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泉行
——作于疫情前,今偶然翻出,唏噓不已。
? ? ? ?春天,在漸行漸暖間,悸動萌發(fā)。清明新過,仲春之末,乘風(fēng)東南,訪友廈泉。此全然于復(fù)試皆過,若脫籠之鳥,由青島直飛廈門,一身輕快,好生灑脫。高崎機(jī)場下機(jī),廈門天氣微熱,空氣格外清新。心里莫名一喜,從小到大都沒去過南方的我,竟然到了南方,還是大城市廈門,內(nèi)心中泛起一絲絲的“二次元”。旅行若不是愛情的、親情的或者友情的,那就應(yīng)該是歷史的、人文的、感悟的,除此二類,皆不言旅行。
? ? ? ? 外出旅游,欣賞的不于美景與繁華,而在于欣賞隱藏在城市血液里的人文情懷和給予游客的第一感覺。廈門最顯人文情懷的地方莫過于鼓浪嶼。鼓浪嶼,名稱由來,頗具自然天成之意,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游客絡(luò)繹不絕,可它依然顯得幽幽靜靜。穿梭在短短的街巷之間,到處彌漫著濃郁的茶花香,味道縈繞心頭良久不能散去。街道上時有孩童跑來跑去嬉笑玩鬧,無大人陪同,顯然他們是島上的原住民,心中不知不覺追憶起了自己的童年,奔跑于無名的田野,雖然快樂,卻不似這這孩童般的身處無限風(fēng)光與文藝氛圍中。身在鼓浪嶼,感悟身處其中的所悟所想,并不執(zhí)著于所謂的美景與著名景點(diǎn),這也許才是真諦吧。最后,環(huán)嶼一周,乘輪渡歸去。隨后的廈大一游,感覺廈大是一個可以給學(xué)生“天地人一體”感悟的靈魂校園,芙蓉湖、芙蓉隧道怕是永遠(yuǎn)都不會忘記。廈門大學(xué)風(fēng)景獨(dú)好,卻不想過多回憶與描述,因為沒有比較焉來傷害?一段旅程,一段情懷。
? ? ? ??泉州南少林寺,命途多舛,三興三廢,歷盡滄桑,終毀于清乾隆年間。近三十年來,隨著國學(xué)文化的再度興起和地方政府對旅游資源的開發(fā),泉州少林寺幸以重建。游泉州少林寺時,正是幕古時分,夜?jié)u深,山愈靜,樹上棲息的鳥兒依然有依稀的鳴叫。隨興游了山門,閱了勒石之言,登了九九八十一階。山坡中段平階,“元老級”的兩株菩提樹映入眼簾,菩提樹乃佛門圣樹,菩提又象征著智慧,佛祖釋迦摩尼就曾在菩提樹下參悟成佛。兩株菩提,卻一枯一榮??菡?,仲春生發(fā)之際,飄零葉落,樹枝上只留些許許愿紅繩,好似在訴說著泉州少林寺230年的滄桑與孤寂。榮者,欣欣向上,勃勃生機(jī),預(yù)示了泉州少林將重回唐朝的繁榮與開放,從此太平盛世,寶寺不再有劫難。兩株菩提,正如泉州少林寺的前世今生??菡撸笆?;榮者,今生。極榮時,在盛唐;再度極盛時,怕就是共和國時代了。越古千年,清源山仍舊是清源山,泉州依然是泉州,時代早已不是以前的那個時代。幸此時代,此游才游的不是泉州少林寺遺址,不然就是另一番“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杜牧般的懷古傷今和萬千感慨。別路下山,見寺門前有勒石記功碑,其大意為此山門系南洋菲律賓兩僑首捐建,心中甚服。隨即,攜友行車下山而去。一段行程,一段歷史。
? ? ? ? 廈門泉州之行,最后想以此作結(jié)。“健康不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yīng)的完好狀態(tài)。”此語見于廈門鐵路公園150米處。這也許就是旅行真諦,人生真諦吧!此行雖然整得有點(diǎn)兒虛弱,總的來說,還是健康的,不虛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