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個視頻的總結(jié)
上周傳了10個視頻,10天的時間觀察了一下各個視頻的播放量和傳播方式,思考了一點在B站上做Up主的體驗,做個記錄,也和感興趣的朋友分享一下。
不管是我這10個視頻還是看其他大大小小Up主的視頻。除了那種粉絲群體特別大的以外,基本上都存在一個現(xiàn)象。很多視頻其實質(zhì)量都差不多,說明Up主花的心思和時間其實也都差不多,但是播放量和傳播效率差別特別大的情況。
所以我就嘗試思考一下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如果能把這個問題思考清楚并且以之作為繼續(xù)做視頻的指導思想,可能這個Up主才能繼續(xù)做下去。要不然在一個已經(jīng)沒有所謂“紅利“的平臺,想繼續(xù)做下去可太難了。
具體到我這10個視頻里感受到的情況,首先就是游戲視頻似乎看的人不多,不論是VR還是平面顯示的游戲。播放量最突出的兩個視頻,一個《Bone Lab》的介紹視頻,一個ThrillSeeker的《TN》系列。雖然《Bone Lab》那個是游戲視頻,但其實本質(zhì)上他能吸引人的地方還是游戲里所承載的對于未來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可能性"。這個比較抽象的東西在視頻中不斷被Up主反復明確提及,以至于其實看完那個視頻你依舊可能不知道這個游戲怎么玩,有什么劇情這類一個游戲的最基礎(chǔ)的信息。但是對于承載這個抽象的“可能性”的一些特點的反復描述,讓看完視頻的觀眾最重要的感受是這個“游戲會像War3一樣帶來VR游戲Mod的井噴“。觀眾對于這個抽象的“可能性”的理解比對一般的游戲信息的知曉要高級,而且觀眾理解之后自然會帶來一種舒適的感覺。這種感覺就讓人有把這個視頻傳播出去的動力。

類似的情況其實在那個播放量最多的視頻中也出現(xiàn)了。本質(zhì)上《TN》其實也是介紹一些前沿的獵奇的資訊,這種資訊同樣也是能讓人產(chǎn)生一種對“未來"獲得新認知的舒服的感覺。這是而這種抽象的舒適感又由幾個具體的讓人眼前一亮的“具體“技術(shù)來作為載體承載出來。相比于之前的游戲視頻,其實他們兩個視頻讓人產(chǎn)生傳播動力的“抽象”原因都是差不多的。就是觀眾看了你的視頻產(chǎn)生了"新的認知"之后的"舒適感"。但是《TN》比《bone lab》多出10倍的播放量卻表明,雖然傳播的動力——“舒適感”是抽象的,但是承載這種感覺的東西越具體越好,越新奇越好,看上去越牛逼越好。萬向跑步機,VR全息顯示技術(shù),遠遠比《bone lab》這個只有一個1分44秒的預告片的游戲要具體得多,而因此產(chǎn)生的對未來的認知也具體的多:越來越小的VR頭顯,更清晰的成像,可以用腳跑的VR外設(shè)遠遠比一個可能帶來內(nèi)容井噴式增長的游戲要具體,雖然可能對于VR發(fā)展和普及的影響力來看,我個人覺得最后這個從發(fā)生概率還是貢獻度來說綜合起來一定比前邊3個事情要大得多。(ThrillSeeker大神的視頻在這些方面做得太棒了,實在是要感謝他的視頻。內(nèi)容好,講解清楚,還更新的那么勤。)
所以總結(jié)一下,要想讓視頻能有效傳播,那個抽象的“感覺”是必備的,如果視頻不能給人帶來這種“獲得新認知的舒適感”,那基本上不太可能被人分享,那這個視頻從幫助Up成長的角度來說就是沒有意義的(當然其中的內(nèi)容對于有需求的觀眾還是有意義的)。而承載這種舒適感的事物,一定要越具體越好,越新奇越好。因為至少現(xiàn)在我的體會是,B站的觀眾,絕大部分還是來獵奇的,只要內(nèi)容基本靠譜,越“奇”的內(nèi)容,幫助Up成長的可能性就越大。
先寫到這里吧,之后的視頻會沿著這個思路多嘗試,希望之后的視頻選擇能夠幫助我印證這個思路沒有太大的問題,那么至少從“Up主自己成長”的角度,我大概就算摸清楚了一些東西。當然,好的內(nèi)容不僅僅只是那種“幫助up成長”的內(nèi)容,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雖然沒有流量,但是依然值得傳播,我也會繼續(xù)產(chǎn)出。
最后希望看到這里的有心人也能和我留言討論。也希望能夠摸索出更多產(chǎn)出好內(nèi)容的心得。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