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值壬寅荷月至希室主集自作祭漢丞相益州牧諸葛武鄉(xiāng)侯詩十七首
潛隱崗上養(yǎng)陰陽,八卦成時扶新王。
欲結(jié)亂世重啟運(yùn),鞠躬盡瘁彌漢疆。
七擒孟獲平川險,先主托孤勞相邦。
六出祁山期回駕,五丈原上歿賢良。
《歲值辛丑九月初六,觀哭蜀相諸葛武鄉(xiāng)侯有感,至希室主作于冶思軒》
丹心千古耀,賢名萬代留。
啟樞輔漢御,定策坐高丘。
三顧延皇運(yùn),帝胄自無憂。
惟惜忠臣志,隨川歷哀愁。
祠堂青苔滿,柏林落孤鷗。
杜鵑啼悲聲,我聞亦淚流。
揖手向容像,誠祭武侯謀。
敬感思良相,同風(fēng)赴下樓。
《歲值辛丑九月初七,觀“蘇叔叔數(shù)素數(shù)輸粟叔叔剪輯漢武鄉(xiāng)侯諸葛亮”剪輯有感,至希室主作于冶思軒》
遠(yuǎn)看江河沉戟斑,事實何如一望南。
初出崗上思安國,數(shù)載辛勞鬢霜寒。
白帝托孤扶幼主,五丈原上憶長安。
可憐盡瘁臣去后,從歿漢室淚潸潸。
《歲值辛丑臘月二十,聽古琴白無瑕奏臥龍吟有感,至希室主作于冶思軒》
從君固社稷,一諾出山筑。
羽扇千軍變,八卦萬馬伏。
半生托幼主,興師伐舊都。
惟惜壽數(shù)盡,未合九州圖。
《歲值辛丑臘月二十,聽臥龍吟有感,至希室主作于冶思軒》
丞相辛勞重,千古唯臥龍。
先輔開帝業(yè),后扶幼主公。
一生思興漢,奈何天不容。
五丈飛悲雨,身歿蜀宮空。
《歲值壬寅二月二廿,詩祭漢武鄉(xiāng)侯益州牧,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
帳內(nèi)七星燈如豆,祈天延壽蜀地秋。
先從圣主開基業(yè),后輔幼帝漸白頭。
六出祁山思漢稷,長安愈近不回舟。
如何能知身故后,成都后輩去冕旒。
《歲值壬寅春月廿六,觀“蘇叔叔數(shù)素數(shù)輸粟叔叔”剪輯漢丞相益州牧諸葛武鄉(xiāng)侯有感,至希室主作于冶思軒》
一生征伐未全功,五丈原上起哀風(fēng)。
先主托孤扶幼帝,鞠躬盡瘁累臥龍。
相邦白發(fā)留遺憾,漢室傾頹失柱忠。
昨日夜讀出師表,淚灑書房此情同。
《歲值壬寅二月二廿,詩祭漢丞相益州牧諸葛武鄉(xiāng)侯,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
山惟默默海波伏,悲思萬里向成都。
出師表中忠心毅,六出祁山臥病輅。
先主三顧延炎運(yùn),白帝托孤?lián)螡h樞。
假得天與一紀(jì)壽,能見長安入地圖。
《歲值壬寅季春初八觀壬寅年祭漢丞相益州牧諸葛武鄉(xiāng)侯大典有感,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
恰逢清明雨紛紛,天亦垂淚想良臣。
萬古哀思八卦裂,九州彌合在一身。
吳魏虎視窺漢稷,智謀運(yùn)用轉(zhuǎn)乾坤。
倘無上方谷火滅,后主安出祈降文。
《歲值壬寅季春初八觀祭漢丞相益州牧諸葛武鄉(xiāng)侯大典有感,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
聞得祭樂憶漢主,何日回師向成都。
老臣久在祁山望,長安不見盡模糊。
鞠躬盡瘁為幼帝,死而后已淚眼枯。
青煙裊裊承誠意,盼得有祀告神牘。
《歲值壬寅季春初八觀祭漢丞相益州牧諸葛武鄉(xiāng)侯大典有感,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
操勞一生事未成,相邦誓師病體枯。
奔波來去輔先帝,坐定蜀中鎮(zhèn)天樞。
總管政策添白發(fā),欲奉幼主還舊都。
最憐壽盡仍西望,故后誰來保漢梧。
《歲值壬寅季春初八觀哭漢丞相益州牧諸葛武鄉(xiāng)侯有感,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
才智超管樂,事事用神機(jī)。
諸葛揮羽扇,八陣自轉(zhuǎn)移。
忠良稱臣表,尊主猶記憶。
祀祠時追佩,敬祭淚語低。
《歲值壬寅荷月以此拙筆遙祭漢丞相益州牧諸葛武鄉(xiāng)侯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
欲將社稷合一圖,怎奈乾坤多攔阻。
八陣運(yùn)轉(zhuǎn)臥龍歿,漢亡天悲九州哭。
《歲值壬寅孟夏觀“wrizedm剪輯”有感并以此詩祭漢丞相益州牧諸葛武鄉(xiāng)侯,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
深夜思昭烈,觀字想臥龍。
宇內(nèi)名傳久,魂藏八陣中。
前后出師表,赤心映碧空。
唯嘆君去后,成都滿悲風(fēng)。
《歲值壬寅孟夏觀“江小雨書法篆字寫后出師表有感并以此拙筆遙祭漢丞相、益州牧、諸葛武鄉(xiāng)侯,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
久隨先主掌兵戈,運(yùn)籌帷幄漸安國。
南陽原里家田棄,久在成都廢喉舌。
托孤扶保幼帝小,臣身唯有忠義多。
寫得出師作二表,五丈雨中淚如河。
《歲值壬寅孟夏聽古琴李悅奏臥龍吟有感,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
漢相何時不辛勤,托孤受詔佐幼君。
遠(yuǎn)望長安思先主,祁山六出抵魏兵。
歲歲勞神理政治,年年白發(fā)掌赤旌。
為酬三顧茅廬事,秋風(fēng)五丈祈七星。
奈何天示隕諸葛,長嘆千載臥龍吟。
遙憶忠武余流淚,遺憾大祭未親臨。
新作字字添情緒,聊以拙筆贈謁廳。
《歲值壬寅荷月聞“今韻琴館奏臥龍吟”有感,并觀成都壬寅年祭漢丞相益州牧諸葛武鄉(xiāng)侯大典灑淚遙敬,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
長安宮闕業(yè)已無,漢相二表存舊廬。
八水今日能重現(xiàn),且繞高廈做傳輸。
憑吊遺土天門外,久思伐魏返皇都。
羽扇凋零隨雨落,武侯祠中獻(xiàn)祭牘。
為臣楷表勤輔佐,唯惜祁山卦未出。
逢人五丈原上去,誠感盡瘁衣冠駐。
何朝不敬增嘉謚,添傳字字可佩服。
《歲值壬寅荷月讀三國志想丞相艱苦深感敬佩,縱觀后世諸朝無不以丞相為群臣楷模,漢封丞相益州牧武鄉(xiāng)侯忠武侯,隋逢封秉正忠顯公,唐封武靈王,元封威烈忠武顯靈仁濟(jì)王,明封賢仁忠懷王,凡此五朝所祭先帝后臣必以丞相為臣首,倘不如此不能示以重視也,故余以拙筆敬祭,至希室主作于襟云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