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蕭鸞 字景棲

蕭鸞 字景棲

蕭鸞(公元452年―498年9月1日),字景棲,小名玄度,南朝南蘭陵人,南齊的第五任皇帝。蕭鸞為始安王蕭道生之子,齊高帝蕭道成之侄。蕭鸞少年喪父,由叔父蕭道成撫養(yǎng),蕭道成對其視若己出。劉宋泰豫元年(472年),蕭鸞擔任安吉令,以嚴格而聞名。齊高帝蕭道成即位后,蕭鸞遷侍中,封西昌侯。齊武帝蕭賾即位時,升任侍中,領驍騎將軍。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蕭賾病重,蕭鸞挫敗中書郎王融改立蕭賾次子竟陵王蕭子良為新君的圖謀。蕭賾臨終前以蕭鸞為侍中、尚書令,輔佐皇太孫蕭昭業(yè)。
自從文惠太子蕭長懋死后,蕭鸞便有爭奪帝位的野心。隆昌元年(494年),蕭鸞廢殺蕭昭業(yè),改立其弟蕭昭文。不久又廢蕭昭文為海陵王,自立為帝。蕭鸞即位后,猜忌宗室,信用典簽,監(jiān)視諸王;并且在任期間屠殺宗室,蕭道成與蕭賾的子孫都被蕭鸞誅滅。蕭鸞任內(nèi)長期深居簡出,要求節(jié)儉,停止邊地向中央的進獻,并且停止不少工程。不過蕭鸞對外大張旗鼓的崇尚節(jié)儉,連生日時大臣敬奉的金銀禮物也不要,讓人將其打碎,可他有一次舉辦宮中私宴卻是銀器滿席,華麗非常。蕭穎胄說過:“陛下之前想要砸的東西,恐怕就是指的這些。”蕭鸞被人當面揭短,非常羞慚。蕭鸞晚年病重,相當崇信道教與厭勝之術(shù),將所有的服裝都改為紅色;蕭鸞還特地下詔向官府徵求銀魚以為藥劑,外界才知道蕭鸞患病。永泰元年七月己酉(三十)日(498年9月1日),蕭鸞病逝,年四十七歲,謚為明皇帝,廟號高宗,葬于興平陵。
統(tǒng)帥 D+
(記載不詳。)
武力 D+
(史不載其勇。)
軍謀 D
(記載不詳。)
智略 C+
(蕭鸞通道術(shù),用計數(shù)。每出行幸,先占利害。簡于出入,將南則詭言之西,將東則詭言之北,皆不以實。)
內(nèi)政 B+
(蕭鸞明審有吏才,持法無所借。息民歸田,大存儉約。永明中,輿輦舟乘,悉剔取金銀,還主衣庫,以牙角代之。太官進御食,有裹蒸,鸞十字畫之,曰:“可四片破之,余充晚食?!倍鴩L預曲宴,銀器滿席,蕭穎胄出言以諷之,鸞甚慚,其矯情虛飾如此。)
魅力 D
(蕭鸞性猜忌,亟行誅戮。篡逆后,以近親寡弱,欲樹本枝,凡蕭道成、蕭賾及蕭長懋諸子皆殺盡。數(shù)其陰狠刻毒,縱焚香而涕,何異於鱷魚淚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