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名人傳記《當今奇人周興和》連載之六十一:失事飛機幸存者

這場地震震中在汶川縣的映秀鎮(zhèn)和北川縣城。
過了幾天,周興和從國家公布的資料上得知:這場地震,烈度超過6度以上的面積達44萬平方公里,其中烈度超過8度的面積為27786平方公里,烈度超過11度的面積為2419平方公里。前面說過,星河公司為川西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建設的上千棟房屋,大都在這些重災區(qū)斷裂帶上!
這更讓周興和坐立不安食寐不寧了。
前面提到的,他們建設的彭州大寶鎮(zhèn)九峰村“丹卉山莊”,就是在烈度達到11度的重災區(qū)內(nèi)?!暗せ苌角f”附近的銀廠溝風景區(qū),在這場災難中幾乎全部毀滅,兩座大山一瞬間震合在了一起,掩埋了在景區(qū)內(nèi)的幾百個游人,景區(qū)已不復存在。筆者所熟悉的四川大學沈教授家里5口人那天正進溝游覽,被全都埋在了溝里,連同他從深圳回老家結(jié)婚的女兒女婿,讓人聞之黯然神傷唏噓落淚。
“丹卉山莊”離銀廠溝直線距離僅僅只有一兩千米。它還存在嗎?它的主人和客人有傷亡嗎?如有傷亡,傷亡了多少人呢?
此時,這個讓他魂牽夢繞的“丹卉山莊”,他多想去探個究竟呀!
但,去銀廠溝的道路全部毀損,交通全部中斷,余震頻發(fā),飛石不斷,那里已全線實行了交通管制,非救援部隊和人員都不允許進入那個地區(qū)。周興和從電視中看見,為了最后搜尋銀廠溝里幸存的生命,部隊組織了一支十幾個人的敢死隊。出發(fā)前,一位將軍親自給每個敢死隊員敬了一碗酒。敢死隊員每人喝下將軍敬的酒,大氣凜然將酒碗往地上一砸,毅然決然冒著滾滾的飛石往山上爬去。那場面,真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情境。
去不了銀廠溝,5月31日一早,周興和便搭乘部隊到震中汶川縣接運傷員的直升機,準備對公司在那里建設的住房進行實地踏勘調(diào)查。
飛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逐漸爬高,沿著岷江山谷朝汶川縣飛去。從飛機上鳥瞰地震后的村鎮(zhèn)和山川,周興和禁不住黯然神傷:往日鮮活的村鎮(zhèn),已經(jīng)變成一片片殘破的廢墟;往日秀麗的山川,已經(jīng)變得滿目瘡痍傷痕累累;往日清澈明亮的岷江,已經(jīng)變得渾濁狹窄,從山上垮塌的巖石和泥沙,還不斷滾落江中,激起沖天的濁浪!
直升機在汶川降落后,眼前的景象,比周興和在都江堰看到的情形更加慘烈,連太陽也變得猙獰,連空氣也幾乎讓人窒息。為了趕時間,他一下飛機,冒著不斷襲來的余震,就趕緊進行實地踏勘。行走在一片片廢墟中,越走他腿腳越是沉重,越走他心情越是沉痛。
但,他來到汶川縣,也感到了些許的安慰。
在汶川縣城工商大樓前,他站住了。他清楚地記得,這棟大樓是2003年建造的,大樓的二、三層使用了他公司的“五防輕體隔墻板”。建設時,這里的墻板采用了專用材料粘合,在板與板連接處的預埋件用了電焊焊接。地震后,隔墻板沒有倒塌損壞,墻壁沒有任何裂縫,而同一大樓其它的磚墻已經(jīng)全部倒塌。
來到汶川縣威州鎮(zhèn)雙河村,他發(fā)現(xiàn)這里的“雙河市場”也是使用的星河公司“五防輕體隔墻板”,雖然建筑時沒有采用專用補縫粘合劑,預埋件也沒有采用電焊焊接,但震后墻體并沒有倒塌,只是板與板之間出現(xiàn)裂縫而已。


周興和在汶川地震災區(qū)準備搭乘直升機回成都前的留影
再走再看,這里凡采用他公司“無防輕體隔墻板”的建筑,隔墻板都沒有斷裂和倒塌。周興和在感到稍微放心的同時,邊走他也邊在思索:既然自己生產(chǎn)的隔墻板能夠經(jīng)受這震中最嚴酷的考驗,那么,在其它地區(qū),應該和這里的情況差不多,或許會更好一些。那么,在而今災民露宿野外、余震依然不斷的情況下,為什么不用自己的建材多為災民蓋一些過渡房呢?同時,在災后重建的過程中,在這些地震頻發(fā)的斷裂帶上,何不呼吁政府多建一些這樣的房屋呢?……
懷著這樣的心理,當天下午,周興和就急切地想趕回公司去,布置下一步抗震救災的事宜。當他來到直升機停機坪上,準備搭返程的直升機回到成都。陰差陽錯,他搭乘的這架米—171直升機,就是烈士邱光華機長駕駛的734號飛機。
直升機停在草坪上,螺旋槳還在旋轉(zhuǎn),隨時準備起飛返回。周興和與機組的人在這架飛機前合了個影,登記了自己的姓名和手機號后,登上了直升機??晒硎股癫?,就在直升機要起飛前,下面又急急用擔架送來一個重傷員。由于機艙里傷員太多,機組人員同周興和商量,要他改乘下一架直升機。搶救傷員當然要緊,周興和便主動下了這架直升機。
就是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不但讓周興和與機組5位烈士最后見過面,還留下了這架直升機最后一張完整的照片,也在另一架機上聽到了邱光華機長最后的聲音,成為734號直升機上唯一的“幸存者”。
