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廈 人紀-《針灸大成》字幕版10

九、足少陰腎經(jīng)
足少陰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鐘水泉通照海,復溜交信筑賓實,
陰谷膝內(nèi)跗骨后,以上從足走至膝。橫骨大赫聯(lián)氣穴,四滿中注肓俞臍,
商曲石關(guān)陰都密,通谷幽門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靈墟,
神藏彧中俞府畢。
此一經(jīng)起于涌泉,終于俞府。取涌泉、然谷、太溪、復溜、陰谷,與井榮俞經(jīng)合也。
氣血流注時間:酉時(17---19點)。
當病人每天下午到黃昏就開始累,19點鐘以后眼睛亮了,就是腎經(jīng)。腎主骨,骨病就要想到腎。腎其華在發(fā),就是頭發(fā)的光澤,是腎在管。發(fā)很光亮、很鮮就是腎。
人在死前兩天或三天,腎氣要絕了,你就會看到這個人整個頭發(fā)蓬起來,干干的沒有油,不會反光,就表示該走掉了。
腎開竅于耳。也就是耳鳴、耳聾、耳朵有問題都是在腎臟治療。
腎主記憶,人的年齡是從一歲開始,到五十歲到達巔峰,是腎氣最旺的時侯,五十以后腎氣開始往下走。所以說,五十歲以后就要開始固腎。
中醫(yī)認為,腎臟要好,就要節(jié)欲,這個欲不單單是指房事,還有情志、欲望。欲望很強,野心很大,都會影響到腎臟。
中醫(yī)認為,一開始人在母體受胎是因為有水。剛開始受孕的時候,第一個星期就可以看到筋膜。第二周開始進入心臟。這個筋膜是肝,這個水是腎。
先有水,水生木,木再生火。所以你決定“我要準備生小孩了”就不要吃西藥。多灸關(guān)元、中極,三陰交,讓它比較容易著床、懷孕。
按照《黃帝內(nèi)經(jīng)》,腎是“作強之官,伎巧出焉”。所以我們動腦筋,去研發(fā)東西,去思考,去創(chuàng)新東西出來就是靠腎臟。腎主大、小便,所以腎臟有問題的人,大便不正常,小便也會頻尿。
中醫(yī)的觀念里面,氣喘有兩種,一種是吸,一種是呼。吸入困難就是腎臟在管,呼出困難就是肺臟在管。所以我們治氣喘病人的時候,我們會去問他,你呼吸很短促,是吸氣比較困難,還是吐氣比較困難。病人說“我吸氣比較困難”。問“會不會耳嗚”,回答“我會耳鳴,黃昏很累”。這樣就問完了,脈也不用摸了。
若你沒有一個整體的觀念,你就不知如何下手。
治療腎臟,按照陰陽五行會去先治火。
"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shù)六,其臭腐,其液唾”。
羽聲是腎臟在管。發(fā)腎臟音的時候是“吹”。所以我們五臟在逼毒的時候,我們用“吹”。站好后,手去壓腎,吸一口氣,腳一前一后,身體往前傾去按摩它,身體要弓起來,壓到腎臟,然后“吹”。
這個氣吐完以后才是開始,沒有氣了,就把肛門提起來,最后一口氣,無聲的吹,那是無形的氣,讓力量逼出去,全身都是汗,這是吹聲。
