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01.他終究還是等不到三十五歲

原創(chuàng):紙鶴

我讀過很多書,聽過很多的歌,走過不少的路,遇見過不少的人,但總會有那么一兩個故事,一直幽居在我的心頭,如同痊愈過后的傷口,哪怕再也感覺不到疼痛了,可銘刻于血肉上的疤痕在你無意間時,依舊能回憶起那些已有的故事——
就如“南康白起”這個名字……
世間文字千千萬,唯有情字言不盡,不知何起,不知何終
有那么一個才子作家,世稱“南康白起”。
白起是他晉江文學(xué)網(wǎng)作為耽美小說作家的筆名。南康,則是他在天涯論壇寫文所用的名字。
他筆下的行文平和生動,文筆清新溫暖,每逢讀其所作,皆為其細膩的文風(fēng)而贊嘆。
可惜世間才子佳人常為情所困,這位才氣極佳的公子亦不例外。
南康在年少南下求學(xué)之時,邂逅了張先生,心中涌現(xiàn)的萬般言語亦不外乎四個字:“相見恨晚”,從此他的筆下就有了膾炙人口隨筆文集——《浮生六記》。
“真可怕,你生在陜西長在甘肅,我生在遼寧長在內(nèi)蒙,相隔了幾千里。中國有十三億人口,而我們竟然考入同一所大學(xué),住同一個宿舍。算一算,機率小得嚇人,萬一哪里出一點錯,我就遇不到你了。”
——南康白起《浮生六記》
若說世間的所有相遇相知,不是命中注定,就是命里遭劫。
南康與張先生,可能誰也沒有預(yù)料的到,兩個在不同地方出生成長的兩個人,在相遇之前彼此的人生軌跡幾乎如同平行線一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可相遇之后的命運竟然會如同細繩上的兩股線般緊緊地纏繞在一起無法分離。
或許,他們皆是彼此一生中注定躲不開劫吧。
如果可以,我一點都不想喜歡上你。找個女孩子,光明正大地手牽手走在人前??墒?沒人給過我機會,第一次喜歡一個人,就喜歡上了你。 如果早知道,我不會來長沙,如果早知道,我不會讓自己遇見你。 如果,一千一萬個如果。
——南康白起《浮生六記》
他也是知道的,相戀其實并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更不會只是兩個男人的事。
南康從一開始就清楚地明白,他與張先生之間的戀情是不會得到社會與親朋好友的承認,所以他一開始也想過逃避這段感情,刻意著躲避著張先生,租房外宿、與女性談戀愛……
只可惜這種做法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加深了那個男人在他心中的印象,交往的女友也很快分手了,甚至還陷入了因相思而起的病痛中,后搬回寢室。
最后在大學(xué)第三年生日當晚與“張先生”確定關(guān)系,這段備嘗艱難的戀情終于有了真正的開始。
難道是他們已經(jīng)有勇氣直面這個社會對于“異?!钡膼阂饬藛??
當然不是,只不過情到深處,誰又還能顧及得了什么呢?
至少,現(xiàn)在的他們能夠趁著寧靜而享受這份來之不易的小小幸?!?/p>
他不過是一個不過的男子,我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人,或許,在這個世界上,仍舊沒有我們這類人的容身之處。?
可是,總該有地方能容得下兩個平凡的男人。?
——南康白起《浮生六記》
只可惜,對他們而言,并沒有……
那份曾經(jīng)如珍寶一般的愛情,不知不覺已變得薄膜似的脆弱,終究還是抵擋不過流年似水的歲月。
張先生選擇了回歸大眾眼中的正常人生活,按照父母的安排與女性結(jié)婚,離開了那個愛了他七年的男子。
有的人得到了他的幸福,但是這世界上最渴望他幸福的人,卻沒有資格參與進他的幸福之中。
為此,南康更是撰文《我等你到三十五歲》寄情,坦言道愿意等張先生到三十五歲,如果到那時候,張先生還不回來,他就找別人了……
他自知自己本就不是什么堅強的人,常常害怕自己等不到三十五歲,可他卻從來沒有想過不再去等。
難道南康不清楚他這種等待是沒有回應(yīng)的嗎?
他當然知道,那個男人已經(jīng)打算過上沒有他的生活,怎么還會再往他的方向再看一眼呢?
只可惜他同樣知道,能讓他愛得如此撕心裂肺的人,這輩子大概不會再遇見第二個了。
所以很多時候,很多等待著情人回首的癡心者不是真的愿意等待,而是不得不等。
你看這個人,嘴里說喜歡我,又讓我這么難過。
——南康白起《我等你到三十五歲》
人生當苦何妨,良人當歸即好,奈何……良人不歸呢?
南康獨自承受著張先生離開后遺留下的寂寞,苦事身邊無人可言可訴,想著以后也許還要這樣過好多年,恐懼就如黑暗般將他吞噬。
他說痛到了極致,傷口會痊愈的更快,可是……他沒能承受得住。
被回憶束縛的他無法承受得住這種失去的痛苦的折磨,所以選擇了令人難過的解決方法——永遠地離開這個世界。
可哪怕到了最后,他留給這個世界的言語依舊是對那個男人的情話:
“我會等你到三十五歲,但是我永遠都到不了三十五歲,所以我會永遠等你……”
南康白起的故事就到此結(jié)束了。
哪怕讀過很多故事,還是會被他與他筆下的文字所打動。
這就是耽美向的文學(xué)中最令人著迷的一點——細膩而生動的感情描述,哪怕是對此行不屑一顧的人都會為此所動容。
不過比起南康的其他耽美向小說《妖狐》、《但愿人長久》、《惘然劫》、《宿命》,我更喜愛他那帶有自傳性質(zhì)的隨筆文集《浮生六記》與《我等你到三十五歲》。
那種與現(xiàn)實交織的文學(xué),蘊含著作者的真情實意,就如醇酒與少女臉上的胭脂,最是動人。
只不過與《浮生六記》那種充斥于日常之中的甜蜜幸福相比,《我等你到三十五歲》的字里行間滿是憂郁與溫柔的殘酷,讓我讀完后久久不能平息心痛。
他不是某個耽美小說杜撰出來的人物,他真的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過,他與張先生的故事更是讓我輾轉(zhuǎn)難眠。
哪怕雙方都未曾道出過“我愛你”這三個字,可這份情意就能被否定了嗎?
倘若不是真的愛到了極致,又怎么會因為一個人的離別而傷得遍體鱗傷呢?
“愿使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
是南康最喜歡的兩句話,無論是在《浮生六記》,亦或是《我等你到三十五歲》中都能發(fā)現(xiàn)這兩句話,只可惜唯獨他自己再也用不上了。
只祈愿世間有情人不用再為情所苦?!霸甘故耪邿o怨,來世安穩(wěn)”

我分享這個故事并沒有太多的意思,只是希望有更多人能去了解一下南康的故事,讀一讀他所作的《浮生六記》與《我等你到三十五歲》,是很優(yōu)秀不容錯過的作品,B站也有很多關(guān)于他的視頻與同人創(chuàng)作,有興趣都可以去了解一下。

謝謝各位能認真讀完我所寫的東西,我是紙鶴,讓我們下次再見!
你看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每個都行色匆匆,遇見了,淡漠的看上一眼,誰也看不穿別人身后的故事,誰也不知道別人的心里,是不是住著這么一個人。
——南康白起《我等你到三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