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談談自性本空

2021-10-07 23:58 作者:灝瀚曦和  | 我要投稿

1. 我想禪宗語中作為人類體悟活動的終點的“空”,該不是種絕對的空,而是一種以人類思辨活動基礎(chǔ)上得到的空。禪宗作為一種探究世界本質(zhì)的哲學,始終還是以人類和人類的思作為主體的,否則如果要論絕對的空和靜,有誰能比得過一塊路邊的石頭呢?如果是這樣,還悟什么呢?悟到最后發(fā)現(xiàn)人最好不要生出來,保持一種越純粹的物質(zhì)狀態(tài)越“空”,越“靜”,生命的意義就被消解了,生命哲學的出發(fā)點也就消失了,那直接“性空”便好了,還談什么“緣起”?如此,整個哲學也自然不成立了,我想至少“中國化”的佛學:禪宗,不會是如此。

2. 那么經(jīng)過1的討論,可以得到禪宗的空該是種有針對性的空,那么到底“空”的是什么?以我個人的見解,空的該是人的種種觀念,那種種我們心靈為世界立的法。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解釋世界的存在,是不可能拋棄立場的,或者說絕對的客觀并不存在。雖說物質(zhì)是第一性的,這不假,可事實上對這個“物質(zhì)”的認識,人仍然是很模糊的,所謂物質(zhì)第一性,就是一些盡然存在的“物”,它們游離在人的意志之外,雖然可以為人的意志所部分感知,但歸根不是人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的,或者說,不會按照人的意志所規(guī)定的路線去運動,于是人意識到了這種“物”的存在,以及這種存在與純粹意志的存在似乎有著某種根本上的差別,于是我們給它們起了個名字叫做“物質(zhì)”,以此把它們和“意志”的存在區(qū)分開來,可是即便如此,這仍然是人在通過心靈對世界的“立法”來解釋和認識這個世界。所以,即便我們承認物質(zhì)是第一性的,可是我們又如何確認世界上自然存在的“物質(zhì)”,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我們的感覺系統(tǒng)(視、聽、觸、味、嗅、意)所能捕獲?這些能被我們用盡身上每個細胞所能捕獲到的關(guān)于世界存在的“感覺”,又有多少能夠進入我們的認知系統(tǒng)呢?進入了認知系統(tǒng)的部分,又有多少能夠為人類共有的“理性”所把握,最終進入到純粹的邏輯命題里呢?如此想下來,人只要存在在這個世界上,“著相”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正是這紛繁萬相,讓人覺得世界存之有物,自己存之有物,自己思之有物,也正是這紛繁萬相,讓人感受到了世界的復雜、矛盾、沖突與痛苦,并希望有一種東西能夠解釋世界的存在,從而得到解脫。從這一層面來說,佛學可以說是“因相而生,而又為了“出相”而生”的一門生命哲學。

3. 那么2中已經(jīng)談到,禪宗要擺脫的“相”,就是人類的心靈為世界種種存在所設(shè)立的萬般諸法,所謂自性本空,就是人類通過自己的生命活動擺脫人類對這個世界的存在的種種先見和執(zhí)念,最大程度地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感悟這個世界的存在與流變,而又同時保持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境界。那么通向這個境界的是什么呢?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經(jīng)驗,可能會有人覺得是念經(jīng)、打坐,入定,等等??墒俏矣X得,這也是很“著相”的說法,我個人覺得,不妨說是“純粹的實踐”與“純粹的體悟”。雖然禪宗一直被認為是一門唯心主義的學問,但是其對實踐的強調(diào)并不比思辨要低,例如“常觀金體,不睹眾相”(《金剛經(jīng)》)、“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壇經(jīng)》)、“知行合一,心外無物”(《傳習錄》)莫不在強調(diào)實踐對于思辨和悟道的重要性,甚至于都將實踐放到了悟道之前,作為悟道的先決條件。這是什么道理呢?所謂“佛曰世界,即非世界,是為世界?!保ㄕJ識-懷疑-再認識),出相并非絕對的,無條件的對世間諸相的出離,如果是這樣,那就又回到1中所討論的“做人還是做石頭”的問題。入相作為出相的必備過程與條件,出相作為入相的目的,而以出相的態(tài)度對待入相的事情,達到人生境界的大圓滿,則是出相的目的以及出相-入相的辯證對立統(tǒng)一的達成。所謂“純粹的實踐”,即是要先“擁抱諸相”,諸相無法避免,但并非意味著逃避諸相,諸相之所以謂之諸相,就是因為它們既在一部分揭示了世界的存在,又因為其偏向性遮蔽了世界另外部分的存在,但若一個人從不入相,則連這有限的一部分都不能得以接觸,那么又何以談出相呢?所以要出相,就要進行充分的,純粹的入相,把自己盡量泡在相里,在諸相中充分感受世界的種種存在。在入相實踐一段時間后,便要進行純粹的體悟,這便是出相的部分,所謂出相,就是要拋掉諸相中有偏向性的一部分,保留諸相中對世界存在的真實反映,再把這部分真實反映通過體悟的方式凝結(jié)起來,變成自己的生命體驗,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在自己當下所能的范圍內(nèi)能達到的最接近世界真實存在的體悟,也將成為下一次“實踐-思辨”的材料。

4. 這一部分來談談3中“體悟”的一些特點。首先這種“體悟”理論上是沒有窮盡的,只要一個人沒有窮盡世間的諸相,那么ta的體悟便不存在盡頭,也不存在絕對的壟斷。其次這種“體悟”往往以生命體驗的形式為個人所感知和把握,往往很難進入語言之中,以純粹的命題推導的形式為另一個人精準復制,因為一種東西一旦進入語言,它便要“著相”,語言所反映的事實不是世界的應然存在,而是語言共同體中的個體對世界存在的“普遍想象”(如果覺得有些唯心,也可以說是認知,但是歸根到底還是想象),而這種想象又反過來為語言所強化。但同時,這種生命體驗又可以在語言所塑造的場景中或多或少地引發(fā)人相似的生命共鳴,這或許也就是為什么禪宗雖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但是又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字資料的緣故,因為這些資料大多不是對佛理的直接闡述,而是悟道的公案。

5. 或許在佛陀眼中這世界就是夢一場吧,有的人愿意好好的大夢一場,有的人則在不斷的追問之中尋求醒覺。我對佛理或許也是入相不淺的,可又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言說,但又無法違背自我生命的體驗與表達的沖動,只好如此。但在理解了“出相”,也便些許理解了畢加索一類的作家,為何要“像孩童一樣作畫”,這或許就是那個時代的人在遍歷喧囂以后對純粹生命的追尋。當然,身處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我也不可奢求自己的真正理解了。

談談自性本空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广昌县| 岐山县| 吴江市| 扶沟县| 洛隆县| 汾西县| 融水| 长泰县| 阳江市| 澄城县| 沙雅县| 榆林市| 固安县| 宁强县| 阜宁县| 深州市| 富民县| 大城县| 五华县| 高邮市| 岫岩| 贵阳市| 霍州市| 天镇县| 长丰县| 靖州| 若羌县| 珠海市| 绥江县| 桦甸市| 张家川| 明星| 大理市| 惠安县| 开化县| 科技| 沙河市| 岳阳市| 平舆县| 湘阴县| 博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