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神3.7大世界問卷談到星穹鐵道

全文約5500字,閱讀約需15分鐘。
前2800字左右是原神3.7大世界調查問卷的建議,之后是關于星穹鐵道的一些想法。以下正文開始。
現(xiàn)在原神進行到3.7版本,也許可以認為整個原神的大世界已經(jīng)推進到了一半左右。
作為一個從1.0版本游玩到現(xiàn)在的準開服玩家,現(xiàn)在登陸原神的時間甚至不如崩三。而我入坑崩三是在5.8版本,到現(xiàn)在也就入坑1年多。
想說的真是太多了。
一、探索大世界的動力
對我來說,原神的世界探索,有兩個比較開心的時候。一是從蒙德進入璃月之后,一點點探索青墟浦、荻花洲,遇上講鬼故事的孩子時候。那時候我覺得這個世界好鮮活。作為一個有著十年以上粉東方project的東方眾,我在原神1.0-1.3時候非常清楚地知道,只有蒙德和璃月的原神,類比于東方的紅妖永時代,也許是最有活力的原神。畢竟剩下的5個國家都沒打開,可以有著無窮的想象力。加上巖王帝君的塑造,原神的氛圍是迸發(fā)般耀眼閃光的。粗糙,純粹,但光明。而對我來說,探索一片區(qū)域最大的動力,永遠是這片地區(qū)的人文景觀,文化歷史與特色符號。

蒙德的主題是風,自由,浪蕩在外但終有歸期與相聚。對應風神巴巴托斯,溫蒂/幽蘭戴爾的同位體。
璃月的主題是巖,牢固,講求穿越時空的契約與信用。對應巖神摩拉克斯,齊格飛的同位體。
到這里其實沒什么大問題。整個蒙德、璃月的主線劇情敘述起來無論是節(jié)奏還是人物,都四平八穩(wěn)。但到了稻妻,問題就來了。稻妻的主線劇情說短,其實不短。但是地圖和角色開始出現(xiàn)脫節(jié)。
最主要的是,心海的塑造毀譽參半。因為整個心海的劇情塑造,要圍繞“智謀”軍師展開。對于只有幾千人幾萬人戰(zhàn)斗規(guī)模,而且往往是貴族傭兵(武士)作為主力戰(zhàn)斗人員的日本史,心海這樣的角色有一定的代入感。但作為看慣了幾十萬上百萬人縱橫千里,打人民戰(zhàn)爭的中國人,心海的謀略就顯得過于小兒科。整個提瓦特的狹小之感也暴露無遺。
但在這里面,我就要說下我第二喜歡的地圖區(qū)域:鶴觀 了。鶴觀也是毀譽參半。奇妙的配色和氛圍讓整個游戲的3D眩暈感達到了極致,但也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解謎體驗。我喜歡那時候的米哈游,自信,野性。結果2.4神女劈觀之后,整個原神的劇情與人物設計就走向了奇怪的方向。

1.1和諧?
在我看來,2.4版本是打斷原神脊梁骨的版本。和諧四個人物帶來的影響非同小可,將玩家和米哈游的相互信任摧毀了不少。我認為,從那之后,原神的主題陷入了長期的搖擺。原神在2.4之前的敘事手法、鏡頭語言、臺詞功力和文化解構重構的能力,無出其右。但似乎為了配合審查,2.4版本之后近乎于自廢武功。開始脫離宏大敘事,并雜糅進各種三次元的橋段。這讓人很不舒服。
而更加致命的是,整個地圖與劇情開始脫節(jié)。
整個稻妻的6+1(含淵下宮)個島,都是為了講6段故事而存在的。每個島都有圍繞這個島的主題,地圖的解謎、天氣、美術、互動等等,都是為了塑造與這個島相關的劇情而存在。而從層巖巨淵開始,這種感覺消失了。

