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的神秘部落:喜歡吃素,無婚姻制度,其繁衍方式特殊
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一座桃花源;只不過每周一上班途中的人潮人海,使我們不得不將其掩藏在心底深處,夢想著有朝一日尋到一處真正的桃花源,那么現(xiàn)實生活中真的存在桃花源嗎?
在喜馬拉雅的山腳下,雪融成溪,流過一個個小房屋,房屋不遠處則種著一些農(nóng)作物,這里便是卓巴人的部落,一個僅有3000人的小部落。
一、溯源卓巴部落
卓巴部落源自印度河流域的查謨-克什米爾地區(qū),四周環(huán)繞著山巒,三座小村莊是他們的主要聚居地。這里雖然在喜馬拉雅山脈的中下部,但是卻屬于季風氣候,很適宜人們在這里居住并且繁衍生息。
傳說卓巴人的祖先是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一支士兵,由于與部隊失聯(lián)而被迫在喜馬拉雅山區(qū)落戶,形成了這個神秘的部落。
根據(jù)現(xiàn)有的圖像資料,卓巴人的面貌獨具特色,面貌特征表現(xiàn)為明顯的中等膚色、灰色或棕色的眼睛以及中等長度的彎曲鼻子,這些特征在印度亞大陸范圍內(nèi)較為罕見。
這種面貌介于高加索人和黃種人之間,與雅利安人的面貌相似度高。此外,“雅利安人”翻譯成拉達克語就是“卓巴”一詞,因此,卓巴人有很大可能是雅利安人的后代。
不過,現(xiàn)有的一切說法都僅僅是推測而已,有關(guān)卓巴人是否為雅利安人的說法尚未得到確鑿證據(jù)。
二、崇尚吃素的生活習慣
較高的海拔,使這里成為了一處“世外桃源”,而他們也有著獨特的生活習慣。
卓巴人喜歡吃素,這一方面是跟當?shù)氐淖魑锱c種植習慣有關(guān),雖然海拔較高,但是有充足的水源和日照,以及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干凈的水源,也就更容易種植農(nóng)作物。
因此他們想要做到自給自足的話,是完全可以的。世世代代以來,他們都是這樣過的,吃的也永遠都是小麥粟米,瓜果蔬菜這一類素食。
另一方面可能與他們的傳統(tǒng)或者信仰有關(guān),并不是他們不能吃肉,而是種族里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便是吃素,大家也都更傾向于吃素。而長時間的這種傳統(tǒng)習俗,使得他們身體中的基因以及某種潛在因素,更易于接受素食。
同時根據(jù)科學分析發(fā)現(xiàn),相比于肉類,素食更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攝入的營養(yǎng)更全面,有助于預防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卓巴人的素食習慣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更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他們無形中選擇了一種更為切合人與自然的生活方式。
三、奇特的婚姻制度
卓巴人最為奇特的還是他們的戀愛觀和婚姻制度,因為他們沒有婚姻制度,可以說他們只談戀愛不談結(jié)婚,一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接受的倫理道德問題,到了卓巴部落里反而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了。卓巴人對于性和婚姻問題上采取開放、自由、相互尊重的文化風尚,而這恰恰是其他文化很難理解的。
他們不會形成夫妻關(guān)系,而是以純粹的愛情關(guān)系為基礎(chǔ),在兩個人彼此喜歡的時候開始談戀愛,如果有一方不愿意繼續(xù)這段感情,就可以自由地離開,而沒有法律或社會上的壓力。這種戀愛和婚姻制度體現(xiàn)了卓巴人開放、自由、相互尊重的社會文化風俗。
由于沒有婚姻制度和婚姻方面的道德約束,他們在兩性方面的態(tài)度就顯得極為開放了。年齡問題、小三、出軌等等統(tǒng)統(tǒng)不是問題,他們是極為自由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如果兩個人看對了眼,那么他們可以立刻同居并且在一起,并不需要詢問父母的意見或者進行復雜的流程;如果不合適又會立馬分開,繼續(xù)下一個。
在這種情況下,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以及一妻多夫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卓巴人對這些毫不在意,對他們來說,這就像喝水一樣平常。
而這種奇特的婚姻觀念,也影響到了他們的繁衍方式,他們不會出現(xiàn)擔心孩子沒人養(yǎng)的問題,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孩子的父親,他們的繁衍也就僅僅只是為了繁衍而已。
而不會像其他文化一樣,束縛于家庭、父母、社會等等方面,也不用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與詰責。
四、獨特的審美文化
與世隔絕的卓巴部落,自然會產(chǎn)生與眾不同的審美標準,在他們看來,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美麗之處的,而他們所認為的美麗事物,也會被他們戴在身上,這不局限于任何事物,路旁的鮮花、石頭,樹葉等等,都可以作為一種裝飾物。
在他們的文化中,顏色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紅色和白色,這兩種顏色在他們的服飾和裝飾品中非常常見。他們會利用各種材料制作裝飾品,如穗子、珠子、獸骨等等。
一些裝飾品在卓巴部落中意義非凡,它不僅可以用來裝飾身體,還可以象征著不同的社會地位和族群身份。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在頭發(fā)中編制各種花樣,搭配環(huán)繞頸部的自制項鏈,穿戴特殊款式的衣物等等,用來突出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和文化特征。
這種奇特的審美觀會在他們的特有的節(jié)日上展露無遺,巴拉諾節(jié),一個對他們來說相當于中國春節(jié)的節(jié)日,他們會將全族人都聚在一起,持續(xù)三天狂歡。這個節(jié)日有助于他們維系家庭和睦,尊重傳統(tǒng),并踐行對自然界的敬畏。
遠離戰(zhàn)爭,遠離塵世,沒有煩惱,只有幸福,他們的生活所求的或許就是簡簡單單的過完這一生,在他們看來簡單生活就是他們現(xiàn)在的幸福。
然而像這樣的“世外桃源”,在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也逐漸為世所知,而部落中的人又會如何看待外面的世界,我們不得而知。
但就像桃花源記的結(jié)尾一樣,陶淵明并不想這樣一個世外桃源為世所同流,那么我們對待卓巴部落,是否也應該尊重理解并且不主動打擾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