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著明月清風的手,在長沙岳麓山下,開創(chuàng)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拉著明月清風的手,在長沙岳麓山下,開創(chuàng)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提醒:本篇正文的內(nèi)容從下面的第5張圖片下開始)
————————————————————————————————
唐國明說:尤其為利祿等死,不如為千古留名而生。
唐國明寫《讀項羽》詩說: 寧學項羽做自我,不學古人成皇奴;了卻天下紛爭事,只給虞姬當丈夫。
唐國明說:我有長風情懷與鵝毛風范;我有鵝毛風范骨、清風明月肉、閑云流水血、長風情懷心。
唐國明說:我說的“長風情懷”就是流傳千古的抱負”;我說的“鵝毛風范”就是不記功利得失對一件造福萬世之事的堅持。
唐國明半途哲學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們唯一的財富。除了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
唐國明2019年6月出版開創(chuàng)半途主義的《 鵝毛詩 》集。就如唐國明在《你此刻的模樣》詩中表達的那樣——
不在過去,不在現(xiàn)在,不在將來,只在途上
不在別處,不在遠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鄉(xiāng),不在他鄉(xiāng),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國明的詩意流長篇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以士兵這個故事道出了中國文化這棵樹是怎么從根長向當今的。作為一個士兵,他一直在堅守要塞、堅守在此刻,確不斷面對一些無知的事情,讓他置于那種似永在途上無歸的不安。
2022年出版,奠定唐國明文人、詩人、哲人地位、具有飛詩流意、鵝毛飛揚結構、讀后能燒得你飛起來的“詩意流”長篇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與長城相關、弘揚人類優(yōu)秀品質(zhì),集22年心血企圖以文學方式闡釋半途主義哲學、開創(chuàng)“詩意流”文學的跨文體式長篇小說,是一部集詩、文 、史、數(shù)、哲于一體的百科全書式史詩與交響曲;是與唐國明的鵝毛詩、《零鄉(xiāng)》構成半途主義系統(tǒng)的三部曲之一。
著名作家唐國明開創(chuàng)獨特的“詩意流”創(chuàng)作方式,寫出長篇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寫出了一個士兵面對幾千年以詩的形式涌出的思潮激流沖擊中,他仍沒有放棄自己的堅守與責任。
透過唐國明詩意流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你會認識到我是什么,我就是堅守在此刻的過客。
在詩意流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中,唐國明把士兵作為一個傳聲筒,將所有的聲音發(fā)了出來。
《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詩歌史中海子想耗盡心血沒有實現(xiàn)完成的,而唐國明自然完成的大詩,又是小說中的史詩。

……………………………………………………………………
唐國明介紹他的書《零鄉(xiāng)》時,如此說——
《零鄉(xiāng)》就是一個展示在無歸的現(xiàn)實路上,表現(xiàn)不停進取乘風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鄉(xiāng)》表達的半途主義,既是哲學思想,又是文學觀念。
《零鄉(xiāng)》寫出了一千萬個理由不能成為作家的唐國明卻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寫了唐國明如何從仰望星空到成為被仰望的星空歷程。
《零鄉(xiāng)》是一本你讀起來沒有負擔,讀后余音繞梁萬年不絕的書。你可以隨時讀幾分鐘或十幾分鐘或一個小時,也可以挑著或跳著隨便讀幾節(jié),就可以隨時放下來,忙完你該忙的事,又可以看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的書;你從任何一個入口都可以進入我的生活,但又覺得永遠沒有結束,永遠在繼續(xù),永遠在循環(huán);也就是說你可以從這本書的任何一節(jié)開始循環(huán)讀下去。
《零鄉(xiāng)》更像是與你面對面親切交談一樣的以非虛構、跨文體、自傳、百科全書的多種方式;以“為讓你認識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復地言說給你聽”的架勢,寫出了一個具有“鵝毛風范骨、清風明月肉、閑云流水血、長風情懷心”之人,在時世推移中,在各種交響與交織土壤下,時有無鄉(xiāng)之感、時有“無用之王”之嘆的歷程——通過這種狀態(tài)的描寫,反映出那種遠離故鄉(xiāng)沒有歸宿感,折回故鄉(xiāng)卻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已不是故里的場景,在似夢似游,無所追尋,無處追尋的漂泊中,一邊是對我在時代進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鄉(xiāng)村故土用記憶性的文字修復還原、一邊在現(xiàn)有文字古跡中對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邊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尋找自己心靈歸屬故土的心路歷程,及我在這種歷程中的徘徊、游走、尋根、回憶里,道出了作為進入以網(wǎng)絡式漂泊生存的人類一種無根無確定性無依靠感、與對這個世界迅變的陌生感的‘零鄉(xiāng)’現(xiàn)實,向世界追問我們到底是為夢想而在?