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五大國的核導彈安裝的都是氫彈頭嗎?


瀚海狼山:我們知道,最早的實戰(zhàn)核彈都是原子彈,用鈾235或者钚239當做主要核爆裝藥,比如美國人最早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2枚實彈。這兩枚實彈的重量都有幾噸,核裝藥也不少,但是爆炸威力都在1.8萬噸TNT以下。也就是說,真正起反應的核裝藥其實連5%都沒有。屬于非常低效的初級核武,龐大笨重,必須用戰(zhàn)略轟炸機單發(fā)投擲,效率很低。
專家很快就發(fā)現,純粹裂變核彈的最大威力,很難超過10萬噸TNT上下的極限,因為裂變反應不會因為裂變材料的堆積而無限制的持續(xù)下去,堆積再多的裂變材料只能一次性引爆那么多,更多的材料只能迅速被炸飛,造成極大的浪費。
后來改進設計,很快發(fā)明了增強型原子彈,其原理就是在裂變裝藥中,添加一定量的熱核材料,讓核爆的能量更加大一些。但是加入熱核材料的增強原子彈并不是氫彈,因為爆炸反應還是裂變材料為主,熱核材料只是“助燃”的作用。
增強型原子彈的最大爆炸威力可高達幾十萬噸,甚至八九十萬噸,但是過百萬噸很難。

再后來自然是突破了氫彈技術,氫彈的突破可以說是人類智慧的開掛,現在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只有兩種氫彈類型。氫彈的原理,就是用裂變彈當扳機,然后引爆熱核材料氘化鋰6持續(xù)的聚變反應,這種反應是可以持續(xù)進行下去的,直到所有熱核材料“燒”完。熱核材料成為爆炸能量的主要來源,這才是真正的氫彈。只要氘化鋰6堆積的足夠多,單枚氫彈的最大威力做到1億噸TNT當量都沒問題!人類實際爆炸的最大氫彈做到了5000萬噸,是故意縮小了當量的。中國第一顆氫彈,理論設計最大當量是330萬噸,但是爆炸后實際測量當量居然是355萬噸,可見于敏型氫彈的設計是異乎尋常的成功。
但是氫彈本身并非沒有問題,一個重要的缺陷是,氘化鋰6這種熱核主要材料的密度實在是太小了,也就是材料的比重很輕,比作為原子彈扳機的鈾和钚都輕的多,因此要氫彈要做到500萬噸左右的當量,就至少有1.5噸,而且體積更難縮小。只能飛機空投,或作為遠程導彈或者洲際導彈的單彈頭尚可。若想做成七八個甚至是十幾個分導彈頭,則最小體積也超過了標準。而且計算機模擬發(fā)現,若用3個30萬噸左右當量的彈頭從不同方向打擊同一個城市,破壞效果比用1個300萬噸的單彈頭的打擊效果還大。因此必須專門為分導洲際導彈,研發(fā)一種體積、重量、和威力都均衡的新型彈頭。
各核大國最終發(fā)現“三相彈”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首先說明,三相彈是一種高技術氫彈,既不是單純的原子彈,也不是增強原子彈。沒能力做出來裂變-聚變這兩相的標準氫彈的國家,更做不出來三相彈彈頭,因此目前有三相彈的國家還是五常,而五常的分導彈頭,都是三相彈。

之所以叫三相彈,就是因為在傳統(tǒng)2相氫彈的外殼上,再包上一層鈾238,這個最后一層外殼也可以爆炸反應,而且比重和能量密度都很合適。氫彈次級產生的高能中子,可以使鈾238裂變,并且鈾238的密度很高,是自然界中最高的幾種物質之一。用它的裂變威力代替一部分聚變威力,在30萬噸到大約60萬噸這個合適的爆炸威力級別,三相彈的體積重量都會比純氫彈要小。而且通過內部對各種反射X光材料的調節(jié),三相彈前所未有的可以調節(jié)爆炸威力,本身的抗外力破壞能力較好,保存時間較長,這些特點都非常適合做分導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