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市場份額下跌成定局 芯片之困或致出貨量減六成
作者:星期五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因受美國制裁,華為手機芯片斷供,被迫剝離榮耀品牌,并不斷探索各種業(yè)務進行自救,尋找新的增長點。而近日,與原有業(yè)務完全不著邊際的“養(yǎng)豬”計劃被曝出,資本市場再次將關注點聚焦到華為的長期經營戰(zhàn)略。
2月18日,據外媒報道,華為2021年智能手機產量將減半,預計手機出貨量從2020年的1.89億部下降到2021年的7000萬部,降幅超過60%。
該消息一出,業(yè)界眾說紛紜,有網友大膽猜測華為甚至可能進一步削減產量到5000萬部。也有網友評論稱,華為自主研發(fā)的麒麟芯片庫存已經夠用,如果技術封殺華為,那么華為只能使用聯發(fā)科的芯片。
GPLP犀牛財經向華為進行求證,截至發(fā)稿尚未得到回應。
而據Canalys此前發(fā)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華為(含榮耀)第四季度出貨量達1880萬臺,但市場份額下跌至22%。

(來源:Canalys)
近日,疑似有華為供應鏈公司稱,已向華為P50系列手機供應零部件,但收到的該系列訂單比往年少,且該公司向新款P系列供貨時間會延后。另悉,2月22日,華為即將推出新款Mate X2可折疊手機,搭乘麒麟9000芯片。
為緩解芯片困境,據中國工信部發(fā)布的消息,已有90家單位聯合申請成立全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紫光同芯微電子、中興微電子、中芯國際等半導體企業(yè);清華、北大、復旦等高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信企業(yè)以及華為、騰訊、小米、阿里巴巴等科技互聯網企業(yè),而聯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產芯片加速進步,不再受制于美國。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