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幻想2》系統(tǒng)詳解&名詞探源(2~黑魔法)

先補充一條聲明:本人只是一位FF2的骨灰級玩家,研究了這個游戲十年多,但還是遠不如一些早年就玩天幻網(wǎng)的大前輩們的研究成果,我做得更多的是信息的搬運工,努力做到去偽存真。我的日語翻譯和語文水平也不算上乘,我也不能代表權(quán)威,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有發(fā)現(xiàn)不足,歡迎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然后,關(guān)于各中文版譯名,我只挑幾個有代表性的作對比:
華泰攻略書(相信大多數(shù)玩家童年都看過,可能大多數(shù)看的都是只有一半彩頁的版本233)
外星科技的FC宇宙戰(zhàn)將(在華泰攻略書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實際游戲界面又做了些調(diào)整,通常優(yōu)先于其他漢化公司發(fā)布,被其他公司所參考,相信具有一定代表性)
PS復(fù)刻版(PS是復(fù)刻自沒漢化過的WSC版,狼組漢化組進行了重新翻譯,其準確度相當高。作為民間漢化,翻譯得不好是正常的,比如GBA最早的漢化,簡直沒眼看。所以翻譯得好必須稱贊?。?/p>
像素重制版(其實就是用的iOS/Android直裝版的中文,代表了SE中國分社的官方翻譯,但官方不代表權(quán)威,其中還有錯誤翻譯。作為官方出品,翻譯得好是應(yīng)該的,翻錯了我就是要吐槽!)
PSP版的中文應(yīng)該也主要參考的華泰攻略書,有些也做了調(diào)整,但有些調(diào)整反而離譜,比如菲因公主ヒルダ,日文讀作hi lu da,音譯自Hilda,比較準確的音譯是PS版的【希爾達】,官方中文譯為【希爾妲(dá)】也不是不行,華泰攻略書譯為【姬蕾妲】,發(fā)音不太準確,PSP卻調(diào)整為了【希露坦】,讀音反而差得更遠(這就是我覺得沒必要使用【妲】的原因,容易被誤讀為【tǎn】,并不是所有女名都必須帶有女性化的字,只要不夠男性化就行)。僅憑這一點就感覺PSP翻譯者的語文水平和嚴謹程度不夠,如果日文單詞是音譯自英文,則應(yīng)當從英文單詞入手直接音譯為中文,而不是僅僅從日文翻到中文這么魯莽地二手音譯,這種行為不可取。再說,PSP是有英文版的,和GBA英文版幾乎一樣,參考一下不丟人吶~所以這版翻譯只能算通俗易懂,總體水平只能算一般,恕不再做更多對比了。
進入正題,F(xiàn)F2的魔法可以分為四類:黑魔法、白魔法、特殊魔法和隱藏魔法,隱藏魔法需要靠修改才能實現(xiàn),修改出來后,魔法欄會顯示其他物品的名稱。這屬于高級操作,留到最后再說吧,本篇先講黑魔法。
魔法一共有7個屬性:
類別:已知共33個代碼,沒有十分明確的類別名稱,我暫時只能給個大致概念
命中:即魔法自身命中率,傷害系魔法的自身命中率在數(shù)據(jù)里的定義都是0,也就是直接命中,不需要考慮命中率問題;狀態(tài)系魔法的自身命中率需要結(jié)合角色的智力或精神還有裝備的魔法干涉總值才能計算出實際命中率,具體以后在公式篇細說
威力:即魔法基礎(chǔ)威力,需要結(jié)合角色的智力或精神、魔法等級、魔法暴擊等數(shù)值才能計算出實際傷害值,狀態(tài)系魔法也有基礎(chǔ)威力,當怪物有元素吸收時,需要根據(jù)基礎(chǔ)威力計算其回血量,具體以后在公式篇細說
屬性一:大多是元素屬性代碼,只有極個別魔法的這一項僅代表其數(shù)值本身