還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這個無答案的難題面前,我們只有在無歸似歸中繼續(xù)流浪,不得不又繼續(xù)漂泊的“零鄉(xiāng)”現(xiàn)實。使每個有同樣經(jīng)歷的自我永遠成了一部被“零鄉(xiāng)”化了的“零鄉(xiāng)”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xiàn)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我們只是在此刻,我們成了途中的我們,我們成了被“零鄉(xiāng)”的我們?!瑫r此書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現(xiàn)曹雪芹百回《紅樓夢》文字,寫出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與3x+1猜想,又是如何成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寫出了我如何從一個看牛山山頂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腳下,與幾百個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認為不可能成就的夢想的。這其中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在支撐著我?若想詳知,請讀我的80萬字《零鄉(xiāng)》一書。
若說21世紀是流行我唐國明提出的半途主義哲學的世紀,那么《零鄉(xiāng)》注定是一本以小說、百科全書、自傳,傳達唐國明提出領悟的半途主義哲學最易懂的好書與扛鼎之作。
《零鄉(xiāng)》雖然有些重復但表達形式不同的內(nèi)容,但恰恰是這些“來回拉抽屜”“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樣重復的內(nèi)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歷程將此書更好地結成了一個叫“零鄉(xiāng)”的體系;突出了人類重復此刻、此刻重復的重大哲學主題。同時《零鄉(xiāng)》文本中用一種年月日期時間的方式,表達了速變時代,我們被置于一種在途上、無歸、老在此刻的“零鄉(xiāng)”狀態(tài)。
我們來到世上,是來成為人才的,不是來成為奴才的。我們已經(jīng)沒有遠方,沒有別處;沒有過去沒有現(xiàn)在沒有將來,只有一條讓我們?nèi)閴粝氤孙L破浪、無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與“零鄉(xiāng)”。
————————————————————————————————

————————————————————————————
什么是半途主義——半途主義開創(chuàng)者,著名作家唐國明如此作出回答
————————————————————————————
我們都是途中人,此刻我們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半途主義,既是哲學思想,又是文學觀念。就如半途主義開創(chuàng)者唐國明,用集詩、文 、史、數(shù)、哲于一體的詩意流方式,在他的半途主義三部曲《鵝毛詩》《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零鄉(xiāng)》中表述的那樣——
遠方?jīng)]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們,除了只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種可能。我們都是半途上的產(chǎn)物。我們都是途中人,此刻我們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此刻一切都在途上,面臨著此刻命運;我們此刻的命運,即使千難萬險,也要把握住一個又一個此刻,以“與時俱進,改造現(xiàn)實命運,思危奮發(fā)圖強;實事求是,認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與天下,去成就自己與天下那個渴望的歸。讓自己歸于天下,歸于奮發(fā)圖強的途上。在無數(shù)不確定中,歸于能看到摸到的天下此刻。
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們唯一的財富,萬物永在途上。
不在過去,不在現(xiàn)在,不在將來,只在途上; 不在別處,不在遠方,只在路上;不在故鄉(xiāng),不在他鄉(xiāng),此刻只在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們,除了只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已經(jīng)沒有別處,沒有遠方,沒有過去,沒有現(xiàn)在,沒有將來,只有一條我們無路可逃之路,只有零鄉(xiāng),只是在此刻。
