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曾給過一個青年無限的勇氣【蔡丹君讀《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
唐 ·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時維九月,序?qū)偃铩A仕M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yùn)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jī),達(dá)人知命。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fēng)。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蔡老師的理解:
《滕王閣序》是王勃寫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的文字。也許每個人都會面臨或者是經(jīng)歷自己的人生低潮的時期。青春歲月,難道不是用來經(jīng)歷種種的不順的嗎?無論是考試、感情,還是工作,只要我們堅(jiān)強(qiáng)的走過去,一切都不是問題。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在更多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去獲得一種和逆境相處的能力。其實(shí)我們要相信人生的道路漫漫悠長,人生的道路沒有永遠(yuǎn)的低潮,也沒有永遠(yuǎn)的逆境。需要堅(jiān)持的是去勇敢地追尋,就一定會能遇到自己想遇見的風(fēng)景。
【引用1】:

兩者有相似之處。
王勃可能相對比較幸運(yùn),他看到天空不是一無所有,而是有一只孤孤單單的小野鴨子,在追逐著那燦爛美麗的晚霞飛翔著。當(dāng)他面對遼闊天空時候,對自己的路,有了更多的新的思考、新的理解、新的信念。
《滕王閣序》以前以繁復(fù)的典故,華麗的辭藻而出名,而她的真實(shí)的情感,更值得我們?nèi)ド羁痰睦斫狻R驗(yàn)槲恼吕锩鑼懼鎸Υ煺鄣哪欠N不屈,并昂揚(yáng)著望向那遼闊天空的人,似曾是少年時代的你我。
【結(jié)構(gòu)】:
結(jié)構(gòu)特別簡單,從情感表達(dá)上講,它用到了一種中國文學(xué)作品里面常見的“空樽之愁”的結(jié)構(gòu)。“空樽之愁”:這個詞語來自于杜甫的詩,這首詩的開頭,杜甫寫自己是怎么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赴宴。宴會剛開始的時候,他的朋友崔候就擔(dān)心酒尊要空、筵席將散。
【引用2】:

這句詩是整首詩的轉(zhuǎn)折,杜甫的興致到這兒就被打斷了。他的情緒由高興開始轉(zhuǎn)為深沉,開始想到遠(yuǎn)方還在打仗,那個地方的百姓沒有安居樂業(yè)、土地荒蕪、農(nóng)具也沒有地兒去用?!按藓虺躞凵盐房臻壮睢边@句詩就成了全詩的轉(zhuǎn)關(guān),形成一種“樂極哀來”這樣的篇章結(jié)構(gòu)。這種結(jié)構(gòu)在中國古代詩文作品中比較常見。比如說:曹丕的詩《善哉行》里有、《紅樓夢》里也有。
王勃這篇《滕王閣序》的結(jié)構(gòu)也是如此,是寫“樂極哀來”,他是從歡快寫道沉思。
轉(zhuǎn)折的關(guān)鍵句:

這一句的前面情感是平地而起,通過一步步發(fā)展到飽滿的狀態(tài)。而后邊那就是情感轉(zhuǎn)入深沉、悠遠(yuǎn)了。如果背誦時候能掌握這條情感線,那就更容易背誦了。
王勃在《滕王閣序》里面,讓文章里面的感情分為兩個部分走,分別是“夸宴會”和“敘風(fēng)景” 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翱溲鐣鳖愃坪?。
王勃的“夸宴會”是如何開篇起筆的?
特點(diǎn):宏大。


它是贊美滕王閣所在地區(qū)的歷史沿革,贊美宇宙星辰對應(yīng)的廣袤土地,贊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贊美宴會的賓客主人是“盡東南之美”,最后說自己是“童子何知,躬逢勝餞”。在這里“童子”是一種自謙,并不是王勃在賣萌。之前有人根據(jù)這里判斷王勃寫這篇文章的事,只有14歲??赡懿惶珜Γ覀冊谂袛嘁恍┰娙松降臅r候,要根據(jù)一些確鑿的材料做出判斷。不能夠去根據(jù)這樣的一個主觀的推論,或者說使用像《唐遮言》這樣的筆記材料,因?yàn)檫@些筆記材料,它可能是杜撰的?!巴印比绻亲约赫f出來的,可能是自謙。如果是別人說出來的,很可能是在罵你。
《三國演義》罵那個剛登基的、18歲的孫權(quán)是“黃口小兒”。那就是在鄙視他的武力值、經(jīng)驗(yàn)值罷了。
從“夸宴會”的文字來看,王勃是個謙謙君子,并不像后人那么說的,浮躁淺露、恃才傲物。他是一個有傲骨,但是無傲氣的人。在宴會上才華、文學(xué)、名聲上能超過王勃,但是王勃的言辭是足夠謙卑的。王勃是個學(xué)霸,普通人要是愛搭不理,大家不會在意,但是學(xué)霸要是敢不理人的話,那就會被人說:孤傲、自以為了不起。
王勃是個深情的人。
送朋友:

