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主持變法,為何最終被罷相?
1067年正月,宋英宗病死,他的兒子宋神宗繼承皇位。面對積貧積弱的困境,年輕的宋神宗決心要進行改革。于是在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讓他負責變法事宜,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就此開始。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王安石先后兩次被免去職務,最后甚至退休在家,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阻力重重
王安石在變法之初,提出了許多改革時弊的政策,但是遭到了朝中守舊派的強烈反對,他們紛紛上書,不僅攻擊新法,甚至攻擊王安石本人,說他“以富國強兵之術(shù),啟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舊學”。御史中丞呂誨“論安石過失十事”,結(jié)果被宋神宗外放;翰林學士范鎮(zhèn)“三疏言青苗,奪職致仕”;“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
司馬光是王安石的好友,他先后三次給王安石寫信,對新法提出批評,結(jié)果也惹怒了王安石。此外,“史劉述、劉琦、錢顗、孫昌齡、王子韶、程顥、張戩、陳襄、陳薦、謝景溫、楊繪、劉摯,諫官范純?nèi)省⒗畛?、孫覺、胡宗愈皆不得其言,相繼去”。1070年,宋神宗又任命王安石為宰相,但是朝中依然還是有不少人反對變法。

二、首次罷相
1074年,北宋境內(nèi)爆發(fā)了嚴重的旱災,饑民流離失所,引發(fā)了宋神宗的憂慮。與此同時,宋神宗與王安石之間也發(fā)生了矛盾,他不再對王安石言聽計從。原因也很簡單,王安石及其黨羽提出了一些加強相權(quán)的建議,但都遭到了宋神宗的嚴詞拒絕。比如,有人提議將中書門下與樞密院合二為一,這就引起了宋神宗的不滿。
王安石的性格比較強勢,“素剛直,每議事于人主前,如與朋友爭辯于私室,不少降辭氣”,即使在宋神宗面前也是如此。換言之,宋神宗與王安石之變的問題就是君權(quán)與相權(quán)的矛盾。隨著旱災的爆發(fā),人們紛紛攻擊新法,“自近臣以至后族,無不言其害”,就連太皇太后、皇太后都對宋神宗說:“安石亂天下?!庇谑窃谶@年四月,王安石被罷相。

三、再次罷相
王安石雖然被免去宰相,但新法仍在推行之中。不過變法派內(nèi)部卻發(fā)生了斗爭,被王安石一手提拔起來的呂惠卿忘恩負義,居然想利用一些案件來對付王安石。韓絳得知此事后,秘密奏請宋神宗召回王安石。于是在1075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但是此時,變法派內(nèi)部的斗爭非常激烈,新法的推行更加困難。
另外,王安石也感覺到宋神宗的對他信任大減,許多事情都不再聽他了,“只從得五分時也得也”。所以第二次拜相后,王安石多次提出辭職。1076年,王安石的獨生子病死,這對王安石的打擊很大,“尤悲傷不堪,力請解幾務”。宋神宗對王安石也感到厭煩,同意了王安石的請求。1085年,宋神宗病死,新法盡廢。第二年,王安石病死于南京,終年66歲。
參考資料:1.《宋史》;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