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哲學小辭典》9.43 洛克

2023-07-20 12:29 作者:晦無  | 我要投稿

【本文轉(zhuǎn)載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僅供學習參考】


43、洛克(Johrl Locke,1632—1704)


? 十七世紀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出生于鄉(xiāng)村律師家庭,牛津大學畢業(yè)后作過教師和外交工作。因同情輝格黨的反復辟活動,在荷蘭逃亡六年,直到1688年政變后才回國。

? 洛克是“1688年的階級妥協(xié)的產(chǎn)兒[i]。在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主張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主義。他接受當時流行的“社會契約”論為自己的政治思想進行論證,同時提出了資產(chǎn)階級分權學說的國家理論。在哲學上,洛克著重研究了認識論,提出許多耐人深思的問題,啟發(fā)后人進行探索,對認識學說的發(fā)展起了積極作用。他繼承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義,批判笛卡爾等人的天賦觀念論,論證了認識來源于感覺的經(jīng)驗論原則,提出了有名的白板論。他指出人心如同一張白紙,上面沒有任何字跡,一切觀念或認識都是從后天的經(jīng)驗得來。他把經(jīng)驗分成外部經(jīng)驗[ii]和內(nèi)部經(jīng)驗[iii]兩種,認為前者是人心直接觀察外界事物產(chǎn)生的觀念,后者是人心轉(zhuǎn)向內(nèi)部考察自己的心理活動而產(chǎn)生的觀念;而人心中所有的觀念都是經(jīng)由這兩條途徑獲得的。這里,他承認感覺經(jīng)驗是外界事物作用于感官的結果,同時把考察人的心理活動也看作是知識的一種來源是正確的。但他認為心理活動發(fā)源于某種獨立的精神實體,則是沒有擺脫笛卡爾二元論影響的表現(xiàn)。洛克在論述感覺觀念的實際發(fā)生過程時,系統(tǒng)地論述了“兩種性質(zhì)”學說,指出事物的第一性質(zhì)是指疑性[iv]、廣延、形相、數(shù)目、運動和靜止等,事物不論發(fā)生什么變化,這些性質(zhì)都始終存在于事物自身之中;人們關于第一性質(zhì)的感覺觀念,在客觀世界中有與之相似的原型存在,是對第一性質(zhì)的映象。第二性質(zhì)是第一性質(zhì)的變狀[v]能在感官上引起感覺觀念的一種能力;人們關于第二性質(zhì)的感覺觀念[vi]雖然在形態(tài)[vii]上不與第二性質(zhì)相似,但它和后者存在一種相對應、相契合的因果關系。這里,洛克看到反映過程的復雜性,認為感覺的實際發(fā)生是客體??? 主體相互作用的結果,較之前人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前進了一步,但由于當時的自然科學還未能精細地解決感覺發(fā)生的生理機制問題,他有時又不得不把對這一問題的解釋歸之于上帝的“神恩”。

? 洛克在論述認識過程時,提出了簡單觀念和復雜觀念的學說,指出簡單觀念是人心經(jīng)由上述感覺和反省兩條途徑得來的,是一切知識的原始素材;復雜觀念是人心經(jīng)過聯(lián)接、比較、抽象等積極活動從簡單觀念中構造出來的,這些復雜觀念可分為實體、情狀、關系三種觀念。他認為任何復雜觀念不外是簡單觀念的分合,而復雜觀念不論如何抽象,如何深奧,都來源于簡單觀念。這樣,洛克通過精細的分析,論證了“凡在理智中的,無一不是在感覺中的”經(jīng)驗論原則,這是他對唯物主義經(jīng)驗論的重要貢獻。但是,經(jīng)驗論的狹隘性質(zhì),使他在解釋一般概念和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問題上陷入了思想混亂。他把復雜的情狀觀念和關系觀念說成是人心的產(chǎn)品,認為實體觀念中所包含的物的實在本質(zhì)是不可知的。洛克關于知識的性質(zhì),一方面認為知識是由外界事物作用于感官引起的,因而肯定知識的真理性在于它與外物相契合;但是他又認為,思想的直接對象只是觀念,因此主張知識不外是對觀念間彼此相契合或矛盾的一種知覺。他還把知識分成直覺的、解證的、感覺的三種,并且強調(diào)直覺的、解證的知識的確實性,這就使他的認識論又具有了較多的理性主義傾向。洛克從他對知識的理解出發(fā),限定了知識的范圍。他認為知識既然是對觀念間相契合或矛盾的一種知覺,它就不能超出觀念的范圍,而且比觀念的范圍還要狹窄。因為人的感官有限而又不大敏銳,人們不能超出感官當下所能提供的東西,也不能認識所有觀念之間的契合和矛盾。洛克由于把認識緊緊限制在觀念以內(nèi),就使他為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留下了可乘之隙。洛克的哲學后來遭到來自兩方面的批判,向著兩個方向發(fā)展?!?strong>貝克萊和狄德羅都淵源于洛克?!?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viii]

? 主要著作有:《人類理智論》、《政府論》、和《論宗教寬容的信》等。


注:

[i]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485頁。

[ii] 感覺。

[iii] 反省。

[iv] solidity.

[v] 即物質(zhì)微粒的不同運動、空間排列與數(shù)量組合。

[vi] 如色、聲、味、冷、熱、軟、硬等。

[vii] 原型。

[viii] 《列寧選集》第2卷,第125頁。

《哲學小辭典》9.43 洛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台北县| 焉耆| 馆陶县| 南平市| 桃园市| 马边| 韩城市| 锡林浩特市| 南陵县| 沾益县| 郎溪县| 都江堰市| 衢州市| 万荣县| 绥化市| 永宁县| 泾川县| 错那县| 潢川县| 隆昌县| 贡嘎县| 县级市| 定远县| 新竹县| 深泽县| 平湖市| 曲麻莱县| 马关县| 吐鲁番市| 团风县| 会理县| 华池县| 罗田县| 大荔县| 镶黄旗| 城市| 贡山| 沂南县| 郧西县| 资阳市| 新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