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諷刺的效力
諷刺只要存在,其效力也必然存在。
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對方自己也認同自己是你語境下的不堪者。
在這種情況下,諷刺的效果僅僅局限于破壞對方的心情,對方很容易通過或這或那的途徑恢復過來——當然,對方得有路可選。
可惜的是有路可選的往往是那些掠奪者,而不是我們。
當對方無路可走時,對方將可能進入習得性無助。

第二種,對方自己不認同自己是你語境下的不堪者。
在這種情況下,諷刺的效果抵達了破壞對方自我形象的維度,對方必須經(jīng)過反思的過程才能擺脫這種匱乏。
同樣的,無路可走導向的習得性無助在這里仍然成立。
與反思相對的是復讀和幻想。
復讀自己進行所謂“不堪”的行動的理由是一種擺脫這種匱乏的方法。因為能揭穿這個理由的虛偽之處的更進一步的諷刺或揭露還不在場,還沒被自己所意識到。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正常情況下對方在這種匱乏情境中,會自發(fā)地懷疑這個理由的正當性——感謝應試教育。
幻想諷刺的無效性或者問題背后的自然解決機制也是一種方法。這個方法用多了會失效,因為現(xiàn)實會讓對方意識到其所幻想的情形在現(xiàn)實不存在。
然而,反思的效率過低將導致對方還未到達給出改變方法的環(huán)節(jié)就已完成了自我療愈,這給了意外發(fā)生的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對權(quán)力的反思會被意識形態(tài)所阻礙,這導向更進一步的匱乏。

第三種,對方無法解讀確切的諷刺內(nèi)容。
這種情況下我所要強調(diào)的具體情形與前兩者相同。
當諷刺重復出現(xiàn),第一者和第三者必然通過思索視諷刺者為敵并為此展開行動。
忙碌或緊張情形會讓對方將自身的應對置在較后的優(yōu)先級上,隨著時間的流逝,一般情況下諷刺將逐漸失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