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匯豐陳瑋:重塑自我,個人領導力精進指南

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都是重視自我精進與終身成長的學習者。
- 未來世界,什么樣的人都成為自己人生的持續(xù)贏家?
- 成長為什么是一個從推翻自己到重塑自我的過程?
- 如何理解人生95%的痛苦,都是關系帶來的?
- 為什么說人生下半場的使命,就是要成為個人重塑與組織重塑的持續(xù)探索者?
- 重塑自我、持續(xù)精進的五大維度又是什么?
以上問題,我們都將在本篇一一作答。陳瑋,北大匯豐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 匯豐商學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中心主任,曾任滴滴高級副總裁,萬科執(zhí)行副總裁,Hay Group大中華區(qū)總裁、東北亞區(qū)總裁。? ?
Part 1 未來世界的“四無人群”與持續(xù)贏家
2050年,我們都不知道世界會變成什么樣,但有一點我們知道,從現(xiàn)在到2050年,我們最大的一項任務——就要持續(xù)地重塑自己。
科技的進步,可能為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但難以置信的變化速度和變化方式,也將對人類近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所形成的固有方式,造成沖擊。
1.未來世界,大批人將成為“四無人群”
在未來世界,大批人將成為“無能、無用、無助、無望”的“四無人群”。
1. 無能:無法與時俱進地快速開發(fā)未來所需要的能力
2. 無用:無法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無法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3. 無助:在社會巨變過程中,因為無法適應未來世界,產(chǎn)生了強烈的無助感
4. 無望:因為無能、無用、無助到了極限,而對未來產(chǎn)生無望甚至絕望的人群
人類將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面臨持續(xù)的重新適應和不斷學習的挑戰(zhàn)。如何適應未來世界,如何持續(xù)學習,將成為每個人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2.未來世界,什么樣的人才能贏?
中國過去四十年,那些取得卓越成績的企業(yè)領導者,大都具有強勢、聰明、大膽、敏捷等特點。
那么在未來,能生存及脫穎而出的人才,應該是具備以下三點特征的人:
一是能保持敏捷學習的能力
愿意始終保持好奇心、不斷打破知識的邊界、愿意以開放心態(tài)拓展未知領域;能夠有效管理自己,真心尋求反饋,并對反饋做出積極回應。
二是擁有共情力和同理心
擁有相當同理心,對人擁有關懷、理解人的處境,并將這些關懷和理解用于與他人建立積極的關系。
三是保持韌性和復原力
人要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與情緒的平衡,會變得相當困難;契而不舍、屢戰(zhàn)屢敗的特質(zhì),就變成未來人生贏家的標配。

Part 2要成為自己的人生贏家,你需要參透BBC這三門課
著名學者尤瓦爾·赫拉利,在幾年前,寫過《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三部曲。他說人類每10年,就要重塑一下自己,扔掉自己過時的知識、技能、經(jīng)驗、假設和人脈,重新來過。
他說2050年我們不知道在哪里,但是有一點我們知道:從現(xiàn)在到2050年,一定要多次不斷地重塑我們自己。
最近,談“人生下半場”的朋友很多。在我看來,人生下半場的使命,就是成為個人重塑與組織重塑的持續(xù)探索者。
這不僅是我們要追求的使命、目標和意義,更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
結合心理學大師托馬斯·希伯爾的觀點,我認為“個人重塑和不斷成長”的三門課,可以概括為BBC——Becoming成長, Belonging關系, Creating創(chuàng)造。
1.Becoming成長:
是一個從推翻自我到重塑自我的過程
Becoming最重要的是ing,人一直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分鐘都在發(fā)生變化。
從磨難中走一遭,你或許會自我否定,或許會自我懷疑,可這之后,你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以前不一樣了。
就像你看到這篇文章后,可能很多想法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就是一種成長,就是人生的美好和意義。
如果明白了成長的意義,開始一些好的習慣,比如開始堅持寫作,雖然不能日更,但做到周更,那你也將變成新的你。新的 “我” 很重要,becoming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過程。
如果你有很多想學的,比如學鋼琴、音樂、書法,再比如看典籍、學圍棋,或者研究數(shù)字化轉型??傊阆M兂筛玫淖约?,更加不一樣的自己,這都是你becoming的過程。
米歇爾?奧巴馬寫了一本自傳叫《成為Becoming》,寫了一輩子到現(xiàn)在她是怎么變化的;有一本關于喬布斯的書叫《成為Becoming Steve Jobs》,講了喬布斯的經(jīng)歷,如何讓他擁有更完整的人格。
喬布斯在臨死前,人格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他變成了一個更加有同理心、更加愿意傾聽別人的人,而不是原來同理心可能是零的人。
稻盛和夫關于人生意義,也有這樣的見解。他說我們做了一大堆事情,是否結婚,是否有孩子,是否賺到錢等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從生出來到離開這個世界,你的靈魂能不能更加高尚和美麗。
你生下來是一個人,最終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應該是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個過程就是Becoming,就是成長的過程。
成長,就是一個推翻自我到重塑自我的過程。

