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3屆學業(yè)質量調(diào)研抽測(第一次)英語試卷答案
試卷解析及答案發(fā)布地址公告
①發(fā)布于微博:橙子輔導1(數(shù)字1)
②發(fā)布于微博:考試研究所 ·
請通過方式①或②快速獲取
以下均為復習備考資及相關練習題,以供使用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我與地壇(節(jié)選)》課堂實錄
【教學設想】
過去學習《我與地壇》大都采用群文閱讀式的方法,但即使有不少相關文章輔助,學生依舊不能在有限的閱讀時間中解決與史鐵生由于生活經(jīng)歷、生命體驗、歲月更迭等巨大差異而形成的閱讀隔閡,往往讀不懂、讀不深,甚至因為閱讀篇目增多,學習方向更加模糊。于是在《走進地壇,對話史鐵生》的教學設計中,我大膽地進行了單篇深讀的設計,根據(jù)學生在初中閱讀過《秋天的懷念》,對感受史鐵生對母親又思念又歉疚的復雜情感較易共鳴的學情,將本課的重點設計為借助散文情與景的關系,體會史鐵生與地壇的“和諧共生”,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細致品味文本語言所蘊含的深意和哲思,最終讓學生打破閱讀隔閡,真正完成與史鐵生的對話。
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說地壇離他家很近,自從一個下午他無意中走進地壇,就再也沒長久地離開過。這讓我萌生出一個想法:讓同樣離地壇很近的東城學子先寫寫自己與地壇的故事,看看學生眼中地壇的“景”和走進地壇生出的“情”是怎樣的。結果習作中學生們眼中的地壇與史鐵生筆下的地壇截然不同,這就為接下來深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做好了鋪墊。
本節(jié)課我將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化閱讀,見作者所見,聽作者所聽,感作者所感,純粹地讀,投入地讀,師生共讀,讀出散文味,進而理解史鐵生對反映生命內(nèi)在立場的“生”“死”的思考。課后將鼓勵學生將課堂上的閱讀體驗轉化成課堂下的實踐、寫作和課堂上的演講,讓學生利用周末再次走進地壇,設計一條史鐵生主題的文化游覽線路。希望這節(jié)語文課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溫暖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在讀寫結合中,鍛造學生的思維品質。
?
【課堂實錄】
師:史鐵生說,地壇離他家很近,自從一個下午他無意中走進地壇,就再也沒長久地離開過。地壇在咱們北京,離東城的孩子也特別近,課前大家完成了一個預習作業(yè),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作業(yè)要求——
?
環(huán)節(jié)一:借助評析學生習作,走進《我與地壇(節(jié)選)》
學習任務一(課前預習作業(yè)):請以“我與地壇”為題,講述自己與地壇的故事。要求:①聚焦地壇的1~2處景致進行描寫。②體現(xiàn)出自己與地壇的聯(lián)系,情感真摯,有細節(jié)描寫。③情景交融。不少于200字。
師:在習作中,同學們走進地壇逛人山人海的廟會,參加學校組織的定向越野,觀賞銀杏大道上濃郁的秋意,抑或和那里的鴿子親密接觸……其中兩篇讓老師印象很深刻,請同學們對這兩個習作片段進行評析(投影片段一)。
習作片段一:自第一次進入地壇,我就逐漸變成了地壇的常客:第一次騎車,第一次摔傷,第一次和同學出去玩,第一次逛廟會……無數(shù)個第一次,都是在地壇發(fā)生的。在我上幼兒園時,爺爺常帶我去地壇騎車,除了幾庭院落不能進入,地壇的其他角落幾乎都有過我的足跡,最中心的方澤壇是我最喜愛的地方。順著凹凸的臺階走上去,大道最高的平臺四周,都是潔白的漢白玉欄桿,地上的石板光滑得像人的肌膚。下午兩三點,若躺在溫暖的石板上仰望天空,溫和的陽光照在身上,非常舒服,一切煩惱憂愁都會煙消云散。無論什么季節(jié)、什么天氣,我都在地壇待過,有時一玩就是一下午,快樂的童年有一大半都與地壇有關。而今,車輪還在不斷轉動,地壇也還是原來那個雄偉的地壇,只是我從幼童變成了青年。
生1:片段一主要描寫了中心的方澤壇,方澤壇中潔白的漢白玉欄桿、光滑如人肌膚的石板、躺在石板上的舒適感覺,表達了他對地壇的喜愛之情。在這里他過得開心,至今也非常懷念這段游玩的經(jīng)歷。
師:這個同學無數(shù)的“第一次”都在地壇發(fā)生,方澤壇伴他成長,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出一種舒適,一種由熟悉帶來的舒適。再看一個片段(投影)。
習作片段二:第一次去地壇時,吸引我的并不是“祭地”的古老建筑,而是道旁的古樹。許多古樹并不是參天大樹,而是黝黑、枯老,盡顯滄桑之感。向上看去會發(fā)現(xiàn),那些近乎枯死的枝干上,又冒出了新的枝干,正茁壯成長著,與底部蒼老的樣子形成鮮明對比,帶給我極大的震撼。之后,每當心里難過時,我都會去地壇看看古樹,看那虬曲蒼勁的枝干,黑黑的爬滿了歲月的皺紋;看那枝干頂端冒出的鮮活生命,嬌嫩卻又剛勁。我不禁想到,這些古樹見證了多少歷史、經(jīng)歷了多少磨難才能存活至今?那些歲月的痕跡,那些新生的枝葉,無一不向我展露著一種奇跡——生命的韌性。
生2:片段二選取了道旁的古樹,古樹并不起眼,但卻支撐著整個地壇,古樹上新長的枝干讓她感慨新生生命的強大。
生3(習作片段二的作者自評):我在寫的時候由古樹想到了與之很相像的史鐵生,古樹即使經(jīng)歷磨難也能孕育出新的生命,史鐵生經(jīng)歷苦難后也在努力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
(這個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了學生已有的觀察與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可發(fā)現(xiàn),兩篇習作所寫景致雖然不同,但都在不可逆的時光中,或從地壇找到了心靈棲息地,或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