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的德瑪西亞——簡評《脆弱的遺贈》

先附上轉(zhuǎn)載鏈接: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560847?from=search&spm_id_from=333.337.0.0
《脆弱的遺贈》是一篇很棒的文章,我并不是在說它很有趣,也無意強調(diào)它補充的設定;
它是一篇文字在悲唱的文章,是一篇相當溫暖的敘事之詩。
它有愛情,有親情,還有國仇家恨。
它所講的故事正是整個德瑪西亞法師暴亂的初始源頭,它所紀念的人也正是德瑪西亞最后一盞為百姓而燃盡的燈。
???

?
溫暖的故事
它講的故事并不晦澀難懂。
德瑪西亞是一個強盛的大國,但她卻異常仇視魔法和法師。
年少的莉絲塔拉·德摩西爾想要救助全德瑪西亞的平民百姓,即便代價很可能是一生不得結(jié)婚。
貝雷特·布費雷是一位牧師,出身于貴族家族,和皇帝交好,因為自己心愛的姑娘莉絲塔拉而舍棄家族,一起救助平民。
幾十年過去,夫妻倆這樣的日子并不曾中斷。
直到今日,貝雷特的葬禮如期舉行。
上到萬人之頂?shù)膰跫挝娜?,下至?shù)以萬計的德瑪西亞百姓,都趕過來祭奠貝雷特。
他死于哀傷之門戰(zhàn)役,死于諾克薩斯的法師們之手。他那時正在戰(zhàn)場上撫慰受傷的戰(zhàn)士。
送葬的隊伍幾次改道,只為讓那些遠道而來的百姓們觸摸到棺材。
?

莉絲塔拉和她的兩個女兒在國王的陪同下主持葬禮;其中一位女兒,就是他們的養(yǎng)女娑娜,一個掩藏自己魔法能力的孤兒。
國王在葬禮上下定決心要報仇,卻把劍鋒對準國內(nèi)的法師;
到場的搜魔人兵團首領不懷好意,滿腦子想著踩著貝雷特的尸體往上爬;
新晉的大元帥心不在焉,對貝雷特的哀悼止步于表面的悲傷。
無人真正哭泣,除了默默觀看這場葬禮的莉絲塔拉,還有她的兩個女兒。
但他們來不及哭泣太久,因為等待著他們的是肉眼可見的“風暴”:搜魔人即將來到,娑娜的命運即將陷入深淵。
留下了作為繼承人的長女,莉絲塔拉決定和娑娜一起離開。離開這個已經(jīng)物是人非的國度。
事情朝著與希望截然相反的地方發(fā)展,德瑪西亞加重了對法師的追捕行動和仇恨,哪怕報復并不是貝雷特一家所想。
沒人會為了她們的哭泣而反思,沒人會再去追尋德瑪西亞的意義。
故事的結(jié)尾隨著母女兩人長長的拽影而消散在夜幕里,靜悄悄的。
?
?

卑鄙的上位者
她們的逃跑會成功嗎?作為讀者我無比希望她們的平安,但作為一個客觀的分析者,我對這趟旅途充滿了擔憂。
搜魔人的實力得到了史無前例的增強,為了追捕全德瑪西亞的法師,而這一切反而是貝雷特一家不希望看到的。
即便拋出了“直到我的女兒繼任之前,我依舊是布費雷家族的領袖”這般言論,作為搜魔人首領的埃德雷德也依然視若無睹。
他摸清了嘉文三世的脾氣,他也無比清楚地知道,法師們的末日即將來臨。
?

關于這個利欲熏心的家伙,他確實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權(quán)力。在《后事》一文中,嘉文三世無比懊悔自己的過錯,包括過度地放權(quán)。
?

現(xiàn)在我們終于可以懷疑,“放權(quán)”的源頭是否來自于貝雷特的死。在他的葬禮上,嘉文那種深惡痛絕的樣子,依舊栩栩如生。

老國王的冷語讓原本傷感的情調(diào)變得現(xiàn)實而絕望。“一旦他決定去做......沒有什么能阻止他這樣做”的話表明了嘉文三世決絕的態(tài)度。
莉絲塔拉對此的態(tài)度是:“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我心愛的人獨處?!?/strong>
只可惜時光不能回轉(zhuǎn)到當初,那個敢于對國王說“Your fault”的女孩,已經(jīng)被悲傷浸滿到無言以對,再也不會回來了。
我和很多人都相信,法師灰暗日子的緣由起始于斯。
?
?

