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高考到程序員的成長之路

上個月,我剛過完生日,又長了一歲,在奔30
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不少喜歡“吃瓜”的讀者問我,我是哪所大學的,又是怎么走上程序員這條道路的,索性寫篇文章記錄一下。
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最好,如果沒有,大家純?nèi)斂磦€故事吧。
高中
我是2012
年參加高考的,都快過去十年之久了。
我在黑龍江的小縣城長大,中考幸運地考上了當?shù)氐闹攸c高中。
剛上高中那會兒,我依稀記得自己在全校排名是300
多,而只有全校排名在前150
的人,才有希望考上重本。
我的母親很開明,她是鼓勵教育,沒有逼迫我一定要考個好大學,只要我能夠健康快樂、自給自足的生活就好。
整個學生時代,我沒去過什么補習班,放假打游戲、看動漫、看小說。
不過我還算是一個要強的人吧,想著既然要經(jīng)歷一次高考,那就拼一次。
當時比較中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這樣的豪言壯語一直在腦海里揮之不去。
就這樣,我開啟了自己的奮斗模式,當時的我傻傻地堅信一點:現(xiàn)在好好努力,考上好大學。上大學,就輕松多了。也不知道這是誰發(fā)明的“謊言”,“誆騙”了我整整三年。
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從最初的平行班,考上了大尖子班,再到后來的小尖子班。每個月根據(jù)月考成績,分一次班?,F(xiàn)在想想,也是蠻殘酷的。
本以為自己可以披荊斬棘,成績可以繼續(xù)提高,但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遇到了瓶頸。小尖子班的人都很厲害,也很聰明。我自詡小勤奮,但談不上多聰明。這個世界有一種可怕的存在:他既比你聰明,又比你勤奮。
壓力倍增,隨之而來的就是焦慮,再加上當時的心理素質(zhì)略差,經(jīng)常徹夜難眠。
百日誓師的那天,我們穿著火紅的衣服,說出豪言壯語。我請鄰班的同學,幫我們拍個照,結(jié)果照得好暗、好模糊,就像記憶一樣,我都記不起是誰幫我們拍的這張照片了。

心理素質(zhì)差是我當時最大的問題。沒錯,高考,我失利了。模擬考試高重本線150+
的我,估分的時候只高了重本線30+
。
2012
年那會,黑龍江還是落后的估分報志愿,也沒有平行志愿。
當時,我媽做了很多功課在報志愿上面,在很多學校里選來選取,最終決定賭一把。
報了一所與985
沾邊的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
一直聽說「自動化」是萬金油王牌專業(yè),出于對王牌專業(yè)的尊敬,把它填寫在了第一志愿專業(yè)。第二志愿專業(yè)填寫了「計算機」,完全是因為喜歡玩游戲。
本以為估分只高重本線30+
的我,應該進不去「自動化」專業(yè),怎奈造化弄人,我估分估低了,實際分數(shù)是高重本線68
分。
在命運的安排下,我開始了自己的「自動化」專業(yè)的學習生活。
本科
我的本科大學有個秀麗的亭子,它的名字叫知源亭。我感覺我的本科學校其實挺漂亮的,就是小了一點,但是也沒有上課就要坐公交或騎車,害怕遲到的煩惱,走幾步就到了,我是挺滿足的。
大二那會兒,流傳著一個故事:一個剛?cè)雽W的學生,看到學校的樣子,哇的一聲哭了,然后回去復讀了。

勵志要鍛煉心里素質(zhì)的我,開始了學生會工作。出于對科技競賽的向往,我參加了學院的「科創(chuàng)部」。
在這里認識了超多優(yōu)秀的學長、學姐。自動化出身,學得東西很雜。從強電到弱點,從硬件到軟件,都學!這就導致跟「計算機」專業(yè)的差距很大,大二才學C
語言。為了能參加各類科技競賽,只能靠自學。
依照那些優(yōu)秀學長和學姐的經(jīng)驗,我開始了自己的學生會工作和科技競賽的生活。
雖然我學了C
語言、單片機,但是發(fā)現(xiàn)自己當時的編程能力并不怎么樣。而身邊的人卻一直叫著我”大神”,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大二那年,我參加了電子設計大賽,組員沒有做硬件的,我就硬著頭皮上了。Multisim 仿真、Altium Designer 畫 PCB,焊電路板。
就此,我在硬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跟我設想的編程生活可謂大相徑庭。
當年,參加國家A
類科技競賽,獲得最高獎項,可以競賽保研。
本著積累實戰(zhàn)經(jīng)驗,如果能保研更好的原則,大三,我參加了“飛思卡爾”杯智能車競賽。
這個競賽,是一個競速類比賽,可以理解為如今的一個超級簡化縮小版的「自動駕駛」,智能車自動識別賽道,自動運行,不能沖出賽道,看誰跑的最快。