大腸在小腸的上方,小腸是火,食物吃到小腸里面以后,小腸把食物消化以后,將殘渣送到大腸。大腸里面的水有小腸的火在燒,這些水會回到肺里面,這就是肺與大腸相表里的原因。到了肺里面,上升上來就是唾液。唾液出來時,要吞下去。當你津液在嘴巴的時候,吞下去自然而然會進入腎臟,因為金生水。肺不是金嗎,產(chǎn)生的津液回來到嘴巴去。你如果咳嗽咳的是痰,痰不是唾,不要吞下去。
臨床上,當病人下半身水腫,病人又口渴,腎臟積了那么多水,你還口渴,是因為腎有問題了,沒有唾液。當我們把腎一恢復,我們恢復腎臟功能的動作一定是把小腸的火弄起來,小腸跟心表里。
腎臟有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去治火。因為腎臟有問題的時候,第一個影響的就是火。所以,我們用截法,把火加強,腎臟病就不會惡化。因為腎虛了,這時候我們硬把水推上去,這樣就正常了。所以我們先去截它,攔截不住了,我們就去截金,又攔截不住了,我們?nèi)r截木,木又攔截不住了,我們趕快去強胃氣,讓病不會跑。
我們在強火的時候,火就是小腸跟心,我們會把小腸跟心的熱恢復,腎臟的熱氣就跟著回復。一回來,整個水氣都蒸發(fā)起來,這熱氣一蒸發(fā)起來,水氣往上升,病就去掉了。這是我們?yōu)槭裁凑f病人原來積很多水,但嘴巴是干燥的。當你把他水一排掉,津液回來了,這人就不斷的在小便,口水也就回來,就不干了”。這就代表唾回來了。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
涌泉:(頑固頭痛)
涌泉穴在腳掌人字紋的頂端。下針是直針。
足少陰是陰經(jīng),陰經(jīng)的井榮俞經(jīng)合為木火土金水。所以說涌泉是木,腎經(jīng)是水,腎經(jīng)的子穴。腎經(jīng)的實癥治此。當井穴是子穴時,瀉井當瀉榮。我們不會拿涌泉當子穴來下針,這是急救的大穴,但很痛,一針下去痛得就清醒過來。涌泉是真正的子穴。
治療頭頂痛的時候會用到 。有時扎榮穴,膀胱經(jīng)的束骨穴,頭上的百會針下去。扎了半天頭還痛,就扎涌泉。所以涌泉治頭頂痛,效果非常好??牡饺蚊}下列缺,磕到督脈下后溪,扎完還疼下涌泉,頭痛就去掉了。
眼診法(心肺肝腎脾臟)
望診:眼袋下方就是腎的位置。病人眼袋位置暗暗黑黑的,表示腎臟已經(jīng)受傷了。如果眼袋的地方凸起來很大,好像一條臥蠶一樣,就是有水腫,病人有積水。如果沒有臥蠶但有暗紅色,有點偏粉紅色,因為水克火,火是紅的。一看就是腎臟病。
眼白的地方是診斷肺的地方。眼睛內(nèi)眥是診斷心臟的地方。因為里面是紅色的。因肺就是白色。瞳孔是黑的,所以腎臟查瞳孔。瞳孔旁邊會有一圈,就是診斷脾臟胰臟的地方。
第二圈是很密的,一條一條接著很密也很整齊,這是正常。再外面這一圈是木就是肝臟。瞳孔是腎,因為腎是陰臟,當你的燈光一照到它的時候,瞳孔馬上就縮起來,這是正常。陽來了,陰就會退。
若你燈光照上去,他的瞳孔都不動,就是腎陽不夠了,腎臟已經(jīng)虛掉了。如果一照已經(jīng)沒有瞳孔或瞳孔已經(jīng)放大了,這個人就死掉了,腎氣沒有了,心臟就沒有了。所以尸體瞳孔是放大的。
這中間還有一個比例,這個土的地方是l/3,木的地方是2/3才是正常。當有一天你看到了,有的人肺白的地方,好多白塊在里面,一塊一塊好像面包屑一樣,白白的一片一片,就是肺癌。再問:“晚上睡的好不好”,回答:“我晚上三點準時起來”,就非常清楚了。中醫(yī)診斷速度就是那么快!