嘉文三世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這位老皇帝,即便是在《脆弱的遺贈》發(fā)表之后,我們依舊摸不清他真正想要干的事。
嘉文三世并不是個好皇帝,當然,這是從我們的視角來看。
但對他來說,他已經(jīng)失去了太多。
他的父親死于塞恩之手,那種殺戮的機器成為了每個德瑪西亞人的心頭之恨;
在嘉文四世誕生后,他的妻子也就是嘉文四世的生母,因難產(chǎn)而辭世;
而在“哀傷之門”戰(zhàn)役之后,他在葬禮上永遠地告別了自己的兄弟,貝雷特。
那個讓他“成為站在這里的丈夫、父親和國王。貝雷特感動了每個遇見的人的靈魂,使對方變得更好”的男人,永遠離開了他。
在這之后,他就被仇恨所擺布,把矛頭對準了法師。也正如他自己所說:“(沒有他)我會成為一個更加魯莽的人”。
?

其實在他人生的最后,在那個法師暴亂攻入雄都的日子,待在他左右的朋友,也只剩下趙信一人而已。
正如他在《后事》里所言:

若他早有膽魄,無數(shù)人的死亡可以避免,無數(shù)人的慘劇可以結(jié)束。至此,嘉文三世的形象在《脆弱的遺贈》里得到了補完,令人感到氣氛,卻又無可奈何。
?

可笑的“律己而強,勤勉而剛”
那么,回過頭來看這一切的導火索,沒錯,我們的老朋友諾克薩斯,還有“哀傷之門”戰(zhàn)役。
諾克薩斯因為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褒獎了許多將軍;卻也導致很多對獎賞心懷不滿的將軍轉(zhuǎn)投黑色玫瑰門下;
德瑪西亞沒有抵御住法師軍團的蹂虐,軍隊損失慘重,包括恰好在前線和戰(zhàn)士們待在一起的牧師——貝雷特。
《脆弱的遺贈》告訴我們,這似乎是德瑪西亞第一次見識到諾克薩斯的法師;
但這也是德瑪西亞第一次下決心鏟除全世界的法師。
而貝雷特,在歷史的腳注上只是一個剛剛好的由頭罷了。
德瑪西亞最重要的軍隊——無畏先鋒,并沒有保護好貝雷特。他們的首領緹婭娜·冕衛(wèi)為了爭奪大元帥之位,辭去了首領一職,導致軍隊首尾不相顧。
?

這場戰(zhàn)役,你可以說是諾克薩斯蓄意謀劃也好,是德瑪西亞毫無準備也罷,但就論戰(zhàn)爭帶來的結(jié)果而言,德瑪西亞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巨變。
我們可以懷疑緹婭娜的所作所為是否包藏禍心,畢竟她的丈夫正是搜魔人的首領。
但緹婭娜的角色確實得到了進一步的補充。在《第一盾陣》里,那個對蓋倫抱有希望,同時也很有責任心的“緹婭娜姑媽”,也有《脆弱的遺贈》里那副不為人知的陰暗和冷漠的一面。
以至于在葬禮上,她會對莉絲塔拉的懇請視而不見。
在蓋倫眼里,她是“冷峻嚴苛”的姑媽,是蓋倫敬仰的目標;她是能喊出“律己而強,勤勉而剛”這條家訓的一家之長。
?

通過這段《第一盾陣》的對話,我們能窺見她的人物信條——把自己所認為的德瑪西亞捧得很高的“女強人”。緹婭娜為了自己的權(quán)力犧牲了很多,但她從來未曾想過犧牲家人。
縱使她的丈夫就是搜魔人首領,她也沒有讓自家閨女拉克絲受到一絲一毫的影響。我們甚至可以懷疑這場婚姻是否有什么背后的密謀,或者苦衷。
她的人物是極具復雜性的。她是一個好母親,好姑媽,夠格的家族領袖。但她不是一位心系德瑪西亞所有人、包括平民的好元帥。
她所見的權(quán)欲,又有幾次讓她背棄了自己的初衷呢?
?

“Daydream in blue”的莉絲塔拉
很可惜,就連想親口說出這句話的人,也已經(jīng)遠離了自己的家族。莉絲塔拉,整個故事的敘述者,已經(jīng)不可避免地滑入悲劇的深淵。
莉絲塔拉是個很有志氣和骨氣的女士,她曾經(jīng)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不能成婚”的光明使者,竭盡所能地幫助德瑪西亞的百姓貧民。
這個夢想伴隨著一段極其浪漫的愛情故事,終于得以成真。
其實縱觀整篇故事,我們能發(fā)現(xiàn)這對夫婦擁有極高的道德品質(zhì),還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
他們可以舍棄掉家族的束縛去接濟窮人,可以上前線撫慰受傷的戰(zhàn)士。哪怕在貝雷特死后,莉絲塔拉仍然可以毫無顧慮地捐出豪宅來建造成一座圖書館。
這樣的人,自然是厭惡戰(zhàn)爭的,也厭惡一切的報復和仇恨行為。
?

