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張昭 字子布

張昭 字子布

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張昭年輕時就以博學而非常有名,徐州刺史陶謙召他為士,被張昭拒絕。陶謙認為張昭輕視他,因此將張昭監(jiān)禁,后來受到趙昱援救才被釋放。
東漢末中原動亂,張昭隨其他難民逃到江南,受到孫策的重用,官拜長史和撫軍中郎將,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他為孫策打平江東做出了很大貢獻。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孫策臨終前,特意將弟弟孫權托付給張昭和周瑜。他囑咐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睂O策剛剛去世,孫權非常悲傷。張昭勸孫權說:“夫為人后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勛業(yè)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孝廉何得寢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他親自扶孫權上馬,陳兵而出,然后眾人才服從了孫權。
孫權繼續(xù)重任張昭,而張昭也直言敢諫,比如有一次孫權擺酒席,命令群臣必須大醉方歸。張昭聞訊非常憤怒,馬上離席。孫權攔住他說:“為共作樂耳,公何為怒乎?”張昭立即答道:“昔紂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當時亦以為樂,不以為惡也?!睂O權深感慚愧。
208年赤壁之戰(zhàn)爆發(fā)前夕,張昭主張孫權舉國投降。但在主戰(zhàn)派周瑜等人的努力下,反倒擊退了曹操的大軍。這件事讓孫權對張昭衍生不滿。同時由于張昭太過耿直,使他在東吳始終無法擔任最高的丞相職務。孫權一開始任命孫邵為丞相,后來又委以顧雍。
232年公孫淵在遼東反魏,向孫吳稱臣以為外應。張昭認為公孫淵必敗,因此反對孫吳支持公孫淵,孫權沒有采納。結果公孫淵出賣東吳,殺了孫權派到遼東去的使者。張昭因此退居不朝,孫權盛怒下,命令用土封住張昭的家門,來表示他永遠不必出門了。張昭也用土從門內將門堵住,以表示他也永遠不打算出門了。后來孫權后悔自己的做法,但又不愿道歉示弱。他下令用火燒張昭的家門,以此逼張昭出門。但這方法也沒嚇倒張昭,因此孫權只好又下令將火又撲熄。最后孫權在張昭家門前久站不去,張昭才在兒子的攙扶下,出門與孫權和解。嘉禾五年(236年),張昭去世,時年八十一。孫權戴孝前去吊唁,賜謚號文侯。
統(tǒng)帥 D+
(張昭嘗討黃巾賊。權征合肥,命昭別討匡琦,又督領諸將,攻破豫章賊率周鳳等於南城。)
武力 D
(記載不詳。)
軍謀 C-
(張昭常在左右,為謀謨臣,惜記載未詳。)
智略 A-
(張昭少好學,善隸書,從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與瑯邪趙昱、東海王朗俱發(fā)名友善。及公孫淵稱籓,昭諫曰:“淵背魏懼討,遠來求援,非本志也。若淵改圖,欲自明於魏,兩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權不從。后淵果背盟。)
內政 A
(張昭忠謇方直,一時之良干也。孫策創(chuàng)業(yè),命昭為長史,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及受遺輔佐,昭綏撫百姓,諸侯賓旅寄寓之士,得用自安。)
魅力 A-
(張昭剛簡,懷不撓之節(jié),屬孫策創(chuàng)業(yè),首贊經綸,仲謀嗣立,躬自扶翊。古人所謂托六尺之孤者歟?既而忠言屢發(fā),直道不回,折弋獵之娛,沮釣臺之樂,有大臣之節(jié)矣。惜以嚴見憚,以高見外,既不處宰相,又不登師保。故使時望挫傷,元功圯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