屬性二:視魔法類別不同代表不同屬性的代碼。比如,當魔法類別為永久異常時,此項即代表永久異常狀態(tài)屬性的代碼;當魔法類別為種族傷害時,此項即代表種族屬性代碼
配色:發(fā)動時的色盤代碼,游戲內(nèi)置了128組色盤,每組3個色,具體以后再細說
動畫:發(fā)動時的動畫代碼,包括打在怪物身上的動畫效果和音效等
魔法欄里的魔法代碼從16進制的C0開始,截止到D3是所有黑魔法(以下代碼都是16進制),數(shù)據(jù)全是直接破解FC版ROM得到的,適用于FC版,其他版本會有些小差異:
C0 火焰(ファイア)
類別:01(HP傷害)
命中:0
威力:10
屬性一:02(元素屬性-火焰)
屬性二:00(無)
配色:10
動畫:00
日文名是fire的音譯,PS版譯為【火焰】,華泰攻略書譯為【火球】,但它的動畫并不是火球,怎么看都應(yīng)該是火焰啊~官方中文譯為【火炎】,當炎讀第四聲時與【焰】通假,只是這種用法極少,似乎只有古文里有,【炎】字從古代傳入日本后,就成【火焰】的意思了。
C1 雷電(サンダー)
類別:01(HP傷害)
命中:0
威力:10
屬性一:08(元素屬性-雷電)
屬性二:00(無)
配色:11
動畫:01
日文名是thunder的音譯,意思是雷,而lightning才是閃電,它們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是聽到的,后者是看到的。因此像官方翻譯的【閃雷】這樣的詞是不太符合語法規(guī)范的(官方翻譯風評-1),而【雷電】嚴格意義上應(yīng)該是【雷聲】和【閃電】兩種自然現(xiàn)象的合稱。你看氣象局只會預(yù)報雷電某色預(yù)警,從不會說閃雷某色預(yù)警。
C2 暴風(ブリザド)
類別:01(HP傷害)
命中:0
威力:10
屬性一:80(元素屬性-冷氣)
屬性二:00(無)
配色:12
動畫:02
日文名是blizzard的音譯,譯為【暴風】、【暴雪】、【暴風雪】都可以,華泰攻略書的翻譯【冷風】感覺力道不太足,外星科技照抄華泰攻略書竟然還能抄成【玲風術(shù)書】,當然這是魔法書的翻譯,到魔法欄里就正常了。官方中文譯為【冰結(jié)】,與原意有差別,風評-2。
C3?毒云(クラウダ)
類別:01(HP傷害)
命中:0
威力:10
屬性一:20(元素屬性-毒氣)
屬性二:00(無)
配色:13
動畫:03
日文名是cloudkill的音譯的前四個假名(正好是cloud的音譯),源于《龍與地下城》,也可譯為死云術(shù)。FC英文版誤譯為aero,官方英文誤譯為Scourge,按說歐美玩家應(yīng)該比國人更了解D&D才對啊……(官方中文可能沿用的是PSP版的翻譯【毒霧】,與原意有差別,風評-3)
C4 吸魂(ドレイン)
類別:13(HP吸收)
命中:0
威力:10
屬性一:00(無)
屬性二:00(無)
配色:16
動畫:09
日文名是drain的音譯,有耗盡、吸收的意思,而不是奪取,因此譯為【吸魂】比華泰攻略書的【奪魂】更合適。
C5 吸魔(アスピル)
類別:14(MP吸收)
命中:0
威力:10
屬性一:00(無)
屬性二:00(無)
配色:12
動畫:09
日文名是aspir的音譯,而aspir是aspirate的逆生構(gòu)詞。所謂逆生構(gòu)詞,就是不通過添加前綴或改變后綴而是去掉被誤認的后綴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新單詞。早期英文版可能由于查不到官方資料,用了osmose代替,它是osmosis的逆生構(gòu)詞,“滲透、吸收”之意,而aspirate則是抽吸的意思??傊g為【吸魔】比華泰攻略書的【攝魔】要更直觀易懂,【攝魔】一詞總感覺有點潤色過度了233。
C6 核爆(フレアー)