當你知道正常紋路是時,一旦這紋路改變了,如果這個瞳孔變得很大,第二圈也變得大,第三圈卻變很小,很多破洞在這邊,瞳孔變的很大,表示已經(jīng)受傷了。水反侮到土了,土也反侮到木了,這樣就可以看到是那邊出了問題。
瞳孔越小的人越聰明,反之,就是比較笨啊。涌泉也有助孕效果。
然谷:腳背高骨下到骨邊,是脾經(jīng)的公孫,公孫生沖脈。公孫往后一寸,沿著骨邊和肌肉中間。
那腎經(jīng)的井穴(涌泉)是子穴,瀉井當瀉榮,所以腎經(jīng)的實癥可以在然谷下針。榮穴,郄穴,非常好用。是近取穴,像腳不能踩地等。
然谷穴有一個特殊的治癥,腦震蕩?。腦部受到撞擊,腦震蕩以后,然谷穴會崩起來一塊青筋。病人會頭暈、惡心,你拿放血針一刺然谷,血噴出來后。病人就醒過來了。所以凡從高處墜下來,頭撞到受傷都可以用,然谷放血是很有名的急救大穴。尤其是針對腦震蕩。然谷穴放完血后,頭昏就沒有了,但惡心還有的話,再扎沖脈公孫(治惡心很好用),惡心就去掉了。
太溪:在內(nèi)踝高骨與腳后大筋的中間。我們有太溪脈,手摸上去有個脈在里面會跳。俞穴,屬土。
太溪脈可以用來診斷,如果病人昏過去了,但太溪脈還有,就可以救回來。
沖陽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原穴,有沖陽脈,就是胃氣還在。太溪脈有摸到就是腎氣還在。若太溪脈沒有了。瞳孔放大,這個人就沒有救了。
腎結(jié)石診治:
臨床上,有一個很特殊的診斷法。大拇指一壓太溪脈上面,一寸、二寸的地方去壓。當找到壓痛點,就表示有腎結(jié)石。
腎結(jié)石位置與阿是穴位置是相對應的。痛點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這個區(qū)域都可以壓。壓到痛點時,就在痛點上下針。你一壓,病人大叫一聲,就是所謂的阿是穴。
腎結(jié)石 在排的時候會很痛,痛到大汗淋漓會哭的。找到阿是穴以后,針一下,那個痛馬上就去掉了。
大鐘:在腳后跟內(nèi)側(cè)骨頭跟大筋交接的地方。足少陰腎經(jīng)的絡(luò)穴,絡(luò)走太陽經(jīng)。絡(luò)穴跟原穴一樣,虛實都可以治。腎經(jīng)的實癥,如小便排不出來,扎大鐘穴。虛癥,如腰酸痛 ,也可以扎大鐘穴。它是絡(luò)穴,當你做補瀉的時候,你可以按照它的虛實來做補瀉。
水泉:太溪穴下到骨邊。斜向下下針。水腫在這下針。常常用水泉治療腳后跟痛 。所以左腳后跟痛扎右腳。溪、泉都可以用來瀉水。
在臨床上,像月經(jīng)停經(jīng)不來可以在水泉上下針。水泉是很好用的一個穴道。
照海:內(nèi)踝裸下五分凹縫處,下針是斜45度從內(nèi)踝裸向下刺到照海穴。照海穴管陰蹻脈。
扁桃腺診治
由于腎經(jīng)一路從照海到喉部,陰蹻跟著腎經(jīng)上來的時候是重疊在一起的,一直到喉嚨這邊。所以我們在治癥的時候,有個很好的治法叫列缺照海。因列缺主任脈,照海管陰蹻脈。所以這兩個穴道碰在一起的時候,可治一切的喉病。下到穴道,一下子喉嚨痛就去了。
舉例,有個女孩子,八歲,扁桃腺發(fā)炎 ,里面腫得好大,像荔枝一樣,把三寸針后面折起來,把兩邊刺破,用單刺的,刺破以后,列缺下針,下完再下照海,馬上就不痛了, 然后夏枯草五錢,加個生雞蛋帶殼煮,兩碗水煮水成一碗,吃蛋喝湯,扁桃腺終生不再發(fā)。
婦人的逆經(jīng),因為照海管陰蹻,陰蹻脈的氣血是往上走的,任脈管經(jīng)血,所以正常女人,月經(jīng)來的時候,任脈的氣血是往上,心臟會逆向把乳水導下來,可是當陰蹻脈有問題時,會把月經(jīng)推回來,致使不能正常排出來,反而從子宮進入蹻脈,跑到嘴巴里面,最后月經(jīng)從鼻子跑出來,叫逆經(jīng),變成每月固定流鼻血,就用照海穴。
復溜:從太溪穴正直上二寸的距離。復溜是腎經(jīng)的母穴,虛癥治此。既然復溜是母穴,下針應順經(jīng)絡(luò)方向。經(jīng)穴。
