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鯛和它的親戚們
棘鯛屬/Acanthopagrus的成員是我國沿海地區(qū)非常常見的海水魚類之一,其在國內(nèi)的分布幾乎覆蓋了整個中國沿海,除此之外,在我們的鄰國,比如日本,朝鮮和韓國,再或者東南亞,澳大利亞和中東的水域中也都存在有它們的蹤影,它們當(dāng)中有很多非常出名的種類,其中最令人熟知的莫過于黑鯛和黃鰭鯛了,這兩種魚肉質(zhì)細(xì)膩,味道鮮美,是非常出名的經(jīng)濟物種,同時,其不俗的力量,精口的特點也使其成為國內(nèi)外海釣中受歡迎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biāo)魚之一,在很多人印象里常見的棘鯛似乎就三個種類,南北均有分布的黑鯛(黑棘鯛),舟山以南較常見的黃鰭鯛(黃鰭棘鯛)和廣東海南臺灣這種暖水地區(qū)才有的牛屎鱲(太平洋棘鯛/臺灣棘鯛),但是事實上,棘鯛屬可以算是鯛科中種類豐富度很高的屬了,但由于種之間的特征都非常接近,導(dǎo)致棘鯛屬的魚類(尤其是南方)鑒定非常難受,同時這也導(dǎo)致了很多誤判,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種嗨鯛
國內(nèi)的棘鯛屬
說道國內(nèi)海域的棘鯛,首先想到了必然就是我們熟知的黑鯛了,黑棘鯛/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又稱黑鯛,也被沿海各地區(qū)俗稱海鮒,黑加吉,黑格,烏格,黑立,黑臘,臘魚等等

由于分布范圍廣,所以黑鯛的俗稱非常之多,在國內(nèi),你從渤海灣一直到至海南島都可以找到他們的蹤影,因此黑鯛是屬里最耐寒的種類,在國外,它們還分布于日本和朝鮮半島,在棘鯛科中,黑鯛相比于其他種類身體的比例較長,并且黑鯛算是體型較大的種類之一,在日本有過不少70cm左右的釣獲,黑鯛棲息于沙泥底海域,包括近海和河口咸淡水,在中日韓都是受歡迎的食用魚,并且也是浮游磯釣(iso fishing)的主要目標(biāo)魚


顧名思義,黑鯛黑鯛,肯定是長得黑才叫黑鯛嘛,所以黑鯛的身體整體呈灰黑色,其胸鰭偏黃褐色,其他鰭均為灰黑色,鰓蓋處有黑緣,一些個體在身體側(cè)面長有數(shù)道條紋
有研究顯示黑鯛或許能分為兩個亞種,一個是黑棘鯛指名亞種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schlegelii(無條紋體色較深個體),另一個是科楚奇黑棘鯛(切氏黑鯛)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czerskii(有條紋個體),但也有觀點認(rèn)為這兩種個體的關(guān)系沒到那么遠(yuǎn),所以建議將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schlegelii和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czerskill定為異名

在國內(nèi),知名度僅次于黑鯛的莫過于就是黃鰭鯛,黃鰭棘鯛/Acanthopagrus latus又稱黃鰭鯛,黃鯛,黃腳立,黃翅,黃臘等等

黃鰭鯛在國內(nèi)主要分布在舟山以南的東海和南海,偶爾在夏季也會出現(xiàn)在黃海以北,在國外,它們還分布在韓國,日本南部和越南,曾經(jīng)的分布包含了整個印度/太平洋其他水域,但新的研究逐漸使得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的種群獨立成數(shù)個新種,例如澳洲西海岸的西澳黃鰭鯛,黃鰭鯛習(xí)性與黑鯛差別不大,體型平均要略小于黑鯛
黃鰭鯛也是顧名思義,當(dāng)然是鰭是黃色的才被叫黃鰭鯛啊,所以其腹鰭,臀鰭和尾鰭下部為黃色,同時,黃鰭鯛的整體顏色相比于黑鯛要更加偏銀白色,河口的個體會暗淡一些

在國內(nèi),除了上述兩種以外,牛屎鱲也是一種比較好區(qū)分的種類,但實際上,南方海域俗稱的牛屎鱲其實分為了兩個物種,它們分別為太平洋棘鯛/Acanthopagrus pacificus和臺灣棘鯛/Acanthopagrus taiwanensis,俗稱牛屎鱲,牛屎,黑牛,烏格等等
這兩種鯛都是偏愛熱帶暖水的種類,太平洋棘鯛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沿海,例如廣東,海南和臺灣,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分布還包括了日本南部至東南亞再至澳洲北部,而臺灣棘鯛則和它的名字一樣,分布于臺灣周邊的海域,這兩種鯛曾經(jīng)都被分為灰鰭棘鯛/Acanthopagrus berda,但在2006年的研究使臺灣棘鯛從中獨立了出來,而2010年,分布于西太平洋水域的灰棘鯛也都變成了太平洋棘鯛,所以灰鰭鯛目前變成了印度洋的種類