(后面的水天一線,夢開始的地方 BV1wR4y127ui
從2017年直到2022年,提到崩壞三,我唯一想到的就是這個短片和“逆熵”兩個字)
層巖巨淵講了一個夜叉的故事,但是層巖巨淵的各種解謎和夜叉有關系么?和志瓊、夜蘭有關系么?好像沒什么。到最后巖王爺救場顯得非常突兀。
須彌更是。
1.2 須彌的繁重任務
到原神推進到須彌,作為承上啟下的部分,須彌有著非常繁重的版本任務。
草神,如果按照雷神作為雷電芽衣的平行時空同位體,將原神融入崩壞世界觀這么玩,那么就必須從崩三主要角色里面找一位出來。休伯利安的齊格飛、幽蘭戴爾、琪亞娜、雷電芽衣、符華、八重櫻都已經(jīng)用過了。布若尼亞如果預定冰神或者雪藏,那休伯利安這邊已經(jīng)只剩希兒和德麗莎。黃金庭院那邊,最主要的愛莉希雅被旅行者占據(jù),女角色的話,無論伊甸、維爾薇、格蕾修、阿波尼亞、蛇蛇,其實都不太合適。掏出德麗莎來當草神也算是意料之中。
而須彌的主題是智慧,對應現(xiàn)實中印度到中東的廣大地域,文化背景是神秘學,還帶著和諧的主旋律任務。這劇情巨TM難寫。
所以我覺得整個須彌是割裂的。
須彌這么多地方,這么多場景,實際能記住的也只有化城郭、奧摩斯港、須彌城、防沙璧、阿如村、塔尼特營地、永恒綠洲、甘露花海。剩下大概一半地方,解謎了,但是和卡池角色很難有很深聯(lián)系。比如賽諾、多莉、流浪者、迪希亞這四個角色,很難在第一時間就和某片地域,某段劇情聯(lián)系起來。而妮露更是一個奇怪的角色。給了她祖拜爾劇場,但是很難體現(xiàn)出她和花神有什么糾葛。


另外還有兩個致命問題:
1.3所謂智慧
“智慧”究竟要用什么形式表達,我覺得須彌并沒有給出一個良好的答卷。貌似講了很多人的故事,但幾乎都在圍繞機械生命、認知障礙、自說自話與意識空間展開。這,真的就是智慧么?我甚至覺得須彌3.0-3.2的智斗部分不如第三年海燈節(jié)的酒桌交鋒。倒是上個版本的根據(jù)描述還原故事的小活動很有趣,從有限的信息逐漸還原真相,算是智慧的體現(xiàn)。
而在世界背景上,洋洋灑灑做了6個學院,在大世界解謎時候屁用沒有。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完全不知道六個學院全名是什么,主要研究啥。卡池角色和這些學院之間也沒什么聯(lián)系。流浪者這個角色塑造更是很難去想。前面稻妻劇情,6家打刀的(更正,雷電五傳)究竟有什么作用,為啥那么重要根本不交代(在稻妻最重要的雷神、心海、八重神子三位角色的相關劇情中,基本沒有雷電五傳的相關信息),后面散兵劇情直接回憶過去,完全沒法站在他立場去想問題。海燈節(jié)和逐月節(jié),好歹刻晴和凝光還干點官僚應該做的事,香菱、行秋、重云他們還各司其職呢。
所以要表述智慧,至少得出個情商(調和人物矛盾的,類似于處理星鐵里面超速星槎撞女仆事件)相關的,智商(解決具體事物的,類似于星鐵推箱子、推礦車這種)相關的、籌算相關的(經(jīng)營類玩法)、情緒情感相關的(邀約任務)這類吧,體現(xiàn)須彌人在這方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建樹,并體現(xiàn)須彌人在這方面與蘭那羅等自然造物的交互,體現(xiàn)奧摩斯港這種城市構建的內在邏輯。
而在六個學院方面,哪怕是神秘學,這六個流派究竟解決了須彌哪些生活中,歷史中的問題,也要體現(xiàn)一下吧。目前看通通沒有。蒙德風神與琴團長,璃月七星與仙人,稻妻雷神和三奉行關于治理本國的矛盾,在須彌城里只體現(xiàn)了一半。是的,大賢者被干掉了,但是和須彌百姓有什么密切關系么?會做夢了?
所以我我探索有什么興趣呢?