類別:01(HP傷害)
命中:0
威力:20
屬性一:00(無)
屬性二:00(無)
配色:10
動畫:04
日文名是flare的音譯,可以指突然閃耀出的火光,官方中文譯為【核爆】,比其他版本的【核融】更合適。
C7 昏睡(スリプル)
類別:04(戰(zhàn)斗異常)
命中:50
威力:5
屬性一:04(元素屬性-精神)
屬性二:08(異常狀態(tài)屬性-戰(zhàn)斗時-昏睡)
配色:15
動畫:08
日文名是sleeper的音譯,取“睡眠者”之意,PS譯為【睡眠】,官方中文譯為【催眠】。
C8 麻痹(スタン)
類別:04(戰(zhàn)斗異常)
命中:40
威力:5
屬性一:40(元素屬性-神經(jīng))
屬性二:40(異常狀態(tài)屬性-戰(zhàn)斗時-麻痹)
配色:18
動畫:08
日文名是stun的音譯,官方中文直譯為【眩暈】。fc英文版的stone是錯誤翻譯,stone的日語音譯是【ストーン】。
C9?停止(ストップ)
類別:04(戰(zhàn)斗異常)
命中:30
威力:5
屬性一:01(元素屬性-變化)
屬性二:40(異常狀態(tài)屬性-戰(zhàn)斗時-麻痹)
配色:14
動畫:08
日文名是stop的音譯。和麻痹的元素屬性不同,但效果相同,又比麻痹命中率低,略顯雞肋……
CA 混亂(コンフュ)
類別:04(戰(zhàn)斗異常)
命中:30
威力:5
屬性一:04(元素屬性-精神)
屬性二:80(異常狀態(tài)屬性-戰(zhàn)斗時-混亂)
配色:17
動畫:08
日文名是confuse的音譯的前四個假名。
CB 黑暗(ブライン)
類別:03(永久異常)
命中:50
威力:5
屬性一:40(元素屬性-神經(jīng))
屬性二:02(異常狀態(tài)屬性-永久性-失明)
配色:60
動畫:08
日文名是blind的音譯的前四個假名,官方中文直譯為【失明】。
CC 詛咒(カーズ)
類別:03(永久異常)
命中:40
威力:5
屬性一:04(元素屬性-精神)
屬性二:08(異常狀態(tài)屬性-永久性-詛咒)
配色:6B
動畫:08
日文名是curse的音譯,華泰攻略書譯為【遲緩】,這豈不是和白魔法【遲鈍】意思差不多了嘛,很是令人丈二頭腦摸不著和尚啊~233
CD 蛙變(トード)
類別:03(永久異常)
命中:30
威力:5
屬性一:01(元素屬性-變化)
屬性二:20(異常狀態(tài)屬性-永久性-蛙變)
配色:10
動畫:10
日文名是toad的音譯,最規(guī)范的譯名就是【蛙變】,華泰攻略書的【青蛙】是錯誤翻譯,青蛙的英文是frog,青蛙和蛤蟆同為蛙科動物,但蛙和青蛙則是兩個概念。這個是秒殺類魔法中基礎(chǔ)命中率最高的,而且對變化屬性抵抗或吸收的怪物非常少,非常推薦練。
CE?石化(ブレイク)
類別:03(永久異常)
命中:20
威力:5
屬性一:01(元素屬性-變化)
屬性二:40(異常狀態(tài)屬性-永久性-石化)
配色:12
動畫:07
日文名是break的音譯,源于《龍與地下城》里的石化術(shù)【flesh to stone】和化石為泥【rock to mud】咒語,也就是將生物變?yōu)槭^再將其粉碎之意。外星科技不知為何要譯為【百氏】。這個也是秒殺類魔法,怪物被石化的形象很有特色,有興趣不妨一練。
CF?即死(デス)
類別:03(永久異常)
命中:10
威力:5
屬性一:10(元素屬性-死亡)
屬性二:80(異常狀態(tài)屬性-永久性-死亡)
配色:10
動畫:06
日文名是death的音譯。秒殺類魔法之一,但命中率太低,還不能用來秒殺亡靈族,也很雞肋。
D0 空間(デジョン)
類別:03(永久異常)
命中:10
威力:5
屬性一:01(元素屬性-變化)
屬性二:80(異常狀態(tài)屬性-永久性-死亡)
