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城之下大結(jié)局封神!寧理和宗俊濤演技絕了!果然小寶子是魏知縣
《繁城之下》迎來大結(jié)局!第12集,時長長達101分鐘,是普通電視劇兩集多的體量了,看得過癮!我連刷了兩遍,第一遍急于看劇情看最后的真相,第二遍扒細節(jié),連看兩遍都意猶未盡。
大結(jié)局揭曉,有些事情在意料之中,有些事情又在意料之外。第11集看完時,我猜魏知縣是小寶子,而那個大胡子是陸不憂。魏知縣是小寶子我猜對了,但陸不憂我卻猜錯了。
原來,陸不憂在20年前的那場大火中就已經(jīng)死了。先是小寶子救了他,之后,因為大火燒塌了房子,危急時刻,陸不憂推開了小寶子,自己被砸死了。
我跟讀者也曾探討過,可能在那場大火中,陸不憂和小寶子只能活下來一個人,但是大家都以為活下來的一定是陸不憂,萬萬沒想到,導(dǎo)演沒按常理出牌,活下來的卻是小寶子。
果然編劇兼導(dǎo)演王錚很有平等意識,不會按傳統(tǒng)常理,總是讓地位低的人,為地位高的人去犧牲,這點安排我喜歡。
超長大結(jié)局非常精彩,之前挖的坑基本都填上了,之前的伏筆也都一一照應(yīng)了,而且有反轉(zhuǎn),有多處精彩華章,最后的收尾,宋典史的吟詩更是看哭了我,直接升華了結(jié)局,超贊!
此處不得不夸一句,騰訊視頻今年推出的懸疑X劇場,連續(xù)三部劇,《漫長的季節(jié)》《歡顏》《繁城之下》,部部精彩好看,這是要飛升的節(jié)奏啊。
01 魏知縣與宋典史的一場對話,宋典史與曲三更的一場對話,絕了
前11集出場時一直穿著官服的魏知縣,在本集中換了便服。一襲白袍,代表著決絕、悲壯、視死如歸。
為求一個公道,為了給好友陸不憂報仇,魏知縣已經(jīng)決心犧牲自己,用自己的死,來換取薛舉人(陸直)一伙兇徒的滅亡。
可能會有人疑問:魏知縣既然是朝廷命官、堂堂縣令,為何不直接將陸直和其手下拿來拷問,反而要采用毀掉自己的辦法來報仇呢?
一是當年所有與案件有關(guān)的公文案牘,都已經(jīng)被冷捕頭毀掉了,沒有任何證據(jù)和由頭,可以重新審理20年前的案件。
二是以陸直的心機城府以及他死不悔改的本性,即使你打死他,他也絕不會自己招供的。
三是陸直繼承了陸遠暴的巨額財產(chǎn),苦心經(jīng)營二十年,黑白兩道都有人,要用常規(guī)手段扳倒他,非常難,甚至可以說,毫無希望。
因此,魏知縣只有選擇用非常手段,用違反法度的江湖手段,來報仇了。
魏知縣和師爺兩個人,到任后就展開了行動。他們從冷捕頭開始,再到王夫子、程神醫(yī),一個個解決,并且,讓程神醫(yī)等人,死前寫下招供書,簽字畫押。
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魏知縣已經(jīng)抱了必死之心。他的計劃就是,拿到這些證詞證據(jù)后,與陸直同歸于盡,或者讓陸直的人殺死自己,這樣,陸直就落下了一個殺害朝廷命官的罪名,再加上魏知縣“生前”提前備好的那些證據(jù)以及他本人寫的遺囑,足夠陸直和他的同伙被砍頭了。
宋典史,其實早在曲三更拿到驢背行囊里的紙條前,就已經(jīng)猜到了魏知縣是連環(huán)殺人案的兇手了。第11集中,有宋典史話里有話的細節(jié),還有宋典史悄悄藏起他畫的人物肖像的細節(jié)。
面對著知縣老爺?shù)膹?fù)仇,宋典史本來是想置身事外的。但是,魏知縣與他的一場談話,改變了宋典史的明哲保身、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
那場談話,太精彩了!對話內(nèi)容精彩,演員寧理和宗俊濤的演技飆戲也精彩。
將宗俊濤這樣一個實力派演員,放到一個前11集中戲份都不多的魏知縣身上,卻原來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宗俊濤演技之出色,盡在最后一集的高能段落中充分展現(xiàn)。
再加上寧理。兩個老戲骨飆戲真的是絕,看他們演戲,真是一種享受。
因為這段臺詞太精彩,所以我想在此忠實記錄幾句:
宋典史:我以為這世上冤者無數(shù),卻從未有平冤昭雪一說啊?!谴罄沃?,窗都沒有一扇,更無晝夜之分,可你仍能感覺到,日子一天天地過去。
魏知縣:如何察覺得到呢?