臨床上,遇到水腫、小便不出、肚子腫脹腹鼓。都可以用復溜穴。常用的穴道。復溜下針的時候,常常會被麻或電一下。
交信:復溜穴往前一寸,到骨頭旁邊。知道在這就好。
平常沒事,就灸灸關(guān)元、復溜,那就很強啊。灸復溜是非常好的,因為腎是水經(jīng),那艾絨是找水的,所以一灸下去的時候,腳就會熱起來。正常人水一定要氣化,身上絕對不能有累積多余的水。不然會滋生各種病變。
交信可用在女子月事不止或滴漏不止的時候,還有陰挺(子宮頸下垂到外面),陰蹻脈的郄穴,下針也是直下,不要貼著骨邊下針。
筑賓:太溪穴直上五寸,再往后開一寸。陰維脈的郄穴。
筑賓穴跟曲池相呼應:筑賓穴是肚臍以下的消炎、解毒、鎮(zhèn)痛。肚臍以上是曲池。
巨闕是上紀,關(guān)元是下紀。在上焦、上半身,由巨闕穴管它的紀律,也就是管周邊的循環(huán)。肚臍以下的紀律是由關(guān)元在管。肚臍以上的炎癥下曲池。肚臍以下就下筑賓。
有一個病人全身皮膚癢,就下合谷。因為合谷是氣脈,再下曲池,這兩個穴道一下去,上半身就不癢了。下半身是筑賓,三陰交是三條陰經(jīng)的交會,血海有清血的作用。所以,如果我們正面下針的時候,在合谷、曲池、筑賓、血海、三陰交,這五個穴道下針,針下去癢就同時去掉了。如果起了很多皮膚癬 、干癬,在委中放血,這是針灸上治療皮膚病很好用的穴道。
陰谷:腿彎曲的時候在膝蓋后面小腿根內(nèi)側(cè),有兩條筋,在兩個筋的中間,這是陰谷穴。是腎經(jīng)的合穴,本穴,虛、實皆可治。
五行的理論是非常靈活的。腎主水,陰谷穴又是水穴,水會生木,所以當遇到木經(jīng)肝、膽的虛癥時,陰谷穴可補肝膽,也可以瀉金經(jīng)大腸經(jīng)和肺經(jīng)的實癥。
蘿卜腿通常是牛奶喝太多造成的。
陰谷、委中、委陽是在一條線上。
腿拉直的時候,這兩條經(jīng)會變成一條經(jīng),很緊密,所以腿彎著,下兩條筋中間;腿打直,筋會蹦緊。要在筋的內(nèi)側(cè)下針。
對稱治療法,除了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以外。還可以手腳對稱下針,如左腳疼下右手對應關(guān)節(jié)的對應穴位。
陰谷穴也是婦科大穴,治白帶等都可以用。
橫骨:這曲骨外開一寸的距離是。是沖脈、少陰交會的地方。所以,從這開始沖脈和足少陰腎經(jīng)兩者是重疊在一起的。
近取穴。大多數(shù)近取穴沒有補瀉的問題,可以直接在這里下針。當然,以前腹部很少下,因為針比較粗?,F(xiàn)在針比較細,而且女孩子比較不會介意,所以可以下針。
近取穴若能配合遠取穴效果會更好。像男人失精、夢遺,都可以用。
大赫:在中極外開一寸。
近取穴,像陰縮 ,睪丸縮到腹部里面去,婦人的赤帶、白帶 都可以在大赫穴這下針。
氣穴:在關(guān)元外開一寸。治癥跟大赫差不多。
四滿:在石門穴外開一寸。
四滿的位置,差不多到了大腸附近,所以腸子瀉痢、腹瀉 、腸鳴 都可以在此下針。
中注:陰交穴外開一寸。越靠近肚臍或天樞的地方,都可治療大腸的問題。
肓俞:神闕外開一寸。
神闕外開二寸是天樞穴。足陽明胃經(jīng)跟任脈中間就是腎經(jīng)。
一定要知道經(jīng)絡(luò)是怎么走的,當病人一痛起來的時候,既不在任脈上面,又不在胃經(jīng)上面,就是在腎經(jīng)上了!而腎經(jīng)跟沖脈是交接在一起的。
從神闕到心蔽骨屬任脈,腎經(jīng)是外開任脈一寸,在神闕旁邊一寸是肓俞。肚臍旁開二寸是天樞,天樞是足陽明胃經(jīng)。
腎經(jīng)的走向正好等于沖脈。所以這條經(jīng)上的問題,屬于腎經(jīng)也屬于沖脈。
比如乳房硬塊,在陽明胃經(jīng)上,就在胃經(jīng)上治療,在腎經(jīng)上面,就在腎經(jīng)上治療。心包、心經(jīng)都過乳房,要看硬塊在哪。乳房的下方是肝經(jīng)。如果硬塊正好在乳頭上,下針是以足陽明胃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為主,諸如此類的。