1.4 原神與星鐵敘事的區(qū)別
原神成也架空,敗也架空。相對于崩三,原神架空世界之后,規(guī)避和諧容易得多,敘事手法也更加靈活。但架空之后就有著繁重的解釋世界觀的任務。這在各個國家的碎片化敘事中尤為明顯。冗長的名字,各個國家各不相同的人文,碎片化散落的信息,這些都和大地圖探索關聯(lián)不夠緊密。我不希望一段復雜的地圖解謎之后是20原石的箱子,我希望得到一本書或者一幅畫,告訴我這片大地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所以對于我這樣的劇情黨來說,我希望每段大世界解謎之后,能有明確的答案告訴我這里的人面對怎么樣的世界,他們又做出了怎么樣的選擇。這方面崩三樂土做的比原神好多了。是,冗雜重復多了很多,但十三英杰和樂土就此活在所有艦長心里。
明明在逐月節(jié)時候,鍋巴的故事有以上的特征,為什么現(xiàn)在丟掉了呢?
而星鐵在這方面,采取了很討巧的辦法。架空,但不完全。世界觀架空,但人物塑造采取不脫離三次元的方法。這樣很容易樹立人物形象,無需進行繁復的世界觀解說。這樣星鐵的劇情理解起來就容易得多。而在人物之外,星神作為結合了七神和英杰的糅合物,其命途結合戰(zhàn)斗效果,也比原神單純的“自由”、“契約”、“永恒”、“智慧”這樣的描述要生動得多。
這方面原神自己占劣勢了。
總之吧,在大世界探索方面,有幾個建議:
1、稻妻的大世界和人物結合,有必要撿回來。
2、敘事角度上,別再玩過家家了。三次元敘事交給星鐵,原神這邊把文化解構與重構撿回來。
3、大地圖宜精不宜鋪多,不宜過多的地下洞穴。地圖是為人物和劇情服務的。
4、卡池角色要盡可能有家。
5、客觀上說,噴漆罐與自定義錨點之類的小道具,有必要。
6、探索之后,原石不重要,能回顧一下劇情最重要。
其他暫時沒了,祝原神后續(xù)越來越好吧。
?

二、原神與星穹鐵道1.1
現(xiàn)在看來,米哈游對自己應該做什么樣的劇情很清楚。宵宮的第二幕傳說任務,可以看做是2.x版本時代的余暉。無論是敘事手法,還是場景設計,都和2.x版本很相似,和鶴觀最后阿瑠的歌聲最相似。而星鐵更新1.1朋克洛德同行任務之后,可以看出來星鐵的整個思想內核和敘事角度都和原神有很大不同。如果說崩三是米哈游在循規(guī)蹈矩,用逆熵這個概念,用二次元的符號寫一個規(guī)矩的二次元故事,從而先能安身立命,那原神就是用現(xiàn)實的概念,用文化符號的解構+重構,構建一個足夠吸引人的架空世界。但是原神說到底,其文化底色還是理想而浪漫的。但是星鐵則完全不同。在人物塑造上使用了大量三次元的橋段暫且不提,1.1任務里最核心的“模擬宇宙”又是個什么東西呢?

模擬宇宙基于roguelike機制構建,說是模擬宇宙,又何嘗沒在模擬人生呢?人生就像一場roguelike,不斷地在ROLL點數(shù),遇上各種BUFF與DEBUFF,收集各種奇物,遇上各路大神(阮梅!),最后要么光榮退場,要么盆滿缽滿。同樣作為相似roguelike的往世樂土,其底色是與各位英杰相遇,最后攜手對抗侵蝕律者,減緩熵增。但模擬宇宙,老子玩的就是隨機,就是銀河大樂透。生活就是隨機的,為何非要帶上英杰的馬甲?
另一方面,原神給了米哈游充足的現(xiàn)金流。崩鐵這里自然能帶著滿滿的自信去做一些真正想做的事情。
這也體現(xiàn)出了在星鐵這里,米哈游對于劇情人物塑造上和崩三、原神的不同。對于崩三和原神,人物的塑造始終沒能脫離二次元符號化的堆砌。這方面崩三最明顯,到原神這里大大緩解,不過還是有這樣的痕跡。也就是米哈游在塑造一段劇情時候,會將這段劇情拆解成對人物的需求,然后用符號堆砌人物,把人物往劇情里塞。這樣做的好處是四平八穩(wěn),能收獲固定的受眾。缺點就是,這樣的人物永遠不夠真實,沉浸感不強。
在崩鐵這里,恐怕在編劇和人物塑造上看,現(xiàn)實就是最好的素材庫。比如星槎超速撞人事件,賣茶女事件等等,都是取自現(xiàn)實,加以加工之后高于現(xiàn)實。劇情有了更高的藝術性。游戲的世界也有了更高的真實性和沉浸感。

