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方洪庵
(おがた こうあん,文化7年7月14日〈1810年8月13日〉-文久3年6月10日〈1863年7月25日〉)江戶時代后期的日本武士,醫(yī)師,蘭學者。在大阪開設適塾,培養(yǎng)人才。因其對治療天花的貢獻,被稱為“日本近代醫(yī)學之父”。諱惟章或章,字公裁,號洪庵 或適々齋·華陰。
緒方洪庵生于足守(現(xiàn)日本岡山縣岡山市北區(qū)足守),是備中國足守藩士佐伯瀨左衛(wèi)門惟因的第三個兒子,8歲時曾經得過天花。文政8年(1825年)與他的父親來到大坂,成為了大坂蔵屋敷留守居役。文政9年(1826年) ,他在中天游(江戶時代后期著名的蘭學者、蘭方醫(yī))所開辦的私塾“適塾”中學習了4年的醫(yī)學與蘭學。天保2年(1831年)離開大坂來到江戶,跟隨蘭方醫(yī)坪井信道和宇田川玄真學習。天保7年(1836年)又在游學長崎的過程中就學于一位叫做奈曼的荷蘭醫(yī)生。
天保9年(1838年)春,緒方洪庵回到大坂,在瓦町(現(xiàn)大阪市中央區(qū)瓦町)開辦了自己的醫(yī)所,同時還開辦了蘭學塾:適々斎塾(適塾)。同年與同門前輩億川百記的女兒?八重結婚。共有6個兒子,7個女兒。弘化2年(1845年),由于洪庵的名聲日益增高,每天都有新的學生到他的門下學習,原來瓦町的私塾日顯擁擠,因此他從過書町(現(xiàn)大阪市中央區(qū)北浜三丁目)的商人手中購買了新的土地,將適塾遷移到那里。
嘉永2年11月7日(1849年12月21日),緒方洪庵在古手町(現(xiàn)大阪市中央區(qū)道修町)開設了“除痘館”,用來推廣不久前由Otto Gottlieb Mohnike傳入日本的牛痘種痘法。嘉永3年(1850年) 受洪庵的家鄉(xiāng)足守藩的邀請開辦了“足守除痘館”來推廣牛痘種痘法,并為了讓除痘館成為國家公認唯一的牛痘種痘法治療所而努力奔走。終于在安政5年4月24日(1858年6月5日)洪庵所做的預防天花活動被幕府所承認。
文久2年(1862年)受幕府反復的邀請來到江戶出仕,被任命為奧醫(yī)師兼西洋醫(yī)學所頭取。不過短短10個月后,文久3年6月10日(1863年7月25日)洪庵在江戶醫(yī)學所的住宅中突然咯血窒息而去世。享年54歲。1909年(明治42年)6月8日被追贈為從四位。
幕府初期,西方的科學和技術開始滲透進日本,這就是“蘭學”。蘭學學者們將荷蘭,此后還有德國等國家的科學技術書籍翻譯成日語,普及西方的科學技術。
但科學和技術僅以書籍的形式是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對新知識的渴求。緒方洪庵在29歲時,在大坂開辦了一所蘭學私塾。通過學校的形式傳授西方的科學技術,“蘭學”得以承上啟下。 緒方洪庵1810年8月10日(陰歷1810年7月14日)出生于備中足守(現(xiàn)岡山縣)一位藩士的家庭。洪庵在家鄉(xiāng)渡過了16年之后,隨父遷移到大坂。在那里他開始學習西洋醫(yī)學。22歲去江戶。在江戶的4年他就學于坪井信道(注1)。除醫(yī)學外,洪庵還學習荷蘭語。
在返回大坂后,開辦名為“適塾”的一所私塾。這所學校為日本的近代化培育了許多人才,像福澤諭吉、大村益次郎。
洪庵53歲時被幕府召到江戶做為御醫(yī)。到江戶后也許不適合新的環(huán)境,在短短的10個月后,洪庵就生病去世了。 除去教育,洪庵還翻譯了許多醫(yī)學著作,像《病理學通論》等。翻譯的《扶氏醫(yī)戒》(注4)的開首這樣寫到:“作為醫(yī)生的基本準則,要為他人而不是為自己。不圖名利,不求安逸,拯救他人而貢獻出自己的全部。挽救生命、治愈疾病、緩解痛苦,醫(yī)生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這些話語直到今天仍是語重而心長。
緒方洪庵的孫子緒方知三郎是一位病理學者。
曾孫緒方富雄在東京大學進行血清學的研究。日本の血清學の基礎を固めた。昭和23年(1948年)3月設立了財團法人血清學振興會,進行血清學領域的基礎研究以及應用研究。之后緒方醫(yī)學化學研究所的發(fā)展,不僅局限在血清學,還在牙科醫(yī)學領域中進行廣泛的調査研究(學術志:醫(yī)學と生物學)。
由洪庵所開辦的適塾門下人才輩出,福澤諭吉、大鳥圭介、橋本左內、大村益次郎、長與專齋、佐野常民、高松凌云等人,這些都是活躍在幕末與明治維新時代中的杰出人才。福澤諭吉更是有“日本伏爾泰”之稱。
由于自己幼年曾經患過天花,因此洪庵一直為推廣種痘預防天花而盡力。此外,還著有日本最早病理學著作《病學通論》。在安政5年(1858年)霍亂流行之際以《虎狼痢治準》為題,出版了這本關于霍亂治療指導書籍。一直以來致力于日本醫(yī)學的現(xiàn)代化。
作為一名蘭方醫(yī),洪庵眼光長遠,不僅關注西方醫(yī)學,還難得的關注漢方醫(yī)學的作用。對求醫(yī)的患者,他都因人而異,考慮對治療他們病情最好的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