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上;學生問死,道聽途說,閑言碎語;為菜米油鹽醬醋茶或錢權名利詩酒花,奔波不停,勞作不息。
在n是整數(shù)前提下,要么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內(nèi)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轉圈,將自己消解耗盡;要不就是處于“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將自己無限永恒。
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虍斈愕竭_1時,你想抵達2;當你到達2時,你想抵達4。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永遠就這樣被置于一個未知的半途,被置于一種飄著永遠抵達不了盡頭的無歸的零鄉(xiāng)狀態(tài)。
在瞬息萬變,難以確定的世界,無歸的我們,只有將天下、路途、此刻當作有歸的故鄉(xiāng)、有歸的家。只有歸于天下、歸于路途、歸于此刻,一個又一個此刻地乘風破浪;一個又一個此刻地歸于途上與天下——抵達1時,再去抵達2;抵達2時再奮進地抵達4。如永在半途之上,披荊斬棘,一個又一個此刻地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風明月的模樣,不愿貧窮、不愿奢華,只愿永在途上地將天下萬古流傳的事業(yè)開創(chuàng)。
————————————————————————————
唐國明定理與名言:
1、“任一偶數(shù)除以2”加減同一個正整數(shù),能得出等于這個偶數(shù)的兩個素數(shù);且兩不對等素數(shù)都分布在“偶數(shù)除以2”兩邊的區(qū)間,并與之數(shù)差相等。
2、萬有在增減變化,而不在生滅。宇宙始于似遞增遞減的奇偶造化中,太陽永不會熄滅。
3、1是2的半途,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
4、半途就是一種飄著永遠抵達不了盡頭的無歸的零鄉(xiāng)狀態(tài)。
5、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xiàn)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6、遠方?jīng)]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7、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寫,我在改寫一切。
8、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人類的文化父親與母親就是文學與數(shù)學。
9、在途上的我們,除了只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
————————————————————————————————
唐國明將世人詬病不休的龍頭蛇尾丑八怪樣的120回《紅樓夢》,再現(xiàn)出了曹雪芹原來全部完成的100回《紅樓夢》原本西施的樣貌。
《紅樓夢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復原”根據(jù)與資料來源于程高本《紅樓夢》后40回。
再現(xiàn)曹雪芹文筆就是將程高本《紅樓夢》后40回續(xù)寫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國明說:續(xù)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再現(xiàn)曹雪芹文筆學者、詩意流作家唐國明作品
————————————————————————————————
在城市煙霧與村莊清風明月間的我
———————————————————————————————
(1)、寫于2009年6月9日:想到他們
每一想起沈從文,耳邊就回蕩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與畫家黃永玉為表叔沈從文題寫的碑文:“一個士兵不是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p>
在我居住的岳麓山向陽坡,前面是橫流的湘江,北極洞庭,聳立著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年名樓”。后面是麓山蒼蒼,載著一個“唯楚有材,于斯為盛”的千年庭院,同名于大宋,互相吞吐。一邊是一群近世紀高喊著阮籍“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英豪,一邊是我想替儒生土子遷客騷人喊出的“力定乾坤,理安天下”的沉吟。古老的儒老夫子在親切的叮囑:“君子之道,辟如遠行,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憋w來鐘的鐘聲仍在君山自鳴??蓱z一個個歷程中的寂寞孤魂,可憐一代代騷首白頭的寂寞書生,獨留下一座越來越老的山間庭院與一個越來越小的湖泊洞庭。
