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盡半年!我用MC拍出了一部電影!

觀后感《永恒不變的愛與死亡》
當一個人患病時,免疫系統(tǒng)會無差別地攻擊身體和病毒。要么病毒死,要么一起死,這是免疫系統(tǒng)的職責,為此又何必去計較身處在其中一個紅細胞的死亡呢?
東漢末年,大爭之世,皇族劉姓、司馬諸葛世家大族開支散葉,多方下注,這是一個家族的存續(xù)之道,一人存則家族存,為此又何必去惋惜失敗者呢?
以此類推,細胞之于人體,族人之于家族,個人之于人類,皆是如此
謀一地者不足謀一城,謀一城者不足謀一國,謀一國者不足謀天下。人類,才是應謀的對象
但,以上所述是“綠洲計劃”的主題
而創(chuàng)作者想說的是:大勢下犧牲的個人,他們不是存在于紙面上冰冷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而是正兒八經(jīng)、活生生的人
或許,將死的紅細胞,會在最后一刻平靜的等待死神敲門;止步于五丈原的老人,能因家族的希望而減緩一些家國的悲壯……
于是乎,從“羔羊”中走出來的男主看到“牧人”后,既不愿回到羊群,又不想化身為“狼”,他只愿做一朵“花”,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唯有當下一次羊群來這里進食時,他的那一抹鮮艷才可能會被人所注意
時勢不可逆,但無論何時,愛與死亡/人文精神永遠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PS:關于“羔羊”與“牧人”等隱喻,可以用圣經(jīng)的觀點,當然,更多的是對《怎么辦》(弗拉基米爾·伊里奇 著)的致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