所謂的近取穴的記法,接近心臟的,就是治心臟,接近肺的,就是治肺,這是近取穴的觀念。
商曲:在下脘穴外開一寸。
有病人來是腎臟病,水腫 ,下半身整個是腫的,小便也滴滴答答的。用任脈的水分穴,關(guān)元旁開二寸,足陽明胃經(jīng)的水道,腳的三皇穴,陰陵泉、地機、三陰交。三皇穴下進去,水就開始消。針完第二天,就消了一大半,這是下半身水腫。
臉腫,正面的臉是足陽明胃經(jīng),承泣四白巨髎等都在陽明經(jīng)上面。
石關(guān):建里外開一寸。你想石頭關(guān)到的,一定是胃方面的問題東西吃不下去、胃脹,諸如此類。
陰都:中脘穴外開一寸。
腹通谷:上脘穴上一寸。我們有兩個通谷,一個在腎經(jīng)里面,一個是膀胱經(jīng)的本穴,就是在至陰的后面那個。治癥一樣是胃的停飲 ,胃不消化及一般的胃病。
幽門:巨闕穴外開一寸。在主力穴外開的穴道都可以輔助主力穴,輔助它的治癥。比如說,我們下了巨闕,心臟若還有悶痛,你就在巨闕旁一寸下針,來加強力量,所以它是加強力量用的。
到了幽門穴往上,就是外開二寸,下面是一寸。從任脈外開四寸,就是足陽明胃經(jīng)。外開二寸是足少陰腎經(jīng)。
如果有位太太來找你,她有個乳房硬塊,一看在腎經(jīng)上面可以問她是不是在喂奶,她說我正在喂母乳。喂母乳的時候,乳房里面是三焦的氣脈集中處,到了再從這走,往這走,這時候我們加強她心臟的力量,加強足陽明胃經(jīng)的經(jīng)氣,比如說解溪、梁丘(止痛)、心臟的募穴巨闕,讓那個奶水集中到乳頭出來,因為是在喂母乳嘛!因為腎經(jīng)跟胃經(jīng)之間,里面有三焦在聯(lián)絡(luò)它。三焦行陽,所以奶水都是陽,陽就是白色的。(如果看到黑色的就是陰,黑色的就是乳癌了)你看到奶水是白色的,這就是陽,有三焦經(jīng)在聯(lián)絡(luò)它,它會集中到乳頭出來,這時候你去強心臟。但如果不是喂母乳,她有個硬塊在腎經(jīng)上面,初期硬塊用灸的當然很好啊,灸本來就是找水,如果這化瘀了,初期硬塊一定是營養(yǎng)留在那里。我們就灸它。如果是腎經(jīng),當然在腎經(jīng)上下針啊。如果硬塊才一個星期,又很痛,這是實癥。如果是實癥的話,在腎經(jīng)上下針,如果你很討厭這個女的就下涌泉,忘了然谷了嘛!如果這太太每天行善,就用然谷。如果說是虛癥,就在復溜。病很久了,按了很舒服,復溜上下針。這是我們在臨床上選取穴道的方法。
步廊:中庭外開二寸。氣喘、胸肋痛等可以在這治。
神封:很接近膻中,步廊上一個肋骨。
很多人乳房的硬塊是累積在神封這邊,要在腎經(jīng)上治療。治硬塊初期時,效果非常好。所以女人初期乳房硬塊,中醫(yī)處理得當,就不會得乳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天應灸,哪邊痛,哪邊有硬塊,就天應灸。甚至于只要教她怎么灸,讓她回去自己灸都可以。
治咳逆 、乳癰(乳房硬塊)。
靈墟:神封穴再上一個肋骨。靈墟在玉堂外開兩寸。
治癥都一樣,治咳嗽、胸滿。
神藏:靈墟再往上一個肋骨,神藏是紫宮外開二寸,彼此治癥差不多。
彧中:華蓋穴外開二寸。
俞府:璇璣外開二寸。
臨床上,扎俞府跟彧中時,刺法都是從任脈往腎經(jīng)方向斜刺,從一寸半下針。針要下在肋骨交縫的地方。
氣喘、咳嗽,幾乎都可以治。
取近取穴的時候,你不用管它是實的氣喘還是虛的氣喘,也不用管是熱的氣喘,冷的氣喘,就因為是近取穴的緣故所以用它。唯一要知道的是,他的氣喘如果是吸入困難,要在腎經(jīng)下手。如果是吐氣困難,要在肺經(jīng)下手。所以,氣喘在處方跟下針的方向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