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頻尿急為主的前列腺炎,中醫(yī)如何從肝入手進行治療?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見病,治療這一疾病大多從三焦、膀胱和腎臟入手。臨床發(fā)現(xiàn),從肝論治前列腺炎,往往有著意外的驚喜。人的身體里有一條經(jīng)脈,叫足厥陰肝經(jīng),《靈樞·經(jīng)脈篇》說:“足厥陰之脈,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又說“是主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所以說,肝與男人前陰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此外,肝臟與腎臟同在人體下焦,乙癸同源,不用在意乙癸是什么意思,這也被稱作是肝腎同源,二者為子母之臟。因此,中醫(yī)根據(jù)這一理論,提出了Zhuang陽重在調(diào)養(yǎng)肝臟為主,肝臟是否疏泄條達,將直接影響三焦水液運行以及膀胱的氣化功能。
北宋名醫(yī)劉完素著作《素問玄機原病式》中說到:“豈知熱甚客于腎部,干于足厥陰之經(jīng),廷孔郁結極甚……。而神無所用……,而漩溺遺失,不能收禁也”。所以說,前列腺炎這一疾病與肝體的盛衰,肝用的強弱有著密切聯(lián)系(肝體指的是解剖學里的肝,肝用指的是肝臟的功能)。需根據(jù)前列腺炎具體表現(xiàn)癥狀,隨機應變,治體或者治用,補益或者清瀉,成效必然是在意料之中的。具體辨證論治如下。

肝體不足,膀胱滋濡溫煦不足
肝為乙木,雖然中醫(yī)稱之為將軍之官,但是肝體屬陰,主導人體的筋以及貯藏血液,與腎臟的精實同出一源,所以有精血相生的說法。
常見有三種情況會傷及肝陰,一是宏愿太多,沒能實現(xiàn),這是情志;二是熱邪長期滯留肝臟,導致陰血耗傷;三是年邁體弱,或者久病導致肝陰損傷。
肝臟陰血損傷,肝陽之氣衰弱,肝經(jīng)則會因此缺少精微物質(zhì)流通,厥陰經(jīng)絡沒了溫煦,它化津濡竅的職能就會衰減,尿頻、尿急、尿不盡等尿路不適癥狀也就出現(xiàn)了?!毒霸廊珪みz溺》篇說“肝腎陽氣虧敗則膀胱不藏,而水泉不止”。明代名醫(yī)薛立齋談及遺溺證(小便失禁)時也曾說過“竅謂肝主小便,若肝經(jīng)血虛,用四物山梔”之說。這足以說明泌尿問題與肝臟之間的密切關系。

肝氣郁滯,疏泄之能不能下達膀胱
肝臟除了疏泄膽汁,條達情志,疏理脾胃外,還有調(diào)節(jié)氣血,運行三焦水液的作用,所以,膀胱氣化功能除了受腎臟控制外,與肝臟疏達條暢的功能也是郎情妾意的。若是長期的宏愿未遂,情志抑郁,肝氣便會失去條達的屬性,氣機被阻滯,水道的通調(diào)收到阻撓,疏泄之能便無法下達膀胱,膀胱氣化之能受到掣肘,膀胱里儲藏的尿液就無法正常的排泄,尿頻、尿急、尿不盡這些癥狀也就會出現(xiàn)。
有一個利好,那便是這些癥狀可能會伴隨情志的正面或負面狀態(tài)而有輕重緩急的變化。也就是說,可能前些天,因為太多的負面情緒,尿頻尿急這些癥狀可能會比較嚴重,這兩天接二連三的喜事到來,心情舒暢了,尿頻尿急這些癥狀可能就會有所減輕。當然了,這并不代表疾病的康復。
就治療思路而言,這種情況,需用到利水通淋清熱消炎的藥,清代醫(yī)家余聽鴻就有過疏肝理氣的方法治療因郁怒傷肝,導致小便不通的案例,而后總結道:“所以治病先求法外之法,不利其水而水自通,專于利水而水不行,此中同有精義存焉,非淺學所能領略也”。后人臨床上,但凡前列腺炎屬于這一病因,用到這樣的方法都能獲得理想的成效。

濕熱蘊肝,膀胱氣化閉遏
人體內(nèi)有一種火叫做相火,相火寄存在肝、膽、腎以及三焦,若是濕熱痰火等邪祟聚集到肝經(jīng),容易出現(xiàn)肝陽亢盛,肝臟內(nèi)的相火沒有發(fā)散的通道,越積越多,上下亂竄。若是濕熱痰火沿著肝經(jīng)下循到膀胱,膀胱約利職能受到阻滯,津液無法氣化,也就出現(xiàn)尿路不適癥狀。
明代名醫(yī)張景岳說:“凡氣實者,氣結于小腸膀胱之間而壅閉不通,多屬肝強氣逆之證,唯暴怒郁結者有之”又說“至若氣實而閉者,不過肝強氣逆移礙膀胱?!彼哉f,前列腺炎因濕熱痰火壅遏而導致肝強氣逆那是司空見慣,從肝臟理論進行治療,既合理中醫(yī)法,又合患者實際。

寒滯厥陰,水道陰凝不化
水液在人體的運行,需得到氣陽的溫煦,才能循著三焦往下到達膀胱,膀胱也才能氣化津液。因肝腎同源,受損可造成腎陽虧虛,腎陰沒有腎陽之氣的推動,無法到達濡養(yǎng)其他臟腑,其會沉淀在下焦,日久生寒,導致厥陰寒滯,絡脈阻塞,肝臟疏泄功能被遏制,疏泄氣化無法到達膀胱,這也會造成尿路不適癥狀。相較前面的幾種,這種情況下造成的前列腺炎治療難度會更大一些。需溫散厥陰寒凝才能解決這一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