2. Belonging歸屬:
人生95%的痛苦,是因為關系造成的
Belonging,人作為擁有高等智慧的動物,需要有所歸屬。那什么是歸屬?簡單來說,最重要的歸屬,可能就是家。
家對于人生是很重要的,家為人提供了很多東西,比如內(nèi)心的寧靜。中國有句俗語叫“喪家之犬”,這雖然是一句罵人的話,但說明沒有家的歸屬,人是很難做到內(nèi)心平靜的。
對于人而言,歸屬不僅僅只有家,還可能有團隊的歸屬、組織的歸屬、國家的歸屬,還可能是你的各種朋友圈的歸屬。
歸屬其實就是圈子,小到家庭,大到組織和國家等等。心理學有句話,人生95%的痛苦,是因為關系造成的。
關系本身不能造成痛苦,你在各種關系中不自洽的自處,才是痛苦的根源。很多人不開心,就是因為和老板或同事的關系處理不好。
當你因為關系而煩惱時,“反求諸己”是最好的辦法。
很多時候,你都怪別人不好,其實根源在自己身上,你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換位思考,會讓你心胸寬闊,也就更能處理好關系,融入這個圈子,找到自己的歸屬。
3. Creating創(chuàng)造:
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意義,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
Creating,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擁有多少金錢,也不于他的地位、名聲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夠給社會創(chuàng)造什么。
大家都愛你,喜歡你,你有歸屬感;你又不斷成長,持續(xù)成長,成為另外一個更好的自我;但你對這個世界沒有貢獻,沒有創(chuàng)造一些東些。你獨善其身,不能兼濟天下有什么意義呢?
人這輩子,是需要有所創(chuàng)造、對社會有所貢獻。而要實現(xiàn)創(chuàng)造,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passion,你的激情所在。如果你現(xiàn)在還沒有找到,喬布斯說就要繼續(xù)找,find your passion。
其實,在尋找一生激情的過程中,冥冥之中有很多提示和暗示。
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托》這本書里,稻盛和夫說 “我覺得我跟宇宙的能量之間有一種鏈接”。你仔細想想,人生這一路走來,有沒有這樣的時刻,有沒有這樣的提示。
就像我自己,我喜歡聽人講故事,每碰到一個人,我都會問:What’s your story?你的人生故事是什么?你為什么會做這件事?是什么原因讓你做出了這個選擇?我喜歡與他人鏈接,喜歡刨根問底,這個是我一生的激情。
人生BBC三門課很重要,這三門每個人都要參透。

