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Danaher Open Guard

P1:
新浪潮guard洞察:①把位是纏斗的基礎,nogi中更難控制,對手更容易破把,因此更依賴搭扣即閉鏈,例如抱雙腿,body lock,guard中更需要頻繁轉換新把位加以控制 ②nogi中不要嘗試使對手接近自己,要主動接近對手,移動自己容易多了(不要對抗力量,會導致疲憊,疲憊是通向失敗的捷徑)③隨時準備好進攻雙腿,因為沒有道服很難控制對手上半身姿勢,當對手挺直身體,上半身遠離我,我無法進行控制,此時無法進行上半身降服,就算控制了上肢或肩膀,對手也很容易抽出去,因此可以進行鎖腿,腿鎖的核心控制在胯,胯不好發(fā)力逃脫。
連接和把位:①打guard先抓把:把位=優(yōu)勢 ②四肢抓把:學會用四肢進行抓把 ③內(nèi)側/外側控制:上肢內(nèi)外側控制指手肘的位置,例如overhook和underhook,內(nèi)側控制更利于將對手上肢移動到外側遠離中線,而內(nèi)側控制更利于使對手上肢過中線創(chuàng)造空間進行攻擊。下肢內(nèi)外側指膝蓋的位置,控制與上肢同理,guard中可上下肢內(nèi)外控制混用 ④二打一把位:nogi強力把位,單手抓把拇指和其他肢體間有空隙,對手只需要從空隙間掙脫把位,二打一的好處在于可以用另一只手彌補單手控制的空隙弱點例如一只手抓腕把,另一只手抓三頭,兩者相互彌補(盡可能同側手抓同側,避免大動作,拿到二打一后手肘應緊貼軀干,此時對手回拉破把會拉動我真?zhèn)€身體)
操作理論:抓把先控制小關節(jié),再控制大關節(jié),例如手腕,手肘,領把或者腳,膝蓋,胯部(抓把時肘部緊貼軀干)
抓把節(jié)奏:把位不能一直控制對手,要隨時做好轉換把位的準備,對手破掉一個,立馬抓另一個。抓把或被抓的時候,要想好下一步怎么抓把控制對手,節(jié)奏快于對手才能掌控比賽。
有方向的抓把:不要依賴一個單一把位,進攻步驟應為抓把,創(chuàng)造優(yōu)勢,開始攻擊。(不要只顧尋找把位,要依靠把位發(fā)動攻擊)
P2:
成功guard秘密動態(tài)力量理論:將對手拉進,推遠和借力使力
肩胯法則:當對手肩膀在胯部正上方,對手身體挺直,此時對前拉的力有百分百的抵抗
此時將對手向后推

當對手被向后推肩膀離開髖部中線,身體開始偏移,我們借對手前推的力向后拉

(借力使力,欲左先右,反之亦然,柔術的本質是action and reaction)
踝趾法則:人體在站立狀態(tài)下重心前傾,重心就會壓在腳趾,重心后倒,重心就會壓在腳踝,因此面對站立對手,觀測重心變化顯得尤為重要,打法理論同上(隨時準備鎖腿)
頭部位置法則:開防中第三大法則為我的頭部與對手的頭部的位置關系。當我的頭部略低于對手頭部

此時利于將對手提起或掃翻


當我的頭部高于對手頭部,此時不再利于提起對手

此時更利于將對手往更下方打,例如snap down打入front head lock進行頭鎖或拿背進攻

(要根據(jù)對手頭部的動向,決定自己頭部的位置,以此部署進攻)
(以上三大法則是開防中閱讀感知對手力量方向的重要理論)
guard首要技能之回防:進攻前優(yōu)先考慮自身安全,以不被過腿為前提組織進攻
保留的知識:過腿有六個重點,否定其中任意一個就可以阻止過腿,
六大過腿基礎:①距離:對手要過腿,就必須接近我,對距離要有警惕性,當對手進入危險距離就要準備防守 ②把位:拿不到把位就不能過腿,很容易被回防。③角度:當對手面對我的身體中線時,對手無法過腿,對手必須到我的身體側面進行過腿,我要做的就是把中線再次朝向對手。④重心高度:當對手重心過高時,是無法進行過腿的,從站立姿勢起手的過腿,最終都會以重心下沉完成過腿。(過腿的重心轉換分三個過程,拉近距離搶把時壓低,過腿時壓低,壓制時壓低到胸貼胸)⑤滲入:過腿的最后防線是肘膝連接,有連接就不可能被壓制。⑥壓制:對手至少要將我的一邊肩膀壓在墊子上三秒,如果對手無法將我的肩膀壓住,這個壓制就不成立
P3:
回防的三個決定性要素:①分界線理論:如果對手在我們的中線,他是無法過腿的,無論我躺下還是坐起,在open guard中,我的腳趾線可作為第一條分界線,對手邁進我的腳趾線才能開始過腿(警惕起來)第二個分界線是我的髖線,如果對手越過了我的髖線,就可以進入壓制(立馬回防,別等死)第三條防線是我的肩線,如果我的肘膝連接很緊密,對手是無法過腿的,但有時候對手到達我的后方時,我需要打開肘膝連接,形成支撐抵擋過腿,此時可折疊身體繼續(xù)連接肘膝,再回到中線
回防中的基本身體動作:這是第一基礎技術,學不會就打不了下位?。?!①雙腳旋轉:兩個方向都要能轉,如何把腿收得太緊,就會很容易被按住,如果腿伸的太長,就會很容易被壓?。?/span>在仰臥,坐姿都要能轉)

②變向:即繞腿回防(來回轉)

當對手找角度過腿時(偏離中線,但未過髖線)

繞腿回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