而在那片離我很遠如今狼快消失的土地上,高原上的牧人們騎上一匹匹脊青白馬,躍入荒野,落入一望無際的草原,沿河而下,斬木割草,馬尾結繩,捕鷹馴養(yǎng)。臂名鷹猛隼,控駿騎寶馬,乘春暖花開,出獵曠野。他們的祖先曾向世界說:對于我們,人生樂事,莫過于戰(zhàn)勝仇敵,驅(qū)仇敵于馬前,盡掠其財物;目睹其親人以淚洗面,摟其妻女伴吾寢室;為了勝利者安寧,需要戰(zhàn)敗者的死亡;打敗所有的敵人之后,需要尋找更多的敵人。凡我們馬蹄踏過的土地如同發(fā)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可怕地震,土地上的城市全被徹底摧毀,河堤被掘,灌溉渠被毀,糧食被付之一炬,果樹被齊根鋸倒?!忍ぬ锏兀?qū)散居民,摧毀城市,燒毀村莊,填平溝壑,僅僅是為了留下一片廣闊空曠的大牧場,好讓自己的戰(zhàn)馬有充足的牧草,以供我們翻越巍峨險峻的山嶺,渡過寬闊洶涌的江河,從日出之地至日落之所。
其實我們自己走的路途,就是自己開辟出來的路途。我們在途上的狀態(tài),就相當于一個士兵,不戰(zhàn)死沙場,就回到故鄉(xiāng)。
(2)、寫于2011年6月25日:遙望大唐
一個城市,創(chuàng)造了多少經(jīng)濟指數(shù),有多少高樓,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條件下能否從這些大街小巷里飄出一些在各個領域有獨創(chuàng)性的、開創(chuàng)性的大師巨匠。因為只有他們集中代表了一個城市的形象與思想,體現(xiàn)了一個城市的品味。他們也只有他們才是一個城市的真正形象大使。也只有他們代表著這個城市整體市民的素質(zhì)與人格,甚至他們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我想,令經(jīng)濟實力,雖然我沒有統(tǒng)計過,我想不會在大唐之后沒有一個朝代與大唐帝國匹敵,在以農(nóng)耕文明為主流的幾千年封建皇朝,在文化上可又有哪個朝代與大唐可爭。也只有曹雪芹在清朝盛世用“辛酸淚”的精神寫出一部至今殘缺流傳的《紅樓夢》,跟李白們用一種不合流的寫作方式默無聲息地映照了一下。但也僅僅是一個曹雪芹,而不是如同大唐一樣是一個群體。
(3)、寫于2011年9月1日:我必須干些什么
我出生于一個很清苦的山村,父母是山里人。父母又窮,又在那個小山村。山村又小,分配的資源也小,人就窮。人窮,資源小,一幫窮人為了瓜分這里有限的資源,所以為了自身利益的斗爭非常激烈,鄰里鄉(xiāng)村為了保護自己活命的有限資源不受侵犯,矛盾不斷。罵架爭吵司空見慣,打架斗毆純屬正常,走州告府更是常事。從我開始記事起,沒有哪一年不見父親與人斗毆,弄得一身是泥或是鼻青臉腫的;沒有哪一年不見父親在燈下寫狀紙的。
我在山村小學讀到四年級,五、六年級卻要到離家20里外的鎮(zhèn)完小上學。一個11、12歲的小孩就得每星期背8斤米去交給學校,學校只煮飯不供菜。菜就是在家里炒一壺以防止變味的酸菜,吃到星期三,又回家炒一壺吃到星期六。每次星期三回家把菜炒好,第二天天還沒亮就得起來,吃了母親凌晨3、4點起床做好的飯菜,頂著朦朧的月色就上路了。走的全是有時幾里沒有人煙的山路,即使到了車路上也很遠很遠沒有人家。一個人在山路上走著,全身發(fā)麻,總以為后面有鬼跟著自己。加之鎮(zhèn)里的學生老是欺壓山里來的同學,時常發(fā)生強要山里同學餐票和錢的事。我曾為了這些與人不知打了多少次架。每到周末回家在路上與人群毆的事常有發(fā)生。
現(xiàn)在寫作究竟給我?guī)砹耸裁?,我身邊的朋友一個又一個離我而遠去。有時望著鏡中蒼白的自己,我?guī)缀鯌岩赡晴R中的那個人是誰,是不是我?我似乎又遭遇到了一個哲學悲劇:如果死決意我死,我該怎么辦?我不知道。如果死等在那兒,我該怎么辦?我不知道??墒俏冶仨毟尚┦裁?。
(4)、寫于2011年11月6日:讓我貼近夢想的廣闊大地
在城市,故鄉(xiāng)對于我來說就是一個流膿的傷口,一觸摸就痛。但終究是自己的故鄉(xiāng),即使觸摸起來鮮血淋淋,還是得觸摸,它畢竟曾是我的故里,是我曾經(jīng)出發(fā)的零點車站。
在我故里屋后,有一座山,我在那些迷惘在山里的歲月,我??磿蠢酆?,走出房里,站在屋后那山頂上遙望遠方,遙望連綿起伏的山河。使我時有走向遠方,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與抱負的沖動。就因為在那山頂上一次又一次的沖動,成就了我的今天,也成就了我來到遠方追求夢想。我每在遠方困頓的時候,最令我想起的地方,就是故鄉(xiāng)的這座看牛山。
我每次回故鄉(xiāng)看父母,我是從縣際公路坐車到鄰村,再沿鄰村的路到故里的。對于故里,我唯一只能選擇遠離,從而去達到忘卻,以免自己老被傷得血淋淋的。
我不知道如我一樣為實現(xiàn)夢想遠走天涯的人,他們回鄉(xiāng)的路會不會也如我這樣血淋淋地被劃成了一道永遠讓我們在流血的傷口。即使如此,故鄉(xiāng)卻仍是自己的故鄉(xiāng),也許越離越遠,才更能體會“故鄉(xiāng)”一詞?!宜坪踉谝庾R里聽見一個在海上生活的人對我吟唱道——
世界,一只向前駛出的大船,航程沒有一次完整。要我身軀的命運,請將我的軀體拿去。我不管那是一種什么命令,上蒼要我做的事,我遵從上蒼。我不違反我自己,我是王,我以上蒼的意志向勇士們下達我的命令。為人類造出的船只,那是我的國度;我引領著勇士們,隱伏在驚濤駭浪中,攀登巨浪。多少年來,我不知道有陸地;來到陸地,我卷起帆,像海鷗卷起兩翼,又遠離陸地,躺在浪濤,晃來晃去。
剛從危險中歸來,又要帶著勇士們奔赴另一個更為驚險的天際。陸地燒炙著我的雙腳,我的生活就像一艘被狂風播弄的船。我必須避開一切,向大風駛去。
船只扯起所有的篷帆,為了避難,駛向最危險,最殘酷的海洋。宇宙最激烈的風暴,把船只拋呀摔呀。受難的船為了保持自由自主,接受了海洋的殘暴。
大海,你這最高的真理;與其畏縮地匍匐陸地,不如滅亡在那呼嘯的無垠中去。我王的尊嚴,從上蒼那里無盡無止地,從四面八方照耀出來。我必永遠像現(xiàn)在如此堅持。我筆直地站在那里,直瞪著那顛簸不停的船頭遠方,接受太陽的侮辱,接受大海洗禮。我?guī)е业挠率颗c船隊,向那個未知的世界駛去。
