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情罕見,他們跨越五百公里去看??!
罕見病的存在對人類歷史而言輕如鴻毛,但它落到一個家庭頭上,就是重如泰山。
關于小胖威利綜合征群的話題,極少登上新聞頭條,很少引起社會關注,存在感極弱。
但這個群體,讓太多家庭的日子變得艱難、困苦,甚至因病致貧。
?
從內蒙古到北京,跨越五百公里去看病
2012年,自從旭旭(化名)出生以后,他們一家人最常跑的一段路,是從內蒙古到北京的五百公里左右的距離。
?旭旭生了一種奇怪的病,他在嬰兒時期喂不進食物、身體瘦弱,在孩童時期卻無法控制食欲開始暴飲暴食、體重激增。
醫(yī)生和父母都能看出來這種異于常人的表現(xiàn)是生了病,可到底是哪一種病,他們實在找不到符合的病癥。就連有經(jīng)驗的老醫(yī)生,也只是搖頭嘆息。
那個年代,基本上沒有人聽過小胖威利綜合征,他們只是把旭旭的舉動向其他疾病歸攏。單從旭旭的一小部分病癥表現(xiàn)來判斷的話,很容易誤診。
?這個并不富裕的農(nóng)村家庭,一邊帶著孩子外出打工,一邊維持生活的開支。金錢、精力和時間,他們?yōu)樾裥窀冻隽怂心芨冻龅摹?/p>
?2014年,國家開始規(guī)范并監(jiān)管基因檢測行業(yè),這項技術在第二年被納入“新型健康技術惠民工程”,接連成為醫(yī)學界的重點專項。
?也就是說,針對基因罕見病的檢測手段開始配合優(yōu)生優(yōu)育政策被普及到各大醫(yī)院,借此來有效規(guī)避染色體綜合征疾病對胎兒的基因遺傳風險。
在北京醫(yī)院進行第三次全面檢查之后,旭旭才被確診了小胖威利綜合征,這是由15號染色體異常引起的罕見病。從未聽聞的病名,讓夫妻兩個犯了難。
“大夫,這種病能治好嗎?”
北京醫(yī)院的專家聽過很多遍這個問題。
針對罕見病的藥物研發(fā),一直以來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在投入研發(fā)資金、臨床治療樣本等方面,需要國家政策給予支持,單靠資本和市場的調節(jié)遠遠不夠。
?“患有小胖威利綜合征的孩子,現(xiàn)在的治療辦法只有打生長激素?!?/strong>
生長激素的使用是為了幫助小胖威利患者健康成長,改善身高、體脂、促進神經(jīng)發(fā)育等問題,減輕疾病對他們身體造成的負擔。
正處于小學階段的旭旭,身高偏矮、體形偏胖,平衡力較差,牙齒和骨骼系統(tǒng)也都存在問題。這些都屬于小胖威利綜合征在一定年齡階段的表現(xiàn),單憑外力因素的控制遠遠不夠。
生長激素針的使用,遠比一般人想象的更為頻繁。它的周期不僅僅是到達骨骺線閉合的年紀,而是終生伴隨。
因病致貧,停藥成為了最后的選擇
旭旭一家住在偏僻的農(nóng)村,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條件比較差,要給旭旭看病,就必須動身去省級以上技術條件較好的醫(yī)院。
生長激素針屬于處方類且受管控的藥品,必須要經(jīng)過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和就診,才能得到藥方及購買權。縣級醫(yī)院對治療小胖威利綜合征沒有經(jīng)驗,醫(yī)生不敢貿然寫出診方以免承擔相應責任。哪怕是家長拿著權威醫(yī)院和機構的診斷證明,在拿藥流程上也相對繁雜。
這不僅僅是他們一家的難題,也是其他普通家庭的難題??h級醫(yī)院不敢給小胖威利綜合征的患者開藥,也沒法提供復查的條件。
單獨就生長激素針一事來說,小胖威利患者需要每日按照體重注射劑量,從不間斷。醫(yī)院一次可以開一個月到三個月左右的藥量,三個月定期復診。
針對小胖威利綜合征患兒,他們有時候還需接受康復治療和手術。普通疾病也需要小心用藥,謹慎控量。
一般醫(yī)院根本達不到為小胖威利綜合征治療的條件,或者說,他們對這種罕見病一無所知。而疾病不會挑選貧窮富貴、生活地域,它找上了一個家庭,對于這個家庭而言就成了百分百的難題。
激素類藥物不能走醫(yī)保,罕見病不在重大疾病幫扶范圍,這使得小胖威利患者家庭雪上加霜。
如今,由于經(jīng)濟因素,旭旭的父母暫時給孩子停止了用藥。疫情的影響下,許多家庭入不敷出,只能勉強維持溫飽。
每位患者生長激素每月平均需支出近3000元,不算路費、吃喝等花銷,一年就要近40000元的支出。把生長激素針劑換成更為便宜的粉劑,依舊不是個小數(shù)目。
罕見病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在采訪過程中,不少普通家庭因病致貧。身為父母,他們不得不強大起來,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為孩子遮風擋雨,負重前行。
若父母老了,他們如何生活?
“他在學校里沒有什么朋友,其他同學也不愿意跟他玩。”
“成績很差,學習不能指望,老師也沒辦法?!?/p>
“我們同他講話,他是聽不懂的樣子,說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改不了?!?/p>
?這些話是一個母親無可奈何的嘆息。
旭旭的生活難免會受到來自其他人的非議、白眼,甚至被群體排擠。她做好了心理準備,還是免不了備受打擊。
旭旭的母親不得不考慮孩子的處境,也許,讓他待在家里會更好,起碼不用在外面遭人冷眼。
小胖威利患者在社會和學校方面的不適性,讓他們本人和家庭都產(chǎn)生了莫大壓力。這個問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嚴重,部分患者進入青少年期會患上憂郁癥等心理疾病。
小胖威利患者想要融入集體生活,就要承受來自同齡人的非議,而不融入集體生活,他們又需要父母一輩子照看。有朝一日,若父母老了,不在身邊了,他們如何生活,乃至生存?
愛與憂,是父母們最為糾結的心情。他們能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永遠是個未知數(shù)。而小胖威利綜合征,卻要求他們擁有比孩子更長一些的時間。
談到最后,旭旭的母親說:“我還是希望孩子能有自立能力的?!?/strong>
這是每一位家長的心愿,他們希望早日見到孩子變得健康,成為一個自立自強、自信自由的普通人。終有一日,小胖威利綜合征要成為下一個被攻克的醫(yī)學難關,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