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子引航 || 沒有天理,但可以有“地理”


作者簡介
About The Author/
邵鈺婷
惠州一中21屆畢業(yè)生
南京大學21級本科生
書影音狂熱愛好者
以及閑逛著吃吃喝喝:D
?/
導語

hi~正在讀這篇文的你,非常高興我們能在杏林學社推出的榕子引航欄目相見!本次我想分享的學科是地理,主要側(cè)重于自己學習小方法的介紹同時夾帶一些私貨,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地理學科概述
眾所周知,地理又稱“玄學”,所學和所考常不是一回事,這一次考好下一次很有可能翻車。有時候自我感覺良好的選擇題連錯三四個,洋洋灑灑的主觀題完美避過了所有得分點……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宏觀上對高中地理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概括,可大致分為三個板塊:
A.自然地理?重點是對光熱水土氣生這六要素的考察,在理清邏輯的基礎上簡單分析某一地理現(xiàn)象。
B.人文地理?對人口、農(nóng)業(yè)、工業(yè)、交通運輸方式、自然資源的考察。在把握課本所給案例的基礎上,找出可推廣的共性因素,并理解所給案例區(qū)別于其他案例的個性因素。
C.區(qū)域地理?對某一具體區(qū)域各地理特征的記憶,在解題時提供基本的背景知識輔助答題。
整體來看,自然地理雖較為抽象,實則比人文地理易于把握。原因在于后者可能因題干的某些關(guān)鍵詞提示(出題者考察意向)不同,最終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 學習方法分享
1
認真聽講,重視基礎+及時整理筆記
重點模板可用小本子記下來,相似的、可類比的內(nèi)容可以記在一起,更有利于對比加強記憶。每天可以找些零碎時間翻一翻記一記。




我自己常用的方法一種是按考察方向去積累(比如關(guān)于荒漠化/水庫的作用/港口的布局因素),有新的角度就繼續(xù)補充。另一種是按歷次考試去記(一模-六校-周測),這主要是為節(jié)省時間。但使用這種方法要有貫通的意識,否則會比較混亂。例如周測的這個題和六一聯(lián)比較相像,兩個找出來對比著看。
關(guān)于模板,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切記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答題的時候,在題目所給條件下選擇模板可用的小點,并通過推理和猜測增加適合該題條件的小點,形成“模板(共性)+個性”的答案。但要注意套用的模板要與題目相關(guān)聯(lián)并突出關(guān)鍵詞,否則在評卷時易失分。按照語文的說法,即是“化用”。
同時,可以將考察方向類似的題目連帶正確答案進行類比,找出“為什么它們共用了這一條”、為什么這一題用了/不用這一條”、“為什么會有這個答案”的原因。即材料和題目哪些句子或關(guān)鍵詞提示了答題的得分點。由此可以對答案進行對比和辨析,活用并豐富模板,積累解題經(jīng)驗。我到高三后期才堅持了這種方法,事半功倍,同時也可以給歷史和政治的學習提供借鑒。
2
及時詢問老師+與同學討論解題思路
接受正確的思路,在與他人交流的同時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路,并常常會有恍然大悟的驚喜收獲。所以推薦大家可以鼓起勇氣嘗試表達、敢于質(zhì)疑、適當聽取。
但尤其要注意在與同學討論的過程中,不要過于鉆牛角尖——用我們地理老師的話說就是,要“接受正確的思路”,討論的過程是理順解題思路的過程,而不是執(zhí)著于“為什么不是這個”、“我覺得我的想法也沒錯啊”的過程。所以!如果大家在討論的時候被繞進去了一定要及時詢問老師。
3
善用地理圖冊+課外資料拓展
重點記憶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圖、洋流圖、世界自然帶圖以及中國的地形、河流湖泊、相關(guān)區(qū)域圖等等。我一般是一周記兩到三個圖,有空就翻看。同時如果在做題時發(fā)現(xiàn)自己對某個地圖記憶模糊也會盡快翻看加強記憶。當然,記憶方法因人而異,能夠做到“手中無圖,心中有圖”最為重要。(這里要為楊之楠老師打call?。。?/p>

(在此感謝繪圖師葉子惟同學和蘇悅同學?。?br>
課外資料可以去閱讀《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看看《航拍中國》紀錄片等等,在拓展思路的同時也是一種娛樂放松,屬于是一舉兩得了~
除此之外可以定期刷幾組高考真題,對完答案后及時思考出題角度和答題思路。高考真題主要來自學校分發(fā)套卷/老師按年份或類型整理/自行購買(如《高考必刷題》)。真題可以重復做,多思考,最好多與老師溝通吃透真題。雖然真題不會在高考試卷上再次出現(xiàn),但無形之中給我們帶來的是思考的角度和思維的模式,可能在考場帶給你所謂“直覺”和“題感”。

4
找老師面批試卷
雖然比較占用時間,但是比自己對著試卷干瞪眼要有效果得多。比如我找老師面批時,可以從整體上了解自己地理的學習情況。

這樣也可以從微觀上知道自己的思路在哪一步出錯/為什么不是這個答案/出題人到底想要考什么/用詞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

面批之后可以規(guī)范自己的解題思路、讓自己的答題語言更加準確...在我看來,老師,就是站在出題者、答題者和批卷人這三者交匯點的人。通過與老師的溝通,你既可以站在出題者角度明確本題的考察方向,還可以明白自己錯誤思路的背后的知識漏洞和理解誤區(qū),同時明白批卷人給分的重點所在。以及,不要害怕被老師看到你的缺點和不足,也許會有幾句嘮叨,但是他們會很耐心為你解答的,畢竟拿分受益的是自己,勇敢邁出第一步就會豁然開朗。
5
把握出題人的出題意圖
在我看來除了題目類型多元、考察范圍不限之外,這也是讓地理感覺“玄學”的重要原因。而這一點本身,像是一種微妙的體驗:在做客觀題時指引著你思考的方向,一眼認出正確答案;在做主觀題時知道應該怎么答,并在哪個方向進行發(fā)散。
這種“感覺”,說來很神奇,我理解的便是日積月累的經(jīng)驗與水到渠成的熟稔。在明確知識內(nèi)容與框架的基礎上,反思作業(yè)考試中各類題目的側(cè)重點,慢慢培養(yǎng)出對出題人意圖的敏感度。
寫在最后
At The Last /
以上是我的一些學習心得,希望能對你有一些啟發(fā)。但要提醒的是,應堅持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持續(xù)的過程。(本人就有因過度否定自己的學習方法而翻車的慘痛經(jīng)歷...)
以及,不僅僅是地理,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貴在持之以恒,有的時候可能努力很久都不見起色、不進反退。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感覺自己付出的努力如石沉大海,不斷自我懷疑和否定。在失落過后我總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必須要面對的事實,不會因逃避而改變;而這三年無論如何都很重要,需要我繼續(xù)堅持。不知道看到這里的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如果曾有或正有,我真誠地希望你可以選擇堅持,因為不到最后,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同時堅持這件事,雖然痛苦,但始終值得。
“無論資質(zhì)有限,我盡全力不減?!?/strong>這是當時一直激勵我的一句歌詞,也贈予執(zhí)著夢想、敢于向前的你。我們會一路同行。
---THE END---
文案:邵鈺婷
排版:葉梓芳
審核:? 惠州一中杏林學社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