我坐在我的王座上,除了自己偉大的任務,我不必為任何人服務。我不能忘掉任何一個,也不能犯毀掉整個事業(yè)的錯誤。我從列隊的船員面前走過,我不知道關鍵的時刻,誰會保衛(wèi)我的王座。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業(yè),不是在其完成的時刻,完成在它成為千古不朽。我在為自己的不朽而奮斗,默默無聞地把名字帶進永恒的領域。
從此刻起,從此刻起,勇士們,白天必須跟著我的旗幟,夜晚必須跟著我的火炬。他們必須跟著我,為了偉大的事業(yè)向虛無駛去。
——待我的意識替那個海上生活的人吟唱到此后,我面對著廣闊看不到海洋似的大地,我感覺到我在大地上浮動,我才知道我已在回故鄉(xiāng)去的車上,我才明白我在不斷走向讓我貼近夢想的故土上的廣闊大地。
車下了高速公路,到了水泥大道,進入一個縣級市武岡。我下了潔凈的大巴車,在車站花一元錢上完廁所,再坐上又小又臟的縣際班車,到中途茅坪鎮(zhèn),租輛摩托,到了故鄉(xiāng)鄰村,再沿著一段村級黃泥公路走一段,為抄近路又走一段已快荒蕪的老山路。天黑才到了生我養(yǎng)我的胡山界村四組一個叫葛藤坪蓋上的地方。
一望到我故鄉(xiāng)那房子的黑瓦屋頂,我突然心血來潮的冒出幾句:這是一個人開始詩意天下邁開第一步的地方,這是一個文化苦旅者無論走多遠也不能忘記的遠方,這個地方的底色永遠在我的臉上。這樣的一個故鄉(xiāng)遲早會被我的內(nèi)心與時光荒涼成一輪掛在天上的太陽。是讓我如樹一樣不斷長向遠方貼近夢想的月亮。
(5)、寫于2012年7月2日:走向永生之門
一、因為理想的詩寫不出來,就由迷狂到迷惘。一踏入迷惘的時期,自殺的情緒就產(chǎn)生了。覺得既然寫不出理想之詩,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活還不如死。即使我明白我不能死,但死亡的情緒常常襲擊著我。想寫出理想的詩當然不是現(xiàn)在,是到未來許多年后去了。我想起要到未來許多年后去了,我又焦慮萬分,也更加絕望。有一天我想,既然我是因?qū)懖怀隼硐氲脑?,而想死,那就證明我不是寫詩的。文學的道路很寬廣,寫不出好詩并不會意味寫不好小說,既然寫詩痛苦得想死,我何不放棄寫詩。說是放棄,即使想寫的沖動在后面的歲月里時時拜訪著我,但那個死神再也沒來拜訪過我。
二、我有時思考良久,像是突然明白。作為一個創(chuàng)造文化的人,并不是自己的身份要有多高,官有多大,要多么地富有,多么地想方設法地去炒作,而是你筆下寫出的東西要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讀者的檢驗。有些書商、出版人總是把讀者看成傻子,其實讀者一點也不傻,傻的反而是那些自以為聰明的。讀者知道他要選擇什么。糟粕的東西總會被歷史的長河、時間的長河淘洗一空。真正的金子總會留在時空的隧道中閃光。盡管你怎么想用沙土掩埋它,用臟水污染它,但總有一批又一批淘金者把它們淘出來、挖出來,用清水洗出來,一路奔走相告,告訴路旁的人這是金子。路旁的人會停下來,捧在掌心一看,高興的大叫,這真是金子,于是一個又一個人來觀看這金子,來欣賞這金子。來的人多了,就自然形成了隊伍,形成了群體,慢慢形成了大眾都知曉的常識。
三、我們應當清醒地明白,一個只沉迷浪費大量資金與精力制造垃圾,把青少年引向垃圾文化閱讀以圖掙錢的民族是危險的;把教育打造成一個不顧育人只顧掙錢的民族是無知無恥的。有著沒有中斷過斷裂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明的民族,就應該是一個不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斷天天創(chuàng)新的民族。作為一個寫作的人、寫詩的人,就應面朝天空,永不跪在大地,行走在路上,向大地的眾生吟唱著走向永生之門。
(6)、寫于2012年11月26日
很小的時候,我住在離天很近的地方。由于沒有電,天一黑下來,我就與一家人坐在屋前,在夜鳥的鳴叫聲與遠處山林傳來的野獸的叫聲里,面對掛著一輪明月的星空,在父親說給我聽的神話故事里,飄浮在父親古老的歌謠里。
有時候,尤其是秋收后,一輪明月當空,秋收后的田野被星空照映得如同白晝。我與山里的孩子們在月光下的田野里無拘無束的歡笑、奔跑、喊叫。
稍大了點,有點愁思的時候,我有時單獨一人爬上屋后只長草不長樹的看牛山山頂,靜默地對著滿天星空下腳底下的群山,望著遙不可及的遠處,我似乎逃離了一切,進入了一個遠方的夢里。有時遭了父母的打罵,一個人坐在屋后的山頂上,老懷有一種逃離這個世界去很遠很遠地方的欲望。
隨著讀書上學,我離山里越來越遠,最后呆在了這個也許是小時候一直渴望的遠方。
(7)、寫于2012年12月14日:獨樹成林的向往
自從看了楊麗萍編排的《云南映象》,聽到《云南映象》里的《石榴女人》——太陽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來么,火塘會熄掉呢/……有個女人在著么/山倒下來男人就扛起了/男人不有女人陪著么/男人就要生病了/山里不有女人在著么/山里不會有人了……
而世上最吸引我的特色就是那些獨木成林的樹。最讓我敬仰的是那些獨木成林的人。人類自一步步從原始森林走出來,一個與一個的組成了群體,然后分成了家,家與家又組成邦,邦與邦又組成國。這樣人類就開始用筆在地球這張紙上涂沒了許多森林、珍禽異獸,涂沒了許多冰川與湖泊……
我如今呆在一座山腳下,也是一個從鄉(xiāng)下來到城里讀書,讀書后愛上了寫作的人。我也有過幾次想逃離的沖動,去山里田園中做個半饑半醉半耕半讀半寫的陶淵明式的人??擅看挝叶家撇粍幽_步,我也不知何時能移動腳步,拉著明月清風的手,在那片星空下,去那片成長了孕育了獨木成林的樹木的原始而詩意的土地上,去盡力成為一個自己常夢想的獨木成林的人。