思念朋友:

而在《滕王閣序》的開篇,我們只能看到王勃的禮貌,看不到什么深情。這說明他和這個場合,是有一種微妙的距離感的。他知道自己只是宴會上的一個過客而已。有許多人,比較厭惡社交,在這些社交場合里大家都要戴著面具,不斷說的客套話,看的都是虛情假意。王勃用的典故,其實(shí)就是他的面具。
王勃心情的真正打開是在第二層次,“述風(fēng)景”的時候發(fā)生的。
面對風(fēng)景時,王勃是人在宴會上,心已經(jīng)不在了。他用自己少年的眼睛卻發(fā)現(xiàn)秋天的澄明之境。
那條去滕王閣的路上,在他的描述下就如同去往仙境的路上一般。

在登上滕王閣后,從高處能看到了天上的云霞、人間的煙火,而且這個畫面自帶音效。有遠(yuǎn)處舟子的歌聲,有秋天里大雁的鳴叫聲(聲音很蒼涼)。宴會上不僅有排簫演奏的音樂,還有歌姬柔細(xì)的歌聲。這些聲音仿佛就像一浪又一浪的水面波浪,不斷地涌起、遠(yuǎn)去、或者消失。它們優(yōu)美、愉快、親切、悲傷又蒼茫。這個畫面充滿了生命的律動。遼闊的天空、美麗的景色、大自然的聲音,對人產(chǎn)生了一種興發(fā)感動的作用。
于是王勃的心才逐漸地打開,他開始在悠悠歷史的長河里上下尋覓。他的腦子里時間和空間是高度濃縮的,他腦海里迅速閃過了許多歷史的場面,他希望能尋找到一個能夠跟眼下良辰美景相媲美的宴會。
于是,他想到了漢代量少王修的竹園,曾經(jīng)有許多文人雅士在那里集會;他想到了東晉末年著名的詩人陶淵明;他也想起了在曹植《公宴詩》你出現(xiàn)過的一朵荷花,他見證過鄴城的文人的聚會;他想起了山水詩人謝靈運(yùn)。
歷史的天空,曾經(jīng)群星閃耀,王博借他們來形容眼前聚會的高度完美“四美具、二難并”。這個時候,王勃已經(jīng)將一切寫到了最完美的狀態(tài),他的情緒也到了一個頂點(diǎn)。
就在王勃背對著繁華喧鬧的宴會,望向天空和宇宙的時候,他的“空樽之愁”就來了。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
天地那么大,宇宙那么大,自己的路到底在哪里?完美的事物不會持久,一切都會興盡悲來。人活在世界上,如何面對所有的悲喜交加?順境逆境的交替呢?于是王勃就轉(zhuǎn)入了“空樽之愁”的描述中。
那么,王勃到底在愁啥呢?他愁的是“路”,是他在“夸宴會”、“敘風(fēng)景”之后,在“嘆懷抱”這個環(huán)節(jié)反復(fù)提到的意象。
王勃描述了自己來到江西,經(jīng)過著名的地方,這個地方對他的人生來說,實(shí)際上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巴L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長安是搞事業(yè)的地方,吳會是隱逸的地方,這兩個地方都離自己很遠(yuǎn)。王勃現(xiàn)在是一個因?yàn)榫砣氚讣瑳]有了官職、連累的父親,去父親貶所探親的人。他從過去的人生道路上,是徹徹底底的脫了軌。他是尬在江西,進(jìn)退而兩難。這種類似的迷茫時刻,在每個人人生失敗的時候都能夠體會到。但自己感到無力,也都很難去和周圍的人去訴說,只能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城。此時,王勃的感受:“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王勃訴說自己的人生道路像是被一座大山而遮擋住了,很難邁過去。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的過客,彼此就像浮萍一樣,隨機(jī)的聚在一起,然后有隨波逐瀾的彼此分開。每個人都在自顧自的趕路,誰會去真正同情一個失路的人呢?那么自己到底還能不能回到長安?能不能像年輕的賈誼被文帝召見一樣去擁有自己的功業(yè)、榮耀呢?