Part 3 終身成長、持續(xù)精進、再造自己的五大維度
你要刷新自己、重塑自己,要從哪些維度去努力呢?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可能并不明確。但首先要有持續(xù)精進的決心,這代表的是我們的人生態(tài)度。下面,我會分享我自己對持續(xù)精進、再造自己的理解:
人生至少有五大方面需要精進:身體、精神、認知、社交和情緒。
1.第一精進:身體的塑造
排在你持續(xù)精進第一位的,應該是身體的鍛煉。你今天鍛煉了嗎?有多少人有堅持運動的習慣?
每次,我做演講時,問大家“你是否有每周3-4次長達半小時的運動習慣”這個問題,都只有最多20%說“有”。
人是懶惰的,慣性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定要逼著自己去鍛煉!鍛煉身體不一樣長壽,但可以帶來精氣神。
2.第二精進:認知的升級
有些人認為聰明是父母給的,是遺傳。那人有沒有機會在成年后變得更加聰明呢?其實是可以的。現(xiàn)在腦神經(jīng)科學發(fā)現(xiàn)人到七八十歲腦子的系統(tǒng)還是會發(fā)生變化的,這個就是成長思維。
有沒有辦法變聰明呢?關于認知精進的一個具體建議是系統(tǒng)思考。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寫了一本書叫《思考的快與慢》。他說人的思維系統(tǒng)應該是兩個:
一個是靠直覺,大部分的思考都是靠直覺??恐庇X就是節(jié)省能量,但是靠直覺思考有一個大的問題是比較容易經(jīng)驗主義,容易路徑依賴。
另一個是系統(tǒng)思考,我們常常需要深度思考、刻意思考。
卡尼曼提到麥肯錫前主席的話,許多世界級領導者都有一個特點,每周都有一個2x2的思考,就是每周兩次長達兩小時的刻意思考和深度思考。在一個獨處的情況下,沒有微信沒有書,可能就是一杯清茶一只筆,幾張白紙這樣,靜下心來做這樣的思考。
所以我建議你每周給自己騰出兩個小時獨處,享受關閉手機、沒人打擾的兩個小時,那一刻只有你和世界。如果不行,就先從1x1或者0.5x0.5開始。
當你掌握的各種知識可以融會貫通,滲透整合,這樣勢必會大大提升我們思維的廣度、深度和高度。所以,要想飛躍,就必須不斷跳出自己原來的認知層次。
3.第三精進:情緒的控制
人是情感動物,情緒的豐富性和波動性,為人生增添了很多色彩和美好。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很多時候,人生的痛苦就是情緒,情緒是痛苦最大的來源,所以我們需要在情緒控制方面持續(xù)成長。
如何精進情緒呢?正如王陽明所講:此心不動!
王陽明是圣人,要達到他這個境界是很難的。那此心不動,是不是心如止水呢?當然不是,這個人就完全沒有能量了。
王陽明還有另外四個字叫:隨機而動!機是機緣、機會,真正大機緣來時,你所有能量都有排山倒海之勢,可以移動群山,所有能量all in,這就是隨機而動。
要實現(xiàn)情緒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覺察自己的情緒。你要知道情緒就像地震,有很多微情緒你無法察覺,每天地球上有成百上千次地震,你不知道是因為震級太低。
覺察情緒有兩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一是記情緒日記,長期記錄會讓你會發(fā)現(xiàn)情緒波動的規(guī)律。據(jù)說人每天有六萬個念頭,每個念頭都是有情緒的聯(lián)動的,你要搞清楚你自己在什么事情上面特別容易發(fā)火、沮喪、嫉妒別人等。你把自己情緒描述下來,就會越來越體察到自己的情緒。
另一個方法就是冥想,大家可以下載一些冥想方面的app練習。
我在Hay的一位美國老同事,他是華盛頓辦公室的總經(jīng)理,他曾對我說過一段話,我至今記憶猶新。
他說:“Wayne,你坐飛機有沒有一次飛機是不顛簸的?”我說沒有過,每一次都顛簸。他說:“每一次飛機的航行都要穿過烏云,但你要知道你每一次航行要顛簸,但你一定會來到你的目的地和勝利的彼岸,所以這些都是過程。”
這段話我看成座右銘,所以未來我碰到任何事情,我都覺得現(xiàn)在只不過是坐飛機的顛簸和烏云而已,我一定會到達成功、勝利和陽光的彼岸。

4.第四精進:社交的開拓
社會關系的精進包括更好的處理與家人、同事、朋友、其他人的關系。社會關系的質(zhì)量對于人生是很重要的,我們有什么樣的社會關系,就有什么樣的人生。
社交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有社交障礙癥。社交障礙有的是價值觀導向,有的是個性導向,但最終你要意識到在社交上自己肯定有不喜歡的人,可能當你多了解一些你不喜歡的人,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也是可愛的。
不要自我封殺、限制和禁閉,你可以在社交上跨出一步。我在《深度領導力》里,寫到亞當·格蘭特教授,他認為人生需要give and take,有些人是完全奉獻主義者,有些人是索取主義者,這兩類人通常都不會成功。
成功的人,是會balance的人,他是一個奉獻者也是索取者。
5.第五精進:精神的執(zhí)著
精神方面的精進,就是要找到你人生的一件大事。陶行知和王陽明都說過“人生是為一件大事而來”。
所以你要想你這一輩子的這件大事是什么?基督教會說God has a plan for me,上天對我是有安排的,這個安排是什么呢?你自己要去悟到。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這個天命又是什么呢?你能越早悟到人生的這件大事越好。
我人生的大事,大概37-38歲時,我已經(jīng)感覺到了。后來,我會把它越來越具體化,越來越明確。這件事情,對我人生的快樂和幸福,有很大的好處。因為我知道要做些什么,我就比較坦然。
這是你人生的指南針,是導航儀,是燈塔。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人生的燈塔。
最后,對于樂于思考、愿意行動的人,世界上原沒有那么多困難。未來世界,更重要的可能不是持續(xù)升職,而是持續(xù)成長的能力。
泰普洛領導力簡介:
泰普洛領導力成立于2002年,以「喚醒組織潛力 賦能企業(yè)領導者」為使命,匯聚數(shù)位有國際化背景的資深顧問和實戰(zhàn)教練,依托CPI人才測評、人才盤點、企業(yè)定制化內(nèi)訓、高管教練、內(nèi)部私董會等業(yè)務組合拳,為企業(yè)提供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人才發(fā)展和領導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