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再原創(chuàng)丨門口的垃圾(散文)

門口的垃圾
文/周鐵再
?
晨,我跑步回來,遇鄰居遛狗,彼此交流了幾句。
鄰居:我兒媳婦說這些天放在家門口的垃圾總是不見了。
我說:是我順便捎帶到樓下垃圾桶的。
鄰居:我想著應(yīng)該是你,從你朋友圈的跑步軌跡看這些天你是在三門峽的。
我說:你猜得沒錯。
利他是本。一種習(xí)慣的修煉非一日之功。凡是有利于他人的我力所能及的事兒都愛去做,這是修心的自然。
同住在一棟樓層,門口與門口不過兩米多距離,出門下樓的時候看到鄰居家門口有袋垃圾,順手捎帶也就是舉手之勞而已。
這種舉手之勞如果仔細琢磨那就牽扯了很多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道道了。好在我這個人稀里糊涂慣了,總愛自以為是去弄。大不了就是順手捎帶個垃圾的事兒罷了。但99%的城市人不會去這樣做。
記得一次我在小區(qū)群里發(fā)個留言:誰家有核桃夾子暫借我一把,我給三門峽市區(qū)客戶捎帶的核桃忘記放夾子了。
一會兒工夫有人回復(fù):我家有,你來取吧。彼此加了微信才知道是鄰居的。
取核桃夾子的時候鄰居說:我早就知道你是個大好人,從物業(yè)群你朋友圈關(guān)注和從別人口里得知你這個人心眼不錯。所以今天你說要核桃夾子,我自然會說我家有。
誰人背后不說人,誰人背后不被說。說好說壞是由自己長期積累而已。
我在三門峽市區(qū)的同樓層是三家。我家姑娘的寶寶,鄰居家的寶寶,三個小寶寶的出生相差幾個月。健長健壯到一定時候,在我的提議下把三個小寶寶放到了一起帶。
當(dāng)帶孩子的方式由各自的“遛狗式”到大家一起的“放牧式”轉(zhuǎn)變時,孩子們快樂大愛,我們扮演的“牧羊犬”也特省心。大愛大德其實就是國魂。這種無形之中的創(chuàng)新業(yè)已證明了它的“前頭無量”。小舉措大課題。
假大空,高大上,這是公文里必須出現(xiàn)的。把假的寫成真的也是真功夫。當(dāng)把真功夫用于柴米油鹽,真善美丑的平淡無奇生活時,仿佛一種釋然的自在。
我愛賣盧氏深山老百姓家里的東西,也漸漸認知了一群真善美的仁者。他們懂得土生土長的東西就是好,利己利人核心的是利于健康。昨天從山里老鄉(xiāng)家取回來了12枚土鵝蛋,本想搭配土雞蛋給客戶,客戶也許不懂說是聽人說不好吃不要鵝蛋只要雞蛋。朋友圈一發(fā)懂得的全要了還多付款30元給我。挺有意思。
60多歲的人了,天天晨跑10公里以上特舒服,與吃盧氏深山天然食物有關(guān),與心中無私有大愛有關(guān),與用感恩之心處世之道有關(guān),學(xué)思修。去年一年學(xué)《道德經(jīng)》,今年又癡迷《論語》。國魂國寶國人之基也。思身邊諸多人和事兒,所以迷失,錢色酒無過,過在不懂不守初心。嘆!
晨起跑步,看到鄰居家門口有點垃圾,自然隨手捎帶了。跑步回來又遇鄰居遛狗,彼此自然招呼一聲……
?

【作者簡介】周鐵再(男),河南省盧氏縣人,二十三年從軍路,戎馬半生一世緣。2006年5月的某一天,突想用文字記錄些生活感受,于是就這樣做了,樂此不疲,與朋友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