宋典史:你可以看自己那些受過刑的皮肉,如何一點點地爛掉。我本以為,生死是一道門檻,這邊是生,跨過去就是死,只是一瞬間的事,后來才知道,原來死可以很慢很慢,原來人也可以一點一點地死?!?/p>
直到有一天,有人進來告訴你說,你的案子,翻案了。可這個時候,你已經(jīng)死了一半了,那一半已經(jīng)變成了鬼,再也變不回人了。你就是一個半人半鬼、非人非鬼的怪物。
老爺,遲到的公道,可不是公道啊!
(這句話飽含了多少心酸憤懣,宋典史是對自己說,也是提醒魏知縣的)
魏知縣:本縣以為,宋典史的冤,不在大牢里。宋典史當年身負吳門才子之名,人稱書畫雙絕,這只右手,現(xiàn)在怕是連筆都拿不起來了吧?可這就算是宋典史最大的冤情了嗎?……
讓你那半個鬼魂不得超度的是,即便朝廷昭告天下,還你會元、給你高官,可你那右手還是拿不起筆,鄰人鄉(xiāng)里還是會說你使了銀錢,你那好友還是含恨而終,可那些上本舉報的御史言官,讓你致殘的刑部堂官,忙于黨爭的朝廷大臣,還有那些一口咬死你舞弊賄賂的愚民庸眾,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受到懲罰。宋典史,不是你的冤不能平,是你的仇,無處報啊!
從古到今,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正義終會來到。還有一句,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可是,
該劇借宋典史和魏知縣之口,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遲來的公道,還算是公道嗎?
宋典史,當年的江南才子,無端卷入冤案,就此毀了一生,還害死了一位好友。陸直,殺了陸家所有人,陸遠暴和陸忠都是死有余辜,但是那些陸府的下人仆婦呢,他們可都是無辜的。
手上沾滿了鮮血的陸直,搖身一變成了薛舉人,20年來享盡富貴榮華,而陸不憂早已被大火燒成了炭,縱使現(xiàn)在殺了陸直,能換回陸不憂一家人、能換回陸府那上百口人的性命嗎?
也就是在這場談話之后,宋典史決心幫助魏知縣活著完成復(fù)仇計劃。
因為,他的冤案是無頭的,找不到人報仇,他只能抱憾終身,但魏知縣的冤案是有頭的,既然有頭,就能報仇,他就要幫助魏知縣翻案報仇,而且,要讓魏知縣活著看到沉冤昭雪的那一天,不留遺憾。
也因此,便有了后面宋典史與曲三更的那場對話。
在第11集,我還以為曲三更去找薛舉人合作,是權(quán)宜之計,沒想到他竟真的是想借薛舉人之手,替他師父冷捕頭報仇。
這個曲三更,真是被他師父帶壞了!他這件事做的,真是不地道。
幸虧有宋典史點醒了他。
宋典史不僅僅是用言語,而且是用自己的生命,加上夏捕頭、那些衙役的生命,才點醒了曲三更,讓他明白自己到底該怎么去做。
之前還覺得曲三更的好友高士聰沒什么本事,沒想到,最后幫助曲三更做出正確道路抉擇的,正是高士聰。
曲三更其實已經(jīng)明白師父是壞人,是罪人了,然而,多年的師徒感情依然促使他想著為師父報仇。
幸虧有諍友高士聰。高士聰告訴他,冷捕頭選錯了。
果真一語驚醒夢中人!
也幸虧曲三更醒悟了,不然,他在無意之中已經(jīng)成了不忠不孝的罪人了。他還不知道,他的父親曲天明,正是被他的好師父冷捕頭一刀捅死的呢!