配色:15
動畫:05
日文名是degeneration dimension的音譯デ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ディメンション取前兩個和后兩個假名的縮略形式,可理解為維度退化,或者按現(xiàn)在的流行詞叫做空間降維。dimension在中文里是【空間維度】的意思,日文里才稱之為【次元】,日文【二次元】=中文【二維空間】。因此華泰攻略書翻譯的【異次元】其實還是個日式表達,并非地道的中文,日文【異次元】=中文【時空隧道】,外星科技簡略為【異次】就挺離譜的。這種不使用本國已有詞匯而借用原國家詞匯的做法不可取,這就不叫“本地化”,該叫“媚外”了!除非沒有對應(yīng)的本國詞匯,又很難用簡單幾個字來描述的專用名詞才會直接音譯(官方中文也沿用此譯名,風評-4)。這一點歐美人就做得比較好,英文版有些詞就沒按日文讀音還原回去,而是用他們?nèi)粘5膽T用詞來替代,很少直接音譯。
D1 狂暴(バーサク)
類別:21(增加攻擊)
命中:50
威力:5
屬性一:00(無)
屬性二:00(無)
配色:17
動畫:0A
日文名是berserk(或berserker)的音譯,來自北歐神話故事里的狂戰(zhàn)士巴薩卡,華泰攻略書譯為【興奮】。這個魔法能疊加使用,F(xiàn)C版能使人物攻擊力達到最高255(超過255會因為數(shù)據(jù)溢出從0開始計算)。
D2 加速(ヘイスト)
類別:06(增加連擊)
命中:50
威力:0
屬性一:00(無)
屬性二:00(無)
配色:18
動畫:0A
日文名是haste的音譯,華泰攻略書譯為【快速】。該魔法在戰(zhàn)斗中實際發(fā)揮出多少級,就臨時為施法對象增加多少連擊次數(shù),最高能使人打出32連擊。
D3 魔光(オーラ)
類別:12(種族傷害加成)
命中:50
威力:0
屬性一:00(無)
屬性二:00(無)
配色:14
動畫:0A
日文名是aura的音譯,華泰攻略書譯為【強化】,外星科技譯為【強氏】,PS版譯為【魔光】,官方中文譯為【斗氣】。該魔法的效果是為攻擊附加種族屬性克制,原版的提示語是“被某個顏色的光環(huán)所圍繞”,并非指從自身散發(fā)出了某種顏色的斗氣,斗氣一詞更偏武俠、格斗風格,對劍與魔法的世界而言,我覺得還是PS版的翻譯更貼切(官方翻譯風評-5)。具體效果如下:
1級(白光):附加空族克制
2級(黃+白光):附加水+空族克制
3級(綠+黃+白光):附加地+水+空族克制
4級(黑+綠+黃+白光):附加鬼+地+水+空族克制
5級(藍+黑+綠+黃+白光):附加魔+鬼+地+水+空族克制
6級(橙+藍+黑+綠+黃+白光):附加龍+魔+鬼+地+水+空族克制
7級及以上(紅+橙+藍+黑+綠+黃+白光):附加妖+龍+魔+鬼+地+水+空族克制
?級(紫+紅+橙+藍+黑+綠+黃+白光):附加亡靈+妖+龍+魔+鬼+地+水+空族克制
FC版程序里雖然定義了8種光環(huán)顏色,但就實際效果而言,7級以后都只能附上7色光環(huán),亡靈族屬性克制是怎么都無法附加上的,不知是bug還是故意的……
如果怪物同時屬于多個種族,比如紅靈魂的種族是空+地+魔,如果魔光術(shù)能對攻擊者發(fā)揮出至少5級效果,則攻擊者對紅靈魂的攻擊力將增加60。

參考網(wǎng)站:
https://wikiwiki.jp/ffdic
https://finalfantasy.fandom.com/wiki/Final_Fantasy_II_translations
http://surume5.han-be.com/Home/FF2/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