(青雀這個角色,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介于二三次元之間的結合體)
而在1.1的朋克羅德同行任務中,銀狼的塑造則是另一個有趣的案例。
從同行任務看,銀狼的塑造有至少三個部分:
1、傳承自崩三時代御三家的布若尼婭和其他同位體。
2、三次元里面hanser本人的影響力
3、朋克洛德精神
銀狼的整體構成至少包括了以上三部分。
2.2.1同位體?
關于崩三里面的布若尼亞,那又是一個龐大的話題。我在這里面也沒能力和精力全面展開。我只想說,我看直播里的hanser本人和崩三里面的布若尼亞,可能是比較典型地,介于INTP和INTJ之間的人格。我與這樣的角色有強烈的共鳴感。另一方面,好像有傳聞說大偉哥的社交賬號頭像也用的布若尼婭。如果傳聞是真的,那么也許有一丟丟的可能,大偉本人也是這樣的性格。
而在崩三的基本世界觀里面,布若尼婭作為理律的傳承者,本身代表了崩三世界觀里錨定理工與科學思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布若尼婭的理律核心傳承自老楊。而老楊作為逆熵的創(chuàng)始人,在崩三世界觀里是科學側的代表。(另一側不是魔法禁書目錄里面的魔法側,而是以天命為代表的“天賦”側和以世界蛇為代表的“神秘古典”側)。所以,布若尼婭的意象在崩三基礎世界觀里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很有趣的一點是,無論在后崩壞書I,II,還是在現(xiàn)在主線里,還是在鐵道的蘭德鴨那里,“理律權能”的特點都被大大弱化乃至消失了。對應地,后崩里面芽衣也沒有體現(xiàn)雷電律者的權能。在鐵道的世界觀里,沒有律者,只有星神。
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用蘭德鴨和可可利亞這個基礎設定做雅六的基本劇情,那么崩三世界觀里傳承下來的理律,乃至于游戲玩家的布若尼婭意象就沒了傳承者。蘭德鴨用刻晴配音,取一部分刻晴性格后更是如此。
所以這里面用一個類似于布朗尼的角色,承載布若尼婭另一半的意象確實是合適的。對應地,銀狼這個角色就相對缺少了一點深度。

(流汗黃豆這個表情,至少在網(wǎng)上流行20年了。我上中學時候就有人用)
2.2.2 朋克洛德精神
所以,為了讓銀狼的形象更加立體,也為了讓整個星鐵的開局故事氛圍更加完整,所以引入了“朋克羅德”精神這么一個虛構的銀狼故鄉(xiāng)。
關于朋克洛德,在銀狼的同行任務里面描述甚少。但其實,這個世界曾經(jīng)離我們很近。我在這里很確信,所謂的朋克洛德國度,應該就是20世紀前十年的web1.0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
曾經(jīng)的互聯(lián)網(wǎng)比現(xiàn)在自由得多,很多網(wǎng)站可以直連。沒有大數(shù)據(jù)推送,沒有個性化廣告,沒有信息流,沒有實名認證。隨便注冊一個郵箱,可以在很多論壇很多貼吧上看到很多個小世界。字幕組、漢化組與電驢種子構成了應有盡有的資源世界。各種軟件音頻視頻圖片滿天飛,只要想找,幾乎什么都能找到。
那是一種野生的欣欣向榮。和現(xiàn)在這種用大數(shù)據(jù)+在線付費+個性化推薦圈養(yǎng)起來的一個個信息繭房完全不一樣。雖然那時候網(wǎng)速只有幾百k每秒,和3G一個速度,遠不如4G。但那時候連上網(wǎng)線就連接了整個世界。
所以,我認為所謂的朋克洛德,其實就在不遠的,過去。
而hanser,就是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90后。
2.2.3 CV偶像化
嗯,我在這里就是用這句話做一個突兀的轉折。我實際想表達的含義是,米哈游將CV偶像化,其實是在隔壁11區(qū)很常見的做法?!芭笥咽蔷?,永遠珍惜。為我們的友誼,干杯!”用這種方式打破次元壁,讓CV和角色互相補充,能極大地增強角色出圈能力。相對來說也是一種借力營銷。
但是畢竟我算是hanser的同齡人,一想到hanser要配銀狼這樣的“年輕人”,就覺得頗為違和。畢竟銀狼的聲音幾乎就是hanser的本音了,幾乎沒用什么特別的演技。在前瞻直播里面也是。雖說前瞻節(jié)目以閑談的形式展開,但可以較為明顯地聽出來,孫曄、鐘可、劉北辰三位CV在節(jié)目里用了較為刻意的演技。而hanser則不一樣,一直處于半出戲的狀態(tài)。就像……回家一樣,頗為自然。
“老娘是崩三/米哈游老前輩了,就看你們吹牛嗶”。
?
關于銀狼,又隨手敲了2000字左右吧。無他,我太喜歡這個角色了。從灰原哀,長門有希,秘封俱樂部,到現(xiàn)在布若尼婭,也算是喜歡的一脈相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