雖然做的車子做的丑了點,但從硬件設計到元器件焊接,再到程序設計,傾注了我們?nèi)康男难?br>
“飛思卡爾”杯智能車競賽的成績是熬出來的,逃課調(diào)車、熬夜調(diào)車、甚至半夜不睡覺調(diào)車。
得益于大三還在部門擔任職位,對實驗室熟悉,找了個屋子,我們組員四人就此睡在了實驗室。
從大三剛開始的學習準備,到區(qū)賽,再到國賽,歷時近一年之久。
大三沒怎么上過課,各種逃課,考試前一周現(xiàn)突擊。好在有大神指點,不至于掛科。
在參加區(qū)賽的前一周,我們平均每天只睡三個小時,想對策研究戰(zhàn)術(shù),也正是因為如此,靠著比賽前最后一晚想出的絕招,以比另一個組快0.01s+
,區(qū)賽總排名第二的成績挺進了國賽。
我們也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有一句話說的好:貴在堅持,沒準奇跡就在眼前。

最終,國賽雖然成績不理想,但也獲得了“國一”的成績。
全國一等獎,順利保研?沒錯,波折如約而至。
有一個政策不知道是否會實施,競賽保研需要綜合成績排名30%
以內(nèi),而我剛好30.1%
。
在工作和考研的糾結(jié)中,沮喪地過了兩周,政策出來了,沒有成績這項要求。
經(jīng)過這件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能為自己爭取的東西,盡量爭取,不要等到需要用到的時候,才悔恨當初為何不再努力一點。
小組四人,一個去了北航直博,一個去了西交,一個去了天大。而錯過保研推免面試的我,選擇了東北大學作為我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研究生
如果本科就業(yè),我可能就是硬件工程師了。
沒經(jīng)歷過瀟灑的大四生活,大四,我就直接到東北大學報道了,開始跟著老師做項目。
總校的校園比分校大不少,但生活節(jié)奏并沒有什么變化,還是寢室和實驗室兩點一線的生活。
讀研期間,跟著老師做了很多項目,硬件設計、Linux驅(qū)動開發(fā),再到上層應用的編程。
跟著實驗室優(yōu)秀的師兄們,繼續(xù)學習。讀研究生,突然感覺自己的底子太差了,并且記性不好。
因為之前是一直做硬件的,現(xiàn)在硬件軟件一起來,需要學、需要補的知識很多。
看視頻,學知識,做項目,那段時間過得很舒服。
研一,決定開始寫博客文章,以記錄自己點點滴滴的方式,幫助自己鞏固知識。同樣,也可以幫助自己在忘記學過的知識的時候進行回憶。
我最早的兩個系列教程「Python3網(wǎng)絡爬蟲實戰(zhàn)」和「機器學習實戰(zhàn)」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的,如今它們的全網(wǎng)閱讀量早已突破了百萬。
不少讀者說,我寫的文章太好了,對小白非常友好,其實那是因為我自己記性不好,所以寫的面面俱到。沒有徹底弄懂的內(nèi)容,不會一筆帶過,而是研究透徹再寫。
就這樣,堅持寫作到現(xiàn)在,已有5
年。
現(xiàn)在想想,能夠健健康康地學習自己想學的知識,真的是一種幸福。愿自己可以活到老,學到老,做一個永不停歇的程序員。
研二,我找到了算法實習,開始了北漂的碼農(nóng)生活,這又是另一番故事了。
絮叨
馬上又開始春招、秋招了,Jack?對面試必備的刷題筆記進行了整理,有谷歌阿里等多位大佬的經(jīng)驗總結(jié),還有我根據(jù)自己工作經(jīng)驗整理的算法工程師的學習資料。

關(guān)注我的微信公眾號:jackcui-ai,后臺回復【007】打包帶走。
愿我們都可以活到老,學到老,做一個永不停歇的程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