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貴州男子隱居深山30年,專干一件事,出山后成億萬富翁
從古至今,人們對待生活就有著不同的態(tài)度,有人想進世俗,成就一番功名,有人卻想隱居山林,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其實不論哪種,都只是一種人生道路的選擇,無關乎高低對錯。只是現(xiàn)如今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里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好似亂花漸欲迷人眼,讓人愈發(fā)難以割舍。
還愿意選擇離開繁華的城市,隱居山林,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生活的人,便越來越少了。
但不論哪個時代,都一定有淡泊名利,選擇順應內(nèi)心對自然呼喚的人,而來自貴州的宋培倫,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
宋培倫的前半生,拿到的是“天之驕子”的劇本。
1940年,宋培倫出生于貴州湄潭縣,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nóng)民。宋培倫從小生長的環(huán)境中,并沒有濃郁的藝術氣息,他接觸最多的,是大山和土地。但正是這段童年的經(jīng)歷,奠定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培倫從小就喜歡看漫畫,但那時娛樂方式很少,大多數(shù)小孩子都喜歡看漫畫書,宋培倫的父母并未在意。
不過宋培倫很快就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特點,他的藝術天賦很高,僅僅通過自學,就有了高超的繪畫造詣,到初中時就有漫畫作品發(fā)表在報刊上。由于家境普通,宋培倫高中畢業(yè)后,并沒有到大學或藝術學院深造,而是直接進入一家鋼鐵廠成為一位工人。在此期間,宋培倫工作繁忙,但他還是筆耕不輟,擠出時間創(chuàng)作作品。
不久后,宋培倫調(diào)到湄潭縣外貿(mào)公司,在這里他的業(yè)余時間多了起來。宋培倫有了釋放愛好的機會,他馬上找到當?shù)氐奈乃嚫刹?,一起?chuàng)辦報紙,并在上面創(chuàng)作大量的漫畫作品。
宋培倫的作品生動有趣,靈動鮮活,很受人們的歡迎,他很快成為當?shù)刂漠嫾?。不久后,宋培倫調(diào)入貴陽工藝美術公司,這下他的工作終于專業(yè)對口,他的才能也得以完全施展出來,成為許多報刊青睞的漫畫創(chuàng)作家。
宋培倫的才氣有多大呢?他這位非科班出身的漫畫家,引起了書畫界老前輩們的關注,就連《人民日報》也專門報道了他,文中不吝贊美。
就這樣,宋培倫作為特別人才,被貴州大學藝術系聘為任教老師。此后宋培倫的人生順風順水,他深耕于藝術領域,造詣越來越高,名氣也越來越大,其作品獲獎無數(shù)。
1984年,宋培倫創(chuàng)作的漫畫《也是足球》獲中國漫畫足球“金章獎”,次年他在木質(zhì)燙刻工藝上的創(chuàng)新獲得國家專利,86年他的作品《面具·臉譜》在第6屆布拉格國際舞美展上,榮獲“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舞臺美術結(jié)合創(chuàng)新獎”。
由于宋培倫出眾的才華和在藝術領域的貢獻,貴州省在1987年授予他“從工人到文學藝術家”的稱號。
而這還只是宋培倫璀璨人生的開始,他聲名鵲起,成為國內(nèi)外知名的藝術家,往返于世界各地,舉辦個人美術作品展覽。非洲的莫桑比克總統(tǒng)見到宋培倫的作品后,贊不絕口,專門送他一件非洲的民族藝術品。
到上個世紀90年代,宋培倫可以說是走到了人生巔峰,他擁有鮮花和掌聲,名氣和地位,還坐擁著不菲的財富,他輕松實現(xiàn)了無數(shù)人夢寐以求的夢想。此時,宋培倫的人生似乎沒有煩惱了。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宋培倫卻做出了一件讓人驚掉下巴的事情:他辭去了所有的職務,傾盡全部財產(chǎn),租了300畝荒無人煙的山地。
宋培倫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二、
這一切都源于他從兒時就誕生的夢想,和他對妻子的承諾。
