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窩花臉:壽皇殿,北京中軸線上第二大建筑群

壽皇殿,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面闊九間,進(jìn)深五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上層檐用重昂七踩斗拱,下層檐用重昂五踩斗栱。原供奉康熙“神御”,后供奉清朝歷代皇帝畫像,每年除夕至第二年正月初二,壽皇殿內(nèi)部隔間的窗槅之外要放置七座大插屏,懸掛清朝歷代帝后朝服像。正旦、清明、霜降、中元、冬至、萬壽、忌辰等七祭之時,皇家要在壽皇殿舉行盛大的祭祖儀式。按清朝祖制規(guī)定,已故皇帝及其后妃御容像及印璽供奉于壽皇殿內(nèi)。





1900年庚子事變前,八國聯(lián)軍進(jìn)占北京后,法軍占領(lǐng)壽皇殿,并將該殿作為司令部。法軍少將司令弗雷與其部屬將其劫掠一空。海軍上尉皮埃爾·洛蒂在日記中(Les dernier jours de Pekin《在北京最后的日子》)寫道:“1900年10月23日,星期二,北京。當(dāng)我推開壽皇殿沉重的大門時,里面一片漆黑。在大殿里我打開了一個落滿灰塵的箱子,里面放著上百個君王的御璽。它們是用整塊的瑪瑙、玉石或金子制成的?!?/p>
1926年至1929年,“清室善后委員”對壽皇殿正殿、東西配殿等處物品進(jìn)行清點、造冊, 1929年由故宮博物院將殿內(nèi)“圣容”“御容”等繪畫共計一百四十九軸取走保管。1955年,壽皇殿交由北京市少年宮使用,殿內(nèi)拆改,原存神龕、家具等物品移交故宮。隨著北京市少年宮的遷出,2013年12月31日,壽皇殿建筑群正式回歸景山公園。2016年4月11日壽皇殿修繕工程啟動,歷時4年,修繕了壽皇殿院內(nèi)全部文物建筑本體14個殿座,壽皇殿院宮墻及宮門、角門、隨墻門等15個,恢復(fù)了壽皇殿院落清乾隆十四年歷史面貌。





旅拍:花臉
釘個思窩,到此一游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