由于都是從灰鰭鯛中獨立而來的,所以這倆兄弟外觀非常相似,它們的體型都是較為圓潤,看起來比黑鯛要壯實(憨憨)不少,鱗片較大,尾部分叉弧度圓滑,吻部很白,有的個體體色烏黑無比,所以被叫做牛屎),胸鰭有時偏橘紅色,不過這倆還是有點區(qū)別的,比如臺灣棘鯛腹鰭偏淡黃色或者透明,而太平洋棘鯛的則比較灰黑

除了上面的常見種類,在南方還有兩種不太多見的棘鯛,一種是琉球黑鯛(橘鰭棘鯛)/Acanthopagrus sivicolus,俗稱黑格,厚唇等,主要分布于琉球群島,臺灣和廣東沿海,長相與黑棘鯛比較相似,但是琉球黑鯛更加偏暖水性,它和黑鯛在外形上的區(qū)別包括其胸鰭更偏橘黃色,其尾鰭和背鰭的內(nèi)側(cè)也偏黃褐色,并且尾鰭和背鰭的黑緣更加明顯,但總體來說從外觀分辨兩者還是較為困難


另外一種是琉球黃鰭鯛(琉球棘鯛)Acanthopagrus chinshira,俗稱白立,白臘,白格等等,分布與琉球黑鯛差不多,基本就是在中國南方和琉球群島,不過相比于琉球黑鯛在國內(nèi)南方更加長見,此魚長相與黃鰭棘鯛有些相似,但其尾鰭并非黃色并長有黑緣,而成年以后腹鰭和臀鰭也沒有黃鰭棘鯛那么黃,顏色要淡一些,但是這些特征卻和澳洲特有的澳洲棘鯛/Acanthopagrus australis(yellowfin bream)完全吻合了,所以導(dǎo)致一直以來琉球黃鰭鯛一直被誤認(rèn)為是澳洲棘鯛,直到2008年才獨立出來


國外的棘鯛
棘鯛并非東亞特有的產(chǎn)物,在澳洲與印度洋也擁有著種類繁多的棘鯛
赤崎棘鯛/Acanthopagrus akazakii
這是一種信息非常稀少的棘鯛屬魚類,僅分布于新喀里多尼亞水域,和太平洋棘鯛與臺灣棘鯛一樣,赤崎棘鯛也是一個與2006年從灰棘鯛中脫離出來的新種,和灰棘鯛相比,它的體色并沒有那么黑,而是偏銀色,在背鰭和鱗片方面的細(xì)節(jié)上也有一些小區(qū)別

阿拉伯黃鰭棘鯛/Acanthopagrus arabicus
分布于印度洋的種類,分布于紅海南段,包括北非東部和阿拉伯半島,再到珀斯灣,阿曼灣和巴基斯坦和印度沿海,曾經(jīng)為黃鰭鯛,后獨立成新種,其外形和黃鰭棘鯛非常相似,不過也有少數(shù)區(qū)別,比如阿拉伯黃鰭鯛的頭部顏色相對偏黑,外形也圓潤一些,有點太平洋棘鯛的感覺


澳洲棘鯛/Acanthopagrus australis
英文名為Yellowfin bream,是澳洲東海岸的特有種,分布于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東部的水域,是當(dāng)?shù)胤浅3雒挠吾灪褪秤敏~(也是我本人最熟悉的鯛了),外形與上面說的琉球黃鰭鯛非常吻合,但大個體的腹鰭和臀鰭依然會有較明顯的黃色,體色主要以銀灰色為主,河口的個體一般比較黑,其腹鰭和臀鰭為淡黃色,因而得名yellowfin bream,其尾部有一條明顯的黑緣


灰鰭棘鯛/Acanthopagrus berda
曾經(jīng)的分布范圍非常的猛,分布范圍跨越西太平洋至印度洋,包括了東亞,東南亞,澳洲,印度,阿拉伯海,紅海和非洲東部,但是當(dāng)太平洋的小弟們紛紛獨立了以后,現(xiàn)在灰鰭鯛的領(lǐng)土只存在于印度洋,包括非洲東岸,紅海,波斯灣,印度,東南亞西岸,其特征和外形和太平洋棘鯛基本一樣


