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乒器觀察 51:斯帝卡,蝴蝶和Victas的不同哲學

從碳素45到樊系橙標,筆者最近老被安利斯帝卡底板的好。從Vis到橙標,球友的球無論下旋還是上旋,都更轉了,而且防守時讓人不好對點。蝴蝶的則是相對二跳更正,卻更省力,帶有更多直接干脆的壓迫感。王Sir說:玩久了蝴蝶去玩斯帝卡會有新鮮感;蝴蝶球板就像是監(jiān)聽式耳機,真實,無味;斯帝卡就是那種高頻加了音染的風格,容易上癮。小馬哥認為主要是:蝴蝶吞弧線,斯帝卡吐弧線。
如果從蝴蝶芳碳大部分是桐木芯(便于卸力),斯帝卡的工程師偏愛形變更強的阿尤斯大芯,這個角度來看,是有道理的。紅雙喜無疑是承襲著斯帝卡的風格(吃球的手感流,強調(diào)原始木頭的底勁)并發(fā)揮了自己的特色,銀河則是在學習蝴蝶,仿佛高效高速的近中臺對抗更是一種趨勢,即便犧牲一點手感和旋轉。
Victas似乎更是如此,無論是丹羽孝希還是皮切福德,其實都是以速度為主導(只不過泥洼老師的速度更多是一種突然性和節(jié)奏變化)。從底板到膠皮,為了強化速度值,是可以犧牲掉一些旋轉的。皮切福德簽名版比ZX-Gear Out更囂張,炭燒的力材,脫板速度更快,讓筆者有些難以適應,卻深深明白這便是潮流趨勢。
當然啦,雖然說站在風口豬也能飛,但許昕,直板打中遠臺,只要個人功夫深,還是能浪得起來的。

粘套
沒有踏舞2那么粘,但吃球的吞吐手感更舒服,旋轉也更強,比挺拔的K1系列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就是中國光。D09c是沒有這種旋轉質(zhì)量的。但是光依然通透,依然沒有那么高的力量天花板。一旦粘性太強,速度必慢;一旦不夠快,就失去了粘性外套的一個優(yōu)點??倳羞@個矛盾。在這些粘性外套中選擇一款,仿佛是五十步笑一百步。但,沒辦法,這也是潮流啊,更是市場份額。
如果一定要選擇粘性外套,那么用更硬或者更彈的板子吧。這樣就不用對球質(zhì)吹毛求疵?;蛘?,往貴里選,然后磨煉技術吧。
相比之下,狂飚3的膠面不得不說,仍然很過癮。37度柔雖然看不出配方的變化,但是狂飚的旋轉還是很鬼的,二跳還是很賊的。這個賊,首先是點不好對,其次是有時感覺沒那么轉,卻非常轉;有時覺得很轉,一碰了,沒力,下網(wǎng)。當對方橫板反手用狂飚3而非Tenergy時,筆者時常更頭疼。
藍海綿國木3做出的是比狂飚3更硬朗的粘套。速度上稍慢于金力度,但有著更彪悍的力量值。
同樣是粘套,萬世合的旋轉星被球友認為超過AIBISS。但在現(xiàn)下這個時代,產(chǎn)品好不好是一回事,別人知不知道,信不信賴,是另一回事了。從巖羊好打,到大家知道巖羊好打,還要一個過程。
具體AIBISS性能如何,則看看筆者今晚的試打。

玄學
碳素王朝和許昕藍標到底有沒有區(qū)別?碳素紀元和樊系橙標呢?碳素45市場版和短碼呢?
偶爾打過的紅雙喜特制型號很好打,有時又不那么好打。
這些玄學,難道一切僅僅是品控差異?
這就是我喜歡Victas的原因吧。從Quartet AFC到丹羽孝希AFC,大芯增厚了;從ZX-GearOut到皮切福德,力材炭燒了,加硬了。這便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做出來,至少明明白白告訴我們的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