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日常若感覺沒問題,你從來只需要好好生活
雖然我是個心理咨詢師,日常幫大家做的也是潛意識挖掘,但是我還是想跟大家說一句:
日常平白無事,你內(nèi)在感覺你沒有哪里不舒服,沒有感覺你有哪里不對勁的時候,你其實并不需要整天躲在角落里,每時每刻都在思考著自己,是不是還有什么限制性信念沒有發(fā)現(xiàn),是不是還有著什么問題沒解決。
你就是放平心態(tài),好好生活,去做你想做的事,走好你日常的每一步,活出你自己,享受你日常中的快樂就好了。
?
為什么這么說?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所有的問題、所有的限制性信念或其它類似的概念,其實都是依據(jù)每個人、每個時期所面臨的不同時刻和處境,相對性地產(chǎn)生的,不是固定的。
就比如說,你現(xiàn)在手里拿著一顆和你手掌差不多大的石頭,你目前還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你就是一直拿著,習(xí)慣了而已。
可是你現(xiàn)在走到一個地方,眼前正好有一個洞,這個洞有點深,你目前還不敢輕易下去。而這個洞旁邊就正好豎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從洞中取水澆洗雙腳,可收獲一份神秘大禮”。
于是,你就產(chǎn)生了好奇,就思考是否真的有這么神奇,由此就想試一試。
但因為你手里拿著這顆石頭,你現(xiàn)在騰不出手去取水,所以“你手里拿著一顆石頭”就在這一瞬間變成了你的問題,而“你覺得手里要拿著這顆石頭”、“你手里拿著石頭無法讓你獲得水”這樣的信念,就成了你在此時此刻的限制性信念。
你必須要先打破這些信念,讓你手里暫時不拿著這顆石頭,先騰出足夠的空間,去獲得水,或說就是相信即使你手里拿著這顆石頭,你也一樣可以找到其它途徑,讓你完成這個牌子上的任務(wù),你才有可能去完成你當(dāng)前想要“試一試”的心愿而已。
那其它的限制性信念和其它的問題,其實也是一樣的,也是因為你在當(dāng)前這個時刻能觸及到的資源,和你當(dāng)前期望得到的生活體驗不匹配,你在這一刻想嘗試一下新的內(nèi)容,但因為你過往積累下來的生活經(jīng)驗不能夠支持你完成這一步,由此才變成了你在此時此刻要先去解決和清理的“限制性信念”而已。
這不是固定的。不是你有什么樣的情況,就一定是有問題的,不是的。
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明顯感覺到自己有些不舒服的時候,再去找能夠幫助到你的人事物,去幫助你清理、療愈和解決這種不舒服的根源就可以了。
平常沒事,你是不需要整天猜測你自己是否有病,然后要去治的,不用的。
?
所以,為什么我總跟我的來訪者說,你們需要的時候,再來聯(lián)系我就可以了,日常你們是不需要一定要像給你們自己安排任務(wù)一樣,每個時期固定時間來找我的?
其實就是因為,我從來就只是一個在你感覺你自己有問題,你需要他人幫忙去看見你自己的時候,你可以選擇用來幫助你自己的工具而已。
我是不重要的,你就是在你感覺你需要我的時候,再來找我就可以了。這是完全沒問題的,不用過度緊張。
?
二、如果你日常平白無事,在還沒有看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具體是有著什么問題的情況下,就認(rèn)定你自己有問題,認(rèn)定自己需要找到一個方式去解決,你其實就只是在憑空制造問題,而不是在解決。
為什么?
因為你的大腦在還沒有看清楚“什么情況對你來說是一個問題”的狀態(tài)下,就已經(jīng)被你宣稱“我好像有問題”、“我需要去解決”,那你就相當(dāng)于給自己下達(dá)了一個“我要解決問題”的命令,你的內(nèi)心是覺得這一定要完成的。
可是,因為你當(dāng)前的表意識還沒真的看清楚什么是你的問題,你還沒有意識到具體是什么讓你感覺很不舒服的真實存在的時候,你的大腦就只會抓著這個指令,不斷地跟你說“我要解決問題”、“我覺得自己有問題”。
由此,為了完成你大腦中“我要解決問題”的指令,你最先需要的,就是看到“我真的有一個問題”。
但因為你當(dāng)前還沒有看清楚什么問題是你真正的問題,又為了先完成這個“看見問題、解決問題”的指令,你的大腦、或說小我,就是會先給你自己創(chuàng)造出一個問題,讓你的大腦先看見,然后抓著這個問題來解決。
?
而這個時候,如果你還不能看清楚你真實的問題是什么、以及你內(nèi)在最底層的欲望,那很多時候,你在當(dāng)下所解決的,都不是你真正的藏在你潛意識深處的問題,而只是你為了“解決問題”的目的,憑空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問題”而已。
如果你不能意識到“你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創(chuàng)造問題”,你還看不清你自己為什么如此,那這種新問題就會不斷地出現(xiàn),你根本就解決不徹底,畢竟你還在心里默默地決定著“你自己有問題”、“你要解決”。
這是毫無意義的。
?
所以,如果你明確感覺到不舒服,你抓著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去探究自己是否真的有問題,這一點不成問題。
可如果是你明明沒有感覺不舒服,你就是日常躲在角落猜測自己可能有問題,這已經(jīng)變成了你的強(qiáng)迫性思維的話,那你最需要的,其實只是看清楚你為什么會有這種強(qiáng)迫性思維,而不是真的依從你表面想要“解決問題”的欲望,去解決所謂的問題,以緩解你表面的焦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