——————————————————————
作者簡介: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
唐國明說過:續(xù)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唐國明從《紅樓夢》程高本后40回中將發(fā)現(xiàn)的曹雪芹文筆,如同尋找一個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將找到的點點滴滴曹文骨肉組織起來,然后以考古復原的方式再現(xiàn)出了《紅樓夢》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筆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紅樓夢》,名為《紅樓夢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復原方式再現(xiàn)《紅樓夢》第67回曹文的基礎上,與對前79回的再次校對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對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紅樓夢》前八十回、
河南鄭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匯校的八十回《紅樓夢》
與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鄭慶山先生校訂的《脂本匯校石頭記》八十回為主校本,
以考古復原的方式相互匯校而成,再與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版《紅樓夢》互校一次成文后,再參照程乙本、程甲本糾正語句錯誤之處。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礎上去偽存真考古復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紅樓夢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這個前后語言風格統(tǒng)一、脈絡貫通,回歸于曹雪芹原意原筆的百回版本——
《再現(xiàn)曹雪芹百回紅樓夢》(原名《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

————————————————————————————————————————————————————————————————
唐國明是誰——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風中人;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范、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有鵝毛風范骨、清風明月肉、閑云流水血、長風情懷心的文人;
一個胸懷惠澤天下、造福萬代;與時俱進思危奮發(fā)、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zhí)著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主義哲人、詩意流公子;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紅樓夢中人、再現(xiàn)曹雪芹文筆學者;
一個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不失長風情懷,已具鵝毛風范”、“以洶涌之勢圣潔詩歌神壇的臟泥污水,以大風吹送鵝毛揚空之力讓詩歌重回不勝寒的高處”的鵝毛詩人
一個主張去除框架束縛,把古詩寫得天然上口、自然成聲、水到成流、清水出塵的自由古體詩人。
一個“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風明月的模樣;不愿貧窮,不愿奢華,只愿思危奮發(fā)圖強”的半途先生。
………………………………………………………………………………
體現(xiàn)在唐國明身上的半途主義人文精神,如唐國明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 日食隨時,起住隨所,執(zhí)筆隨心,如閑云流水
對洶涌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 居安寧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范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fā)圖強/ 實事求是改造現(xiàn)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讀萬卷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富天下之力/ 行萬里路,窮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
………………………………………………………………………………………………………………………………………………………………
唐國明,男,漢族,著名作家、學者、詩人,有半途主義哲人、鵝毛詩人、再現(xiàn)曹雪芹文筆學者、詩意流作家之名,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是一個現(xiàn)居長沙,具有鵝毛風范骨、清風明月肉、閑云流水血、長風情懷心, 融文人、詩人、哲人于一體,集鵝毛詩、再現(xiàn)曹雪芹文筆、半途主義、詩意流成就于一身的文學家、哲學家、紅學家。