宋培倫的性格和大多數(shù)藝術家一樣,個性內(nèi)斂,不太擅于和人交談,而且他平日里醉心藝術,沉迷于創(chuàng)作無法自拔,很少和人接觸,婚姻大事便耽擱下來。
直到宋培倫三十多歲時,他被親人催著相親,認識了小他七歲的吳萍。吳萍是一位中學老師,還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知書達理,落落大方,宋培倫和她初見第一面,就被她迷倒,一見傾心。
與此同時,宋培倫身上濃郁的藝術氣息和深沉的氣質(zhì),讓吳萍對他印象深刻,很有好感。兩人互生情愫,墜入愛河,走到一起。
在戀愛里兩人是幸福的,他們志趣相同,不喜歡到大城市的高樓大廈中,反而喜歡到人煙稀少的郊外山上。在這里,吳萍給宋培倫拉琴唱歌,宋培倫為吳萍作畫,浪漫成為兩人愛情的主題詞。
有一次,宋培倫曾給還是戀人的吳萍畫過一幅畫,那是宋培倫一生中畫過最隨意卻也最真誠的畫,畫里是一座高山,高山環(huán)繞的是一座古樸雄偉的城堡和建筑。
吳萍說她喜歡大自然,喜歡山水,如果將來有一處遠離城市喧囂,景色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就好了。宋培倫聽到了這番話,并把它畫在了畫上。
吳萍看到這幅畫,感動的熱淚盈眶,她把它作為最珍貴的禮物珍藏起來。只是吳萍那時候也未曾想到,幾十年后,宋培倫竟會讓這幅畫成真。
其實,修建一座世外桃源,不僅是吳萍的夢想,更是宋培倫一直以來的夙愿。
早在兒時,宋培倫就常聽長輩提起夜郎古國。他的家鄉(xiāng)貴州湄潭縣在古老的歲月前,曾是夜郎古國的一部分,但是隨著歷史的車輪輾過,歷史長河里那些璀璨的文化珍寶,如今只剩下老人口中的傳說。
宋培倫從老一輩人那里聽說了許多有關夜郎國的故事,他對其中的鬼神之說和戰(zhàn)爭故事無甚興趣,卻對傳說里包含的那些夜郎古國的民族特色文化和傳統(tǒng)念念不忘。
雖然只是一輩輩人口口相傳的民間傳說,但宋培倫卻從中看到了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一個塵封已久的壯麗古國在他的腦海里被勾勒出來。在上學時,宋培倫讀到了夜郎自大這篇課文,夜郎使者說的那句“漢孰與我大”,成了夜郎國的標簽。不論誰提起夜郎國,總會想到“夜郎自大”這個成語,進而想到那句荒謬可笑的話語,似乎這就是夜郎國的全部。
但是宋培倫不這樣認為,他相信這個建立于千年前,坐落于西南的古國,除了“夜郎自大”以外,一定還有很多價值,比如那些充滿民族特性的文化瑰寶,那些奇特瑰麗的建筑。這些在宋培倫的心中埋下一顆想要復原古夜郎的種子。
1994年,宋培倫應邀到美國參加藝術博覽會,在決定創(chuàng)作主題時,他想到了夜郎古國和給妻子畫的那幅城堡,于是他創(chuàng)作出“夜郎古堡”,并受到國際藝術家的贊譽。
在美國參會期間,宋培倫專門去參觀“總統(tǒng)山”,在其他人都盯著那些龐大的總統(tǒng)頭像時,宋培倫卻在觀察旁邊的一座巨型雕像。他詢問得知,這座雕像是一個印第安家族用三代人,60多年時間建造的。
宋培倫大受震撼,他開始想,自己為什么不能效仿這些印第安人,去實現(xiàn)夢想呢?
不過宋培倫起初沒有拋掉一切的決心,他的眾多職務讓他忙得不可開交,就連妻子和孩子他都沒有時間陪伴,更別說去建造古堡,修復夜郎古國了。
直到1995年,意外突然發(fā)生,并成為宋培倫下定決心的契機。
三、
這一年宋培倫和妻子吳萍接連生病,送進了急救室。在醫(yī)院里,宋培倫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年過半百,死亡對他們來說并不遙遠,但他的夢想和對妻子的許諾都還未實現(xiàn)。
在生死之間,宋培倫豁達了,職務、身份和財富這些東西,生帶不來,死帶不走,但他可以復原夜郎古國,并流傳下去。于是在和妻子商議之后,宋培倫辭去職務,準備去實現(xiàn)夢想。
經(jīng)過一年的尋訪,宋培倫選中地點偏僻的花溪區(qū)斗蓬山,并傾盡家財,租了300畝地。他給這個地方取名“花溪夜郎谷”,并雇來幾位工人和石匠建造。
在旁人眼中,宋培倫是瘋了,他放著大好的前途不要,散盡家財租了個荒無人煙的地方,要搞什么夜郎谷,實在是難以理解。
宋培倫不顧旁人的閑言碎語,他專心致志,帶著工人在山里修山谷,蓋建筑。宋培倫的建造理念是人工和自然融合,不要刻意去雕琢,而是順應自然的脈絡。
石匠工人們不懂順應自然是什么意思,宋培倫就跟他們說,按照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不需要精雕細琢,越原始越好。
在宋培倫的指導下,石匠們雕出第一批成品,結(jié)果歪歪扭扭,毫無美感,跟隨便拿石頭堆成的一樣,但宋培倫卻說要的就是這種感覺。石匠們不解,這不是花錢胡鬧嗎?