新華社記者在《邱光華烈士所在失事飛機“幸存者”》的通訊稿中,這樣記述了當時的情形:
“失事飛機上登記了19個人的姓名和手機號,最終只找到了18具遇難者遺體,因為我雖然登了記,但起飛前我下了飛機?!?/p>
四川星河建材公司董事長周興和在他辦公室里,邊翻著汶川地震時他與失事直升機最后的合影,邊回憶那場抗震救災的經(jīng)歷。
2008年5月31日下午,周興和從汶川返回成都,他乘坐的直升機與隨后起飛的另一架直升機,突然遭遇大霧和強氣流。不幸的是,另一架直升機失事,飛機上的邱光華機長等18人全部遇難。
“本來我已做了登機登記,也坐上了邱光華機長的飛機,但因飛機上傷員太多,我就把位置讓了出來?!?/p>
周興和回憶道,邱光華機長駕駛的直升機上因為有重傷員在包扎,所以比他乘坐的直升機大約晚起飛10分鐘。他坐在另一架直升機機長后面的位置,清楚地聽到了兩名機長之間的對話。周興和說,當時飛機周圍除了密布的云霧外,什么都看不到,能見度極低。直升機的發(fā)動機嘎嘎作響。
“大霧來了,我們都升上去!”這是周興和最后一次聽到邱光華機長的聲音。
周興和乘坐的直升機在爬升到比山還高的云層之后,于下午3時許平安返回機場。可是一個多小時候,周興和也沒看到邱光華的直升機回來。
第二天早上,周興和接到一位抗震救災朋友的電話,對方對能夠打通他的電話感到很意外,問:“你回來了?”
“回來了。”周興和說。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對方連續(xù)說了3個“回來就好”,讓周興和感到可能有事情發(fā)生。
當天下午,周興和再次接到朋友的電話,被告知邱光華飛機失蹤的消息。當時周興和心存僥幸,希望那架直升機只是執(zhí)行其他任務去了。直到6月10日,失事直升機的殘骸被發(fā)現(xiàn),周興和才意識到那架飛機真的出事了,而自己成了幸存者。
“既然我逃過了那場災難活了下來,我就該為災區(qū)人民、為需要幫助的人做更多的事情?!敝芘d和說到此處,不免有些激動。地震后,他冒著余震,多次到災區(qū)幫助受災群眾,為災區(qū)捐款、送糧、送水,還送去他自己發(fā)明并獲得國家專利的產(chǎn)品——五防輕體隔墻板,幫助汶川縣等地的受災群眾建房……
讓人們記憶猶新的是,在那段時間里,人們天天打開電視機,最關(guān)心的就是邱光華機長駕駛的734號直升機的失蹤,這是全國人民最揪心的事;尋找他的飛機和搜救機組及機上人員,也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機場肅穆,哀樂低回。2008年6月13日上午,機組5位烈士在踏上743號直升機第64次飛行的第13天,終于回到了他們戰(zhàn)斗和生活的成都鳳凰山機場——冰冷的靈柩封存了曾經(jīng)鮮活的軀體,催人淚下的哀樂取代了熟悉的直升機的轟鳴……這一刻,蒼天垂淚,舉國同悲。
周興和此時正在加拿大出席世界建材會議,未能到鳳凰山機場去迎接烈士們魂歸軍營。他只能在遙遠的異國他鄉(xiāng),遙望著祖國的土地,默默為英雄落淚,默默為英雄致哀,祈求他們英靈安息……
《當今奇人周興和》一書,目前已被收藏于中國當代作家圖書珍藏館、北京中國作家圖書收藏館、北京圖書館、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湖南大學圖書館、重慶圖書館、江津圖書館、江津聶帥陳列館、重慶渝州大學圖書館、重慶理工大學圖書館、重慶大學圖書館、重慶文理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圖書館、重慶三峽博物館、重慶巴渝文化會館、中國三線建設歷史陳列館、成都大邑三線建設陳列館、江津文創(chuàng)中心、江津陳獨秀舊居、江津中學圖書館、江津尚融學校圖書館、四川作家圖書收藏館、巴蜀文化博物館……
2021年9月5日,《廉政內(nèi)參》第4期的第38頁“人民心聲”欄目刊登標題“我國建筑和建材領(lǐng)域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其中第三節(jié)(第42頁)小標題“愿星河新型材料的偉大發(fā)明得到國家大力推廣,造福人類”的第七行摘要:“在當今中國,利用自己研發(fā)的高新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的有兩個人和兩個項目:一個是袁隆平先生和他的雜交水稻,正在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一個是周興和先生和他的秸稈建材,正在解決人們的住房問題”。合乎科技興國的偉大戰(zhàn)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