其實,宋典史才是曲三更人生道路上的真正良師。
02 當年的一雙好友,20年后成了生死對頭,最后,同歸于盡
看完第10集,我本以為該劇是一位真少爺與假少爺?shù)膶Q,卻沒想到,是一對童年好友的對決。
陸直和小寶子。一個陸府的小書童,一個翠花樓的小龜奴,兩個人,曾經(jīng)是分吃一塊糕點的好朋友。
陸直,因為貪欲和野心,變成了這個故事中最大的惡人。而小寶子,因為好友的死,變成了用自己的力量,去爭取公道的復(fù)仇義士。
小寶子(魏知縣)和他師爺所殺的人,冷捕頭、王夫子、程神醫(yī)等,都是背負著命案的該死之人。
而陸直所殺之人,除了陸遠暴、忠爺原本就惡貫滿盈該死之外,其余人,多數(shù)都是無辜之人,有罪的,也罪不至死。
忠爺算計了陸直,殊不知陸直也在算計他。陸家大火中,陸直出其不意,捅死了忠爺。
陸直不會武功,以忠爺?shù)纳硎郑鼙凰坏洞讨校@然是忠爺對陸直完全沒有戒心。他的確是在利用和算計陸直,不過,年歲漸高的他,可能是真的想把陸直當兒子了。
但是陸直,這個腹黑少年,其心機,竟是忠爺這個老盜匪都比不過的。
陸直這個少年,太可怕了,他的壞,是無可救藥的壞。20年后,他的真面目被一一揭破,在和魏知縣對質(zhì)之后,他的罪行完全敗露,知道自己只有死路一條了,“獲罪于天,無可禱也”,但是,他臨死之前,還要拉上魏知縣一同上路。
果真是壞到家了。
魏知縣,終究還是當年那個善良的小寶子。
《繁城之下》中,除了陸直,最壞的人,莫過于那個廚子尤二,也就是20年后的牛不厭。
陸遠暴和陸忠,都是強盜,心狠手辣是肯定的了。然而尤二作為一個廚子,心卻夠狠,夠壞,也夠狡猾。在他做飯往湯里下毒時,他臉上的表情,竟像是在烹制什么得意之作似的,太邪惡了。(這個演員演技也真是好)
最后,結(jié)尾處,魏知縣的師爺,在離開蠹縣前,把尤二殺死在了他的剁肉案板前,看著真是太痛快了!
而算命先生岳鐵嘴,快樂地和娘子一起坐車離開了。可能魏知縣給了他一筆錢,他可以和妻子一起安度余生了。
03 最后一場戲,最后那首詩,致敬宋典史和唐寅,升華主題,感人
陸直死了,魏知縣也求仁得仁,陸家縱火案的真兇都已伏法或被誅,兩大案件得破,該劇可以畫一個圓滿的句號了。
然而導(dǎo)演,竟又在最后加了一場好戲,致敬了劇中的宋典史,也致敬了歷史上的江南才子唐伯虎,給該劇留下了一個美而感傷、令人感慨的尾聲。
《繁城之下》,明面上,好像曲三更才是主角,看完全劇,才覺得,曲三更其實只是個線索人物,該劇的真正主角,其實是宋典史、魏知縣和陸直。
陸直,是惡的代表,宋典史和魏知縣,是善的代表。
宋典史,雖然被一場冤案改變了命運,受盡酷刑,變成殘廢,但他做了典史后,雖喜歡用酷刑,但從不冤枉一個好人,也從不收受一分錢賄賂,甚至,連五品官的俸祿都不領(lǐng),甘愿領(lǐng)典史的微薄薪水。
魏知縣,也即小寶子,他在忠爺?shù)牡叵旅苁依锇l(fā)現(xiàn)了大量的黃金,但是他并沒有貪財,也并沒有忘記好友的死,用自己的余生,苦心謀劃布局,力爭讓惡人伏法,他所做的事情,不僅僅是為陸不憂,也是為“公道”二字。
結(jié)尾處,曲三更在宋典史的遺物中,找到了宋典史留給春杏的信。是一首詩,《杏花仙子歌》:
杏花灘上杏花天,杏花天里杏花仙。
杏花仙子植杏樹,再搖杏花舞翩躚。
起舞花開無人見,舞罷落花充賞錢。
且舞且歌且零落,不悲不怨不流連。
曾笑杏花非國色,又惜風(fēng)塵吹花殘。
國色天香世無匹,風(fēng)塵脂粉萬人嫌。
若將風(fēng)塵比國色,世人皆笑我瘋癲。
若將瘋癲比世人,情愿瘋癲一萬年。
一年守得杏花天,萬年結(jié)得杏花緣。
此身常來花間坐,身后還在花下眠。
很明顯,這首詩是化用唐寅的《桃花庵歌》,不過化用得好,有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新,以及對劇中宋典史心情與遭遇的精準表達。
而且,你能相信曾經(jīng)讓觀眾瑟瑟發(fā)抖的“李豐田”,能夠有這樣溫文爾雅、落花惆悵般令人陶醉的聲音嗎?
寧理老師的臺詞功底,真絕,最后這首詩,我聽得感動落淚了。所配畫面也是絕美。
結(jié)語:《繁城之下》終于落下了帷幕,這部劇,是這些時日我追得最用心的一部劇,應(yīng)該也是今年最好的一部古裝劇。
該劇無論是演員、劇情、細節(jié)、畫面質(zhì)感、美術(shù)攝影,都堪稱優(yōu)秀。希望這樣的好劇,多拍一些,也讓寧理、宗俊濤這樣的戲骨演員,可以有更多的發(fā)揮演技的空間,給觀眾帶來更多的藝術(shù)享受。
(文/第一滴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