?
傳統(tǒng)的守護并不是這一家人的心愿,他們的初衷就是為了幫助每個德瑪西亞人,讓他們變得幸福和開心。
他們擁有著令無數(shù)人覬覦的財富和地位,卻依舊可以迎著這些目光把善意播撒給所有人。
也許對他們來說,做這件事最大的獎勵,就是這個收養(yǎng)的孩子——娑娜。
我們自然知道娑娜會魔法,但這對夫婦比起錯愕,更多的是恐慌。
所以莉絲塔拉對“傳統(tǒng)的守護者”這一稱號感到憤怒,因為排斥魔法的“惡劣傳統(tǒng)”并不在他們的幫助范圍之內(nèi),更談不上什么守護。
可惜,憤怒解決不了任何事情。德瑪西亞朝著既定的道路一路狂奔,國王的仇恨伴隨著試圖利用這股憤怒的有心人,會把一切燃燒殆盡。
?
?

三個人的德瑪西亞
《脆弱的遺贈》里出現(xiàn)過多次插敘,而且到最后,第一人稱的敘述口吻也變成了以娑娜為主角的第三人稱。這給這篇極富層次感的文章帶來了有相當分量的情感,還有我在開頭就說的,溫暖。
德瑪西亞是一片誕生在戰(zhàn)火連天如末日般的凈土,最初來到這里的人對符文戰(zhàn)爭的魔法力量感到畏懼,拿禁魔石林作為庇護且最終得以生存。
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守護,最終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個被雙子星靈護佑的正義國家。
在這里,王權(quán)亦有議會制約,軍隊也有明人掌控。
在這里,除了魔法受到排斥,人人都可一鳴驚人。
這就是德瑪西亞。
直到她離家之前,莉絲塔拉的背后依舊是可以支持她的名聲顯赫的貴族;大女兒卡希娜也是家族的繼承人;
直到葬禮舉辦前,貝雷特·布費雷仍然是德瑪西亞百姓心中的燈;
哪怕死后也是如此。
這是瓦羅蘭大陸上別的國家、別的城邦難以展現(xiàn)的一隅人心和風景。
來祭奠他的人多的在城外搭起帳篷,把道路擠得水泄不通,只為了觸摸一下棺材。仿佛整個德瑪西亞的人都圍過來,因為貝雷特的盛名無人不知。
在葬禮結(jié)束后,莉絲塔拉也收獲了第二個禮物:親生女兒卡希娜成為光明使者的決心。
在貝雷特生前,他們一家人擁有彼此,德瑪西亞是他們的歸宿和后盾。
但在最終,一切的一切都魂歸天際,德瑪西亞決心向法師們復仇;
留下的母女三人只擁有那塊小小的、藏在心底的德瑪西亞。那是真正的德瑪西亞,擁有光明和希望的神圣之地,遠離戰(zhàn)火和硝煙。
?

曾明亮燃燒的火焰已經(jīng)熄滅。
?
我們?yōu)楣獍У?/span>,位帶來的溫暖哀悼。
?
即使我們只能看見煙霧,
?
也要記得沒有光會真正消逝。
?
只要我們點燃其他火光。
?
發(fā)出耀眼的光,燒灼著熱情。
?
他們的溫暖在他人心中永存,他們的光亮依舊灼熱。
?
只要我們不辜負心中屬于他們的火花。
?
這段詩文被光明使者口口相傳,卻難以進入葬禮上大多數(shù)人的耳朵。
諷刺的是,莉絲塔拉未曾“點亮的火光”最終被塞拉斯點燃,法師們聯(lián)合在一起,破除了德瑪西亞的“煙霧”。
高傲的弗拉基米爾曾在《藝術(shù)就是生命》中如此評價:難道不正是戰(zhàn)士的武勛和藝術(shù)家的作品讓他們獲得永生的嗎?他們的作品傳承于世,超越了凡人短暫的生命。德瑪西亞人就將王國的奠基者放進了他們必須堅守的戰(zhàn)斗信條中用以紀念。
失去信條的德瑪西亞自然是無法獲得永生的,它只能寄希望于鳳凰涅槃般浴火重生。
正如《脆弱的遺贈》里最后一段話:
?
他們?yōu)槟莻€男人的死亡而哭,這世上沒有人能取代他。
?
他們?yōu)檫@個王國而哭,那個人的存在本身讓它更好,現(xiàn)在這個王國卻因位他的離開而永遠。
?
娑娜都明白的,所以她一面流淚,一面繼續(xù)演奏。
?
好似那一整首亡國之恨,都付與這斷腸曲中隨淚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