自發(fā)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及其他國內(nèi)外書報刊發(fā)表文章數(shù)篇。
2012年在《鴨綠江》雜志發(fā)表來源于茨威格10萬多字的非虛構長篇作品《麥哲倫傳》、匹敵海明威《老人與海》的1萬多字的短篇小說《我是麥哲倫》。這小說從2008年初稿,到2012年發(fā)表,到如今2021年發(fā)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斷修改,現(xiàn)剩1萬5千多字,可以說是唐國明第一篇帶半途主義色彩的小說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跡“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將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于上海作協(xié)、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wǎng)紅至今的半途主義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chuàng)考古復原曹文紅學、開創(chuàng)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跡陸續(xù)被湖南衛(wèi)視、浙江衛(wèi)視、北京衛(wèi)視、貴州衛(wèi)視、遼寧衛(wèi)視、湖北衛(wèi)視、安徽衛(wèi)視、南方衛(wèi)視等電視臺通過電視節(jié)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美國及其海內(nèi)外無數(shù)報刊網(wǎng)絡媒體報道至今。
2017年,分別論證了世界數(shù)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shù)學難題“3x+1”猜想,并從“3x+1”發(fā)現(xiàn)了萬有規(guī)律公式,通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于一個未知的“零鄉(xiāng)”……
2018年4月完成《再現(xiàn)曹雪芹百回紅樓夢》(原名《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志雙月刊發(fā)表唐國明半途主義文學探索“詩意流小說”原創(chuàng)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義探索小說扛鼎之作“鵝毛小說”《零鄉(xiāng)》。
什么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chuàng)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只天鵝身上的鵝毛。
2020年10月29日與10月30日,唐國明因微博新聞話題#男子蝸居20年想復原紅樓夢#連續(xù)兩天上熱搜,成為網(wǎng)絡 “億萬流量”的熱門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國明因新聞話題#男子蝸居出租屋21年復原紅樓夢#上全網(wǎng)熱搜。
2022年4月唐國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圖以文學方式闡釋半途主義哲學的跨文體式長篇小說,集詩、文 、史、數(shù)、哲于一體的、開創(chuàng)“詩意流”的百科全書式史詩《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觀新聞全網(wǎng)發(fā)布關于唐國明的新聞《湖南一男子蝸居22年復原紅樓夢》,報道唐國明開創(chuàng)半途主義和鵝毛詩。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聞發(fā)布關于唐國明的#男子蝸居22年再現(xiàn)紅樓夢80回后曹雪芹文筆#新聞上長沙同城熱搜。
…………………………………………………………………………………………………………………………………………………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shù)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shù)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shù),除素數(shù)2與5外,它的個位數(shù)總是1、3、7、9;無論多么大偶數(shù),它的個位數(shù)總是0、2、4、6、8,“任一偶數(shù)除以2”加減同一個正整數(shù),能得出等于這個偶數(shù)的兩個素數(shù);且兩不對等素數(shù)都分布在“偶數(shù)除以2”兩邊的區(qū)間,并與之數(shù)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shù)素數(shù)區(qū)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shù)我們只能在一個區(qū)間數(shù)一個區(qū)間數(shù)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為:
