實。
維吾爾語稱小白杏為“阿克其米西”,意為“白色的蜂蜜”。
一來是說成熟的小白杏口感像蜂蜜一樣甜蜜,二來是說小白杏像蜂蜜一樣珍貴,只有夏天的短短20幾天的成熟期,錯過了就吃不到了。
到了晚上,就來上一碗香香的丸子湯、粉湯。丸子湯一上來,先喝一口湯,讓整個身體暖和起來。
涼粉、袈裟、羊大骨、丸子、胡蘿卜……配料十分豐富。要把牛骨頭熬制很久才能熬出如此美味的高湯;涼粉的質(zhì)地也柔軟透亮、口感爽滑勁道,在舌尖上碰撞出回味無窮的享受。
在公路上馳騁,肆意又自由。在星空下駐足,寧靜又爛漫。日落跌進昭昭星野,當光落在我們身上,這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夏天!
如果夏天有回音,那一定是縱穿在獨庫公路的美好時光!從遠方奔赴一場,遇見獨庫公路的美食與美景。
-END-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chuàng),歡迎關(guān)注,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