這是王勃當(dāng)時深陷的茫然,命運(yùn)的真相就是人生的道路是自己的,注定就是孤孤單單的去尋覓。
在一個滿眼都是人的宴會上,王勃,的這種孤單,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是更加的濃郁了。其實(shí),望向宇宙和歷史的時候,人是很難獲得答案的。
【引用3】:
登幽州臺歌
[ 唐 ]?陳子昂
qiánbùjiàngǔrén
前不見古人,
hòubùjiànláizhě
后不見來者。
niàntiāndìzhīyōuyōu
念天地之悠悠,
dúchuàngránértìxià
獨(dú)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登上幽州臺的高處。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他被城市生活的一切所困擾著。
而王勃是少年,心中充滿了鴻鵠之志,他執(zhí)著的去尋找自己前行的力量與道路,他接受在壯美遼闊的天地里面
,在這個生生不息的歷史時空里面,自己就是超級渺小的“三尺微命,一介書生”。他也接受“空樽之愁”。
未來是變幻莫測的,也許是好,也許是壞,但是沒有關(guān)系,只要我還去努力。王勃覺得命運(yùn),是有它的具體性和偶然性的。比如說:賈誼、梁鴻,這些人很有才華,也生活在盛世,遇到的也都是明主。但是他們的人生雖然充滿了坎坷、充滿了顛簸。
王勃他自己長期研究《周易》,他很懂得一個道理:“樂天知命故不憂”,也就是他說的“君子見機(jī),達(dá)人知命”以后的路誰會知道,遇到什么機(jī)會呢?

雖然路很難,自己就像干涸的車轍里的魚,但是也要保持心情的歡暢。路很遠(yuǎn),像北海那么遠(yuǎn)。那乘著羊角旋風(fēng),還能夠達(dá)到。
【引用4】:
這一段特別像駱一禾《漫游時代》里說的:

涸轍、窮途,這些都是逆境。人生真的很難,但要保持勇氣和快樂,不要為已經(jīng)流逝時間而嘆息。

早晨雖然已經(jīng)過去,但是珍惜黃昏也為時未晚。

不要像那個明明懷著報國之情的孟嘗,更不要向那個窮途哭泣的阮籍。要窮且益堅(jiān),不要放棄自己的青云之志。王勃在這趟人生的旅行里面,他決定要去走一條新生的路。過去自己失敗了,那么承認(rèn)這個失敗,將來一切還未可知,一切還可以去重新創(chuàng)造。
王勃在鼓起勇氣告別過去的自己的同時,他放下了許多的期待,因?yàn)樗赐噶嗣\(yùn),有它的隨機(jī)性。人終其一生,遇與不遇,這是很難說的。遇不到的時候,可能是嘆息。遇到的時候是“奏流水以何漸”一切順其自然。因?yàn)槟軌驅(qū)⒆约簭哪婢持?,真正拯救出來的人是自己?/p>
王勃的《滕王閣序》里面,經(jīng)常提到他的父親。比如“他日趨庭,叨陪鯉對”“奉晨昏于萬里”這里都是講到王勃去侍奉自己的父親,但是已經(jīng)很久沒有見到父親了。他的成長是在父親的陪伴下完成的,他可能對父親有很深的愧疚感,同時也非常感激父親?!胺侵x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齡”這種知識教養(yǎng)方面的自信,來源于父親,來源于家庭。人生谷底的時候,總想找個依賴,可能這個依賴大多數(shù)來自于父母。你之所以敢拼敢闖,是因?yàn)楦改冈谏砗蟮闹С?。再給我們的人生托著底,以及最后的保障。
王勃,在他的告別之言里說,“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彼每辞遄约旱拿煨?,以后胸襟反而變得更加廣大。
人生短暫,命運(yùn)無常。王博在這里表達(dá)著自己的宇宙意識,時間意識,把它們濃縮在了最后這首《滕王閣詩》中。

時間永遠(yuǎn)在向前,眼前的繁華與歌舞化動凋聊,最后都會不見蹤影,只有長江會一直的默默地流淌。王勃的境界早就超越了個人的得失、成敗。個人的成功,在蒼茫的歷史長河里又算得了什么呢?龍婆此時的精神空間變得非常遼闊,就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么澄清,那么遼闊??!孤鶩太渺小了,就像是一只小野鴨子,它在遼闊的天空上,就是那種“天地一沙鷗”的感覺。王勃看到了這只小動物,它孤獨(dú)倔強(qiáng)在晚霞之上飛翔。
王勃,接受命運(yùn)給的一切,他在精神中找到自己的新生之路。在此時此刻,塵世生涯里的那些苦與痛已經(jīng)不算了什么。他放下了許多顧慮,要去實(shí)現(xiàn)一生的抱負(fù),絕不停留和屈服。我們所有的經(jīng)歷過的失敗,最終都會成為命運(yùn)送給我們的鎧甲,甚至是勛章。

在1000多年的時間里面,滕王閣本身是多次被毀壞的,但是滕王閣序是不朽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那遼闊、明艷的天空曾經(jīng)給過一個青年無限的勇氣,這個青年把這一句寫下來,啟發(fā)我們在跌倒的時候,在經(jīng)歷人生暴風(fēng)雨洗禮的時候,也去抬頭看看天空。從天空中獲得安慰和力量。王勃的《滕王閣序》也在告訴我們,作為人類的一個個體,雖然我們最終都會死亡,但是我們努力傳承,在這個世上留下痕跡,把我們,積極的一往無前的少年精神留在文字里面,留在我們踏踏實(shí)實(shí)做出的事業(yè)里。那就是我們對于這個世界而言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