雙帶棘鯛/Acanthopagrus bifasciatus
分布于紅海,波斯灣和阿曼灣海域的一種棘鯛,這可能是棘鯛中最具有觀賞性質(zhì)的種類了,雙帶棘鯛體色整體偏銀白色,眼部和鰓部均有一道黑色橫帶,胸鰭背鰭和尾鰭呈鮮黃色,腹鰭和臀鰭為黑色,整體氣質(zhì)簡直一改其他棘鯛菜魚的屬性,畢竟這是一種主要生活在珊瑚礁區(qū)的棘鯛種類



布氏棘鯛/Acanthopagrus butcheri
英文名為Southern Black bream,澳洲特有種,分布于新南威爾士州遠(yuǎn)南地區(qū),維多利亞州,塔斯馬尼亞州,南澳大利亞州和西澳大利亞州南部,這個種類最有意思的是它們的棲息環(huán)境很偏向河口,而且雖然大部分棘鯛都可以適應(yīng)各種鹽度,但是基本不能長時間適應(yīng)純淡水,而布氏棘鯛卻能較長期的在淡水中活動,可以算的上是整個棘鯛屬最能適應(yīng)純淡水的種類,在繁殖季節(jié)還會集體進入淡水繁殖,布氏棘鯛的外形與澳洲棘鯛和黑鯛比較相似,不過其整體顏色為銀褐色至古銅色,其身體橫向比例一般比澳洲棘鯛更長一些,而且分布范圍不怎么重疊


Acanthopagrus catenula
暫時沒有中文正名的種類,分布于非洲東岸水域,與雙帶棘鯛非常相似,外形上最明顯的區(qū)別便是其背鰭長有黑緣,而雙帶棘鯛沒有


長棘棘鯛/Acanthopagrus longispinnis
一個與黃鰭棘鯛長相非常接近的種類,分布于東印度洋孟加拉東岸的海域,在特征上和黃鰭棘鯛幾乎一樣,不過它們的身體相對會細(xì)長一些,而且在棘鰭方面有一些細(xì)微的區(qū)別

西澳黃鰭棘鯛/Acanthopagrus morrisoni
英文名叫Western yellowfin bream,分布于澳洲西海岸,這是另一個曾經(jīng)的黃鰭棘鯛,2013年從黃鰭棘鯛中分出來,不過它和黃鰭鯛之間的差距還是挺明顯的,最顯著的差距就是成年黃鰭棘鯛的尾鰭是上半部分灰色下半部分黃色,而西澳黃鰭棘鯛成體整條尾巴都是黃的,不過幼體也是和黃鰭鯛一樣上半部分灰色下半部分黃色


黑緣棘鯛/Acanthopagrus omanensis
分布于印度洋阿曼海域的特有種類,正如其名,黑緣棘鯛的體色整體銀白,其每副魚鰭都長有非常明顯的黑緣

北澳棘鯛/Acanthopagrus palmaris
只分布于澳洲西澳北部至昆士蘭州的水域,也是一種偶爾能夠進入淡水的種類,外形類似太平洋棘鯛,但體型要小很多,體色主要以黑魚至黑褐色為主,成年個體的額頭可能會突出


中東黑棘鯛/Acanthopagrus randalli
分布于波斯灣的種類,為波斯灣的特有種,于2009年被發(fā)現(xiàn)的新種,具體資料不詳

斑點黃鰭棘鯛/Acanthopagrus sheim
分布于波斯灣的種類,為波斯灣的特有種,又是一個黃鰭棘鯛的小弟,一直以來被認(rèn)為是黃鰭棘鯛,直到2013年才獨立出去,其魚在背鰭上長有很多模糊的黑色斑點,從而和黃鰭鯛區(qū)分

迷走棘鯛/Acanthopagrus vagus
分布于西印度洋非洲東南岸莫桑比克至南非的種類,外形與灰鰭棘鯛較為相似,不過此魚的胸鰭和尾鰭內(nèi)側(cè)為黃色


可以看出來,棘鯛屬擁有著豐富的多樣性,并且數(shù)量多,適應(yīng)性強大,所以在大部分的分布范圍內(nèi),它們都是河口咸淡水和近海沙泥底水域中絕對的優(yōu)勢種,由此可見,棘鯛屬無疑是一類非常成功的類群...
完
(之前放微博上的文章,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能整個復(fù)制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