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擊命中:從科研為0,到麻省理工CS全獎offer

背景介紹
國科大-計算機
MIT EECS PhD錄取,
其他Offer:U Texas PhD,洛桑理工master、新加坡國立master,都是計算機專業(yè)
在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我并沒有直接就堅定研究生階段會出國,但很明確的是能夠利用國科大出國訪學的機會去體驗一下。因此,我也很早就為此準備績點。
因為沒有很好的英語基礎,我在大二上之前的暑假集中學了一個月托福。但其實,我并不覺得這種集訓真的是我當時最好的選擇,因為在這之后,我發(fā)現(xiàn)最好的學英語方法是使用起來。最直接的使用就是閱讀與專業(yè)課相關的英文文獻、教材,或者在youtube/coursera找一些高質(zhì)量網(wǎng)課做為學校課程的補充,另外學術會議的視頻也能很好地讓自己對科研有些感覺。我后來就是只在這些機會中學英語,最后沒有準備地考了三次拿到102,并沒有非常高,但也足夠了
下一個重要的部分是科研實踐,但我其實在訪學以前一直沒有順利地參與進科研。大二下之前、大三上之前、和大三下之前的假期我都在國科大找了不同的實驗室待了一兩周。但因為實驗室沒有直接能讓本科生做的事情,我也沒有能力自己找到什么能做的方向,我基本也就是看一看師兄師姐的工作。這一段時間幾乎沒有能夠?qū)懙胶啔v上的經(jīng)歷,當然自己也沒有太多能力上的提高。
于是,到了大三上學期時,我有不錯的績點、未達標的托福,沒什么成果的科研經(jīng)歷、科研交流的能力也很一般。這時我找到了世畢盟希望能夠在各個方面有背景提升。在申請訪學的過程中,我們一起準備了訪學申請的所有材料,感覺像是一次小的申請,包括文書簡歷、推薦信以及網(wǎng)申等。最后我獲得了訪學機會,而且我也按照規(guī)劃盡快找到了一個在MIT長期科研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也獲得了很多世畢盟團隊的幫助。
此外,為了準備訪學,我在那兩個月查了一些MIT老師的簡歷、吃力地看了他們的論文,但其實也沒有太多深入的理解。但至少,我大概知道了MIT有哪些和我方向匹配教授,于是我在訪學時候特意選到了他們開的課。世畢盟老師也幫我找學長打聽了一些選課的政策和經(jīng)驗。最終,其實訪學選課這一點對我最后的申請結果,幾乎是最重要的一個轉折。我當時知道選好課重要,并且和MIT的項目老師交涉了很多次才換到喜歡的課,但當時并沒想到會那么重要。
?
在MIT的大三下學期,我上了他們在我的方向僅有的兩門研究生課,上課的4位教授幾乎是那里和我方向最匹配的教授。課上互動是給老師留下好印象的關鍵,因此我最開始的幾周幾乎是逼著自己去用簡陋的口語去提問,保證每節(jié)課上能交流一次。但很快,我發(fā)現(xiàn)從那些交流中,我學到的東西其實非常多,這是讓我后來堅定申請出國想法的第一個關鍵原因。我能在交流中學到很多的原因在于,教授很善于幫我理清我提問中最有意義的思考點,這樣的分析就很容易讓我產(chǎn)生認同與共鳴。同時,他們的考試內(nèi)容沒有簡單地考概念,而是需要很多對問題深入的理解,并有豐富的往屆考試題來復習。這也是我很喜歡的,4次考試分數(shù)也一直很
?我在幾周的課堂交流中給教授留下了些印象后,很快就套磁申請加到了一個課題組中。因為他們急著為論文做實驗,我直接就可以開始幫著做實驗寫代碼。我覺得我找到這個項目是運氣很好了,導師非常熱情主動,并且經(jīng)常鼓勵我。在剛加入項目這段時間,我也有很明確的工作,又不需要太多背景知識,直接就可以有貢獻。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從組會的交流中學到的東西讓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那里的學術氛圍,這也是我后來堅定申請出國的第二個關鍵原因。
?
大四上學期,是我最忙的一學期。我有兩門課、MIT開始了新的項目、國內(nèi)也有一個項目、我還要考GRE、準備申請,非常忙亂。GRE我是在暑假隨便聽了些網(wǎng)課,因為不是很重要,直到考試前兩周才認真做了些題,有個153+170+3.5還行的分數(shù),但其實美國大學都不太看,倒是瑞士新加坡要這個成績。新的MIT項目每周都要開會,并且小一半時間是我在匯報。但因為我最開始能力不強,事情又很多,表現(xiàn)得并不好。
?因為這一學期很忙,我的申請季幾乎全都是卡著ddl弄的,很匆忙,但世畢盟指導小組的幫助也讓我減輕了不少負擔。三封推薦信分別是一位MIT的科研導師和兩位國內(nèi)的導師。世畢盟幫忙改了推薦信和一些其他文書,但因為我初稿寫得就很晚,沒有像別人一樣改了很多次。文書最后經(jīng)過世畢盟native expert team潤色后,我就提交了。因為MIT的導師熱情地答應讓我去她的課題組讀PhD,我這段時間自然主要在保證MIT項目的效率。
?
我的申請學校是在美國挑了方向吻合的PhD,因為MIT把握很大,我也沒有花精力聯(lián)系其他老師,也不好意思去亂承諾。為了保險,我也申請了瑞士、香港、新加坡的master,主要是不用聯(lián)系導師,并且我也覺得四處逛逛讀個master也挺好。最終,我12.15ddl前幾天提交了美國的申請,MIT官方offer一個多月后就到了,我大概是所有同學中最早放心下來的了。但確實因為我沒有聯(lián)系美國其他教授,也可能方向不是很match的原因,美國的很多PhD項目都拒了我。
?總之,我在大一大二保證了績點,大三下MIT訪學期間一下子喜歡上了國外的學術氛圍,并且運氣很好地加入了一個合適的課題組,開始提高學術能力。我從大三下開始,就在MIT的課題組就開始了緊密的科研,后來也參與了國內(nèi)導師的項目,最終順利被MIT錄取。希望大家都能早點做好打算,盡可能抓住一切機會早點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都取得理想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