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蔥日食記”——三不沾:解讀河南經(jīng)典美食!

三不粘又名桂花蛋,是河南安陽傳統(tǒng)美食,相傳起源于清代,它不僅色彩金黃,味道甘美,更令人稱奇的是它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這也正是它為什么叫“三不粘”的緣由。今兒,小蔥就和大家聊一聊這三不沾!

三不沾的歷史由來:
關(guān)于“三不粘”這道菜的來歷,據(jù)說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安陽有一個縣令,其父喜歡吃花生和雞蛋,可是年紀(jì)大了,牙齒不好,縣令就讓廚師每天蒸雞蛋羹給自己的父親吃。

時間一長,縣令的父親就吃膩了,食欲越來越差??h令就讓廚師變換一下飯菜的做法。廚師絞盡腦汁,將雞蛋的做法變換了許多花樣,縣令的父親還是不想吃。有一天,一個廚師想出了一種新的做法。他把雞蛋黃加水打碎后,再放入白糖,然后倒入鍋里炒出一盤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臨時取名叫桂花蛋,縣令的父親品嘗之后,連連夸贊這道菜好吃。從此,這道菜就成了縣令家的主要菜肴,一家人百吃不厭。

秋天的時候,縣令的父親過七十大壽,賓客盈門,縣令大擺宴席,為父親慶賀壽辰。當(dāng)然,宴席上依然少不了桂花蛋這道菜。平時做這道菜的時候,廚師總是用小鍋烹調(diào),一次炒一盤菜。慶賀壽辰這天,吃飯的客人多,小鍋炒菜太慢,廚師就改用大鍋來炒??墒?,因為是第一次用大鍋做桂花蛋,該放多少原料,廚師的心里沒有底。

桂花蛋炒好之后,他發(fā)現(xiàn)蛋黃太稀,就連忙又往里面添加粉芡,一邊炒一邊往里添油。結(jié)果,這回炒出來的桂花蛋色澤黃潤,晶瑩欲滴,香氣四溢,大家品嘗了之后,都夸獎這道菜味道鮮美,甘甜爽口,實在是菜肴中難得的佳品。于是,桂花蛋很快就在安陽聲名鵲起,風(fēng)行開來。

不久,乾隆皇帝到江南巡察民情,路過安陽,提出來要品嘗安陽的風(fēng)味小吃。安陽縣令就讓廚師精心炒了一盤桂花蛋,獻給乾隆品嘗。乾隆吃了這道菜肴之后,十分高興,他見這道菜肴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就當(dāng)即下了圣旨,將桂花蛋賜名“三不粘”。并讓縣令把此菜肴的制作方法給了皇宮里的御膳房,以備自己和后宮嬪妃及皇親隨時品嘗。

于是,這道菜就從安陽古城進入了北京紫禁城,成了一道御菜。據(jù)說,后來有一位御膳房的老廚師告老還鄉(xiāng),在他離開皇宮御膳房的時候,就把“三不粘”的制作方法帶出了紫禁城,使這道來源于民間的美味佳肴又重新回到了民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三不沾的家常做法:
原料:
雞蛋黃 12個、白糖 250克、干淀粉 150克、熟豬油 100克。
具體步驟:
1、將雞蛋黃放入大碗中,加入干淀粉、白糖和溫水600克,用筷子打勻,過細(xì)籮。
2、將炒鍋置于中火上,放入40克熟豬油燒熱,倒入調(diào)好的蛋黃液,迅速攪動。待蛋黃液呈糊狀時,隨即一邊往鍋內(nèi)徐徐加入熟豬油60克,一邊用手勺不停地推攪。約炒10多分鐘至蛋黃糊變得柔軟有勁,色澤黃亮,不粘炒鍋時即成。
小貼士:
1、用新鮮雞蛋,不能有一點蛋清。綠豆淀粉潔白、勁大適作此菜。
2、順一個方向調(diào)打,不然蛋白質(zhì)分子排列混亂,菜不易成功。
3、此菜火候要求掌握好,要做到大火熬至糊狀,中小火推攪炒,雙手并用,一手?jǐn)嚦?,一手淋油,一刻不閑,至少要攪炒四五百下。顏色由淡黃至淺黃轉(zhuǎn)成土黃色,蛋黃與豬油、淀粉溶為一體,一般炒8至9分鐘才算成功。
4、炒此菜易粘鍋,要隨時用炊帚擦凈粘在鍋邊的蛋液,還可熬至糊狀時,換鍋炒。
三不沾,是河南美食代表,不僅好玩更加好吃,大家有機會來到河南,千萬不要錯過這道美食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