誰知道過了一段時間,那些原始粗糲的建筑長滿了藤曼和青草,透露出一種原始的野性美。宋培倫看似沒有設計,其實建造夜郎谷,融入了他的美學理念和他對夜郎國的理解,他不過分雕琢,讓這些建筑渾然天成。走過那些石路、石屋、石門,似乎真的回到了夜郎古國。
不過為了做到這些,宋培倫付出巨大,歷經(jīng)艱辛。由于大部分建筑都是石砌的,宋培倫的構想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建造的過程非常緩慢。
為了趕進度,宋培倫就住在山洞里,以地為床,以山為毯。這里起初沒有水沒有電,上山的道路開不進車,就連吃飯喝水都成了問題。吳萍想進山幫助丈夫,但她心臟不好,宋培倫就沒讓她來。宋培倫在大山里,一住就是許多年,夏天他光著膀子,大汗淋漓的干活,冬天他站在雪地里,端詳著這座“夜郎谷”。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夜郎古堡初具規(guī)模,宋培倫離夢想越來越近,但就在這時他的資金沒了。宋培倫之前是著名的藝術家,手上有不菲的財富,但租下幾百畝的荒地,并將其打造成古國,需要的資金數(shù)額太過龐大。
宋培倫為了湊錢,變賣自己的畫作和房子,但還是不夠。關鍵時刻,妻子吳萍拿出養(yǎng)老錢,支持丈夫的夢想。
他們?yōu)榱诵藿ㄟ@個“夜郎谷”,傾盡家財,還欠下數(shù)百萬的外債,在外人眼中,這對夫妻是“失心瘋”了。
其實就連宋培倫也以為晚年將要一貧如洗,他未曾想到自己再出山時,竟會成為億萬富翁。
四、
宋培倫在斗蓬山里度過了二十個春夏秋冬,他把自己和大山融為一體。
直到20年后,宋培倫終于實現(xiàn)了夢想,兌現(xiàn)了和妻子的承諾,他造出了一個夜郎古國,一座古樸的碉堡,并把它作為禮物送給妻子。起初宋培倫把夜郎谷當成一件藝術品,他并未想過開發(fā)成旅游景點,但是在他的夜郎谷形成規(guī)模后,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
許多投資商看中了夜郎谷的價值,想要投資,但是宋培倫不太想搞商業(yè)投資,他希望這里是個不受人打擾的世外桃源。
妻子吳萍的一句話,讓宋培倫轉(zhuǎn)變了念頭:“你不希望我們百年之后,城堡像柬埔寨吳哥窟那樣流傳世間嗎?為什么要拒人門外呢?”
妻子一語點醒夢中人,宋培倫修建城堡和夜郎谷,一是為了兌現(xiàn)諾言,二則是想復原夜郎國,但如果關起門來不讓其他人進來,這些民族特色的文化建筑,便不能為人所知,他所做的這一切又有何價值?于是宋培倫和當?shù)卣献?,把夜郎谷打造成“夜郎谷生態(tài)園”,并開始接納游客旅游參觀。
很快,宋培倫隱居山林20年的故事就傳遍了大江南北,前來參觀的游客紛至沓來。據(jù)統(tǒng)計,光是夜郎谷的價值,在當時就超過億元,如今則更高。
而且,貴陽大學城正好選址在宋培倫的夜郎谷附近,這使得此地變的寸土寸金。許多人都說宋培倫有投資眼光,但宋培倫不以為然,他稱自己建造夜郎谷的本意是復原夜郎古國,實現(xiàn)夙愿,而非賺錢。
宋培倫用行動證實了自己的話,他在2019年和貴州的一所大學簽署協(xié)議,決定把夜郎谷捐贈給大學,用作文化教育基地。
有人不解,價值超過億元的夜郎谷,說捐就捐了
但宋培倫卻說:“捐出夜郎谷,就是這件藝術品最好的歸宿?!彼闻鄠愊M估晒染杞o大學后,可以一直保留下來,成為一筆文化遺產(chǎn),對于他來說,這或許比多掙幾筆錢更重要。
如今,夜郎谷已經(jīng)聲名鵲起,它不僅是一處旅游景區(qū),還是很多想要隱居之人的室外桃源,每年都有歌手、藝術家、探險家來到這里居住。
除此以外,正如宋培倫期盼的那樣,夜郎谷還成了藝術院校的實習基地,有大批藝術系的國內(nèi)外學生來此參觀,他們在這里釋放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靈感,為這里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時代氣息。
而宋培倫和吳萍夫妻二人,直接搬進夜郎谷居住,他們遠離城市的喧囂,遠離熱鬧的人群,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遨游。
他們沒了世俗的壓力,精神在自然里放松,身體狀況越來越好,如今這對老夫老妻,比20多年前還要健康快樂。
宋培倫敢于放棄一切原有的成就,傾盡家財,隱居山林20年,完成了自己夢想,還意外成為億萬富翁。
他的人生經(jīng)歷,值得我們思考。
編者簡介:宋小樂,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專職寫作5年,靠自媒體寫作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與多家新媒體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對自媒體、寫作、賺錢感興趣,想每個月都能靠下班時間做副業(yè)、兼職,可以微信搜索關注我的公眾號“今日人物志”,一起探討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