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厲害,中山大橋鋼箱梁堪稱一個怪獸,安裝過程讓人開了眼界

圖為深中通道
為了方便民眾的出行,加強沿海城市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這些年國家建造了不少橋梁隧道工程,如今深中通道就是一個標志性的基建工程,建成后能極大的影響當地社會,經濟,城市發(fā)展,深中通道工程全長24公里,但是難度不遜于港珠澳大橋,由橋,島,隧,水下互通構成一個跨海集群工程,看到這項工程后,西方不禁直呼,中國基建實在太厲害,如今大橋正在加緊建設,尤其是中山大橋鋼箱梁堪稱一個怪獸,安裝過程讓人開了眼界。

圖為深中通道
最近深中通道工程的中山大橋,完成了首片重達490噸的鋼箱梁安裝,為實現明年大橋合龍奠定了基礎,中山大橋是工程重要組成部分,主橋全長1170米,東西塔主跨580米,這次架設的鋼箱梁高度4米,長度12.4米,寬43.5米,一個重量就有490噸,面積相當于1.3個籃球場,為了保證鋼箱梁施工過程的安全,相關部門還設置了封航警戒線。

首片鋼箱梁的安裝,就體現了中國作為超級基建大國的精湛施工技術,鋼箱梁安裝施工開始后,運梁船從中鐵南方7號碼頭出發(fā),將490噸鋼箱梁運送到橫門東航道至大橋主塔,再利用起吊船將這個巨無霸架設上去,全程一共花費了7個小時,根據工程團隊的介紹,在580米距離的東西主跨之間,一共需要架設60多個這樣的鋼箱梁。 按照每個鋼箱梁接近500噸的重量,60多個鋼箱梁重量直逼3萬噸,相當于一艘輕型航空母艦,而后面的鋼箱梁架設過程,和第一片鋼箱梁的架設過程類似,都是利用運梁船,將鋼箱梁運送到大橋下方,再利用起重機吊起,架設過程就像拼積木一樣,但是考慮到工程的便捷性,因此工程師打算除了前面10片梁采用起吊船,后面都使用橋上吊機進行架設。

圖為施工現場
工程師介紹稱,中山大橋主塔一共建造了34節(jié)塔柱,塔柱的尺寸隨著塔高增加逐漸收窄,呈現上細下粗,橫截面呈八邊寶石結構,每一節(jié)段橫面尺寸都不一樣,為了保證建設質量,采用了BIM技術構建主塔模型實體,精確控制了每一個階段的結構尺寸,通過液壓爬模系統(tǒng),提高了大橋的建造效率,這些塔節(jié)是架設鋼箱梁的關鍵,撐起鋼箱梁的重量。 作為深中通道的組成部分,除了中山大橋外,其他幾個工程也都在緊鑼密鼓施工當中,這個海上通道,未來將會讓中山市到深圳市的通勤時間,從原來1個多小時縮短到20分鐘,深中通道的誕生,目前已經創(chuàng)造了4個世界之最,這是一個雙向8車道海上通道,設計時速100公里,根據建設規(guī)劃,深中通道計劃在2024年5月前通車,感興趣的朋友屆時可以驅車前往,親自體驗國家大型基建工程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