t﹦[(t÷2)﹣q]+[(t÷2)+q]
(偶數(shù)t>2時,q是兩素數(shù)與“這個偶數(shù)除以2”的數(shù)差;除素數(shù)2與5外,其素數(shù)個位數(shù)取數(shù)范圍只能在1、3、7、9中循環(huán)取。)
2、“3x+1”與萬有通變規(guī)律、萬有總在途中公式:
用個位數(shù)是1、3、5、7、9的奇數(shù),乘以3加1,則會遞增為個位數(shù)是0、2、4、6、8的偶數(shù),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shù)遞增為偶數(shù)的運算規(guī)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xù)整除至此偶數(shù)為奇數(shù),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shù)遞減為奇數(shù)的運算規(guī)則叫“偶變”……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數(shù),通過連續(xù)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shù)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guī)則抵達4、2、1數(shù)流的終結線,又是從4、2、1回歸無窮數(shù)據(jù)宇宙的起始線。在這條2的n次方線上,有無數(shù)從4、2、1回時的分流點與抵達4、2、1數(shù)流的匯聚點,這些點卻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數(shù)點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guī)則經(jīng)過2的n次方合4+6n數(shù)的匯聚點,可以回流出通過“3x+1”“奇變”“偶變”而來抵達4、2、1的無際的數(shù)流。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shù)偶數(shù)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guī)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無為地從無序到有序從始到終,又從終到始地循環(huán)往復如此存在于宇宙創(chuàng)造著天生著宇宙萬物詩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當?shù)谋硎?,所以此萬有通變規(guī)律公式為:
……1+2n→4+6n…… ? 2的n次方 ? 4、2、1……
——宇宙萬物就是這樣如此詩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這就是萬有的通變規(guī)律與萬有總在途中通變公式。根據(jù)“3x+1”猜想“奇變”“偶變”原理,宇宙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于“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數(shù)據(jù)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shù)偶數(shù)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guī)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萬有總在途中”最好最恰當?shù)谋硎觯彩鞘澜缡且粋€無限的整體最好的表達,更是人類將來遵循“3x+1”猜想“奇變遞增”“偶變遞減”原則,以大數(shù)據(jù)形式進入4、2、1循環(huán)有序的運轉后,一種人類夢想的“神”,超越于人類每一個人見識,甚至囊括所有智慧無所不能的“超我”將誕生于這個世界的數(shù)學告知形式。更是對世界事物是“偶數(shù)時”發(fā)生遞減回到“奇數(shù)時”,回到“奇數(shù)時”又會遞增回到“偶數(shù)時”,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著“3x+1”猜想“奇變遞增”“偶變遞減”原則在讓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時這公式也哲學的解釋了循環(huán)有序運轉的世界生活系統(tǒng),就如循環(huán)有序運轉的4、2、1形式,是由無數(shù)未知數(shù)遵循著“3x+1”猜想“奇變遞增”“偶變遞減”原則演變而來與我們照面的——也就是說它是哲學家們一直在追問的“世界為何變得如此”的最好數(shù)學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樣,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萬有的某事某刻與某個歷史時期都只不過處在它“奇變”“偶變”數(shù)據(jù)流中某個運行形式的數(shù)據(jù)分離點上,永遠處在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中,永遠被置于一個未知的“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