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世界
有個1993年的老電影叫《完美的世界》,凱文·科斯特納主演,講兩個罪犯越獄,劫持了一個孤獨的小男孩當(dāng)人質(zhì)。跑路過程中,科斯特納發(fā)現(xiàn),哎喲,小孩跟自己小時候一樣,孤僻,開始對小孩產(chǎn)生了保護欲。為此不惜殺掉了欺負(fù)小孩的同伙。后來又給小孩買了一瓶可樂,玻璃瓶,好像是用麥秸吸管那種,小孩可能沒喝過,喝了一口,臉上綻放驚奇喜悅,這個給我印象很深,因為我也向來喜歡小孩驚奇開心的樣子。后來的情節(jié)我記不清了,反正他們成了朋友,快樂地喝了好幾瓶可樂,最后警察以為罪犯要害小孩,罪犯又要保護小孩,他就被打死了。那時候人們的情緒不像現(xiàn)在這么節(jié)制,結(jié)尾是個抒情性場面,直升機視角,植物大片地?fù)u擺著,罪犯躺在地上,小孩跑向他。當(dāng)時是租的錄像帶,我們都很感動。有個大哥,幼年失怙,就是沒爹,是當(dāng)時我們當(dāng)中最有身份的了,看得嚎啕大哭。我們是小孩的時候,肯定不是完美的小孩,但是應(yīng)該得到愛與保護,當(dāng)我們得不到的時候,刻下了生命的傷痕。我們是大人的時候,也不是完美的大人,但那傷痕不是教我們要刻薄報復(fù),而是要擁有阻斷它再次傳遞的勇氣,所以更要為新一代的小孩們提供愛與保護。更重要的是,這個電影,還有很多小說,乃至生活,都告訴我們,成年人與孩子之間可以心靈相通。無論人性的底線有多少條,一千條一萬條,第一條也一定是善待小孩。無論世界上有多少種惡,最不能容忍的,也一定是虐待小孩。如果在這一點上還有分歧,我覺得就不是溝通的問題了,這是人性的分野,咱們之間就不要說話了。這個老電影很多年后我又看過一次,感動已不復(fù)當(dāng)日,因為我更多地從敘述藝術(shù)的角度看待它。但在另一方面,我心中的“完美的世界”始終不變,它不是人間天國,只是一個有底線、有人性的、自由的世界,而它的基礎(chǔ),始終是成年人善待孩子們,給他們自由的教育,給他們選擇權(quán),給他們愛與保護,帶他們體驗世界,看到他們的臉上出現(xiàn)驚奇喜悅。最終,這一切不僅是利他主義,也是對我們自己的慰藉。有一回在西藏,一個什么鎮(zhèn)的小飯館,我把一個三歲大小的小女孩抱在腿上,逗她玩,我們倆都哈哈大笑,特別開心。我的同事后來說,海鵬你真是喜歡小孩,那小孩可太臟了,那全身上下!可是那對誰是重要的呢?現(xiàn)在想想,那個小孩應(yīng)該早已長大了,她不會記得有一天一個過路的大人跟她玩??墒俏矣浀?,我得到了自己小時候欠缺的快樂:跟別的小孩玩!人們常常會忘,小孩也是大人,有自我,有尊嚴(yán),也常常會忘,我們自己也是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