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贏得自身尊嚴的同時,也給他人以尊嚴
作者:張芷汀
看完電影《綠皮書》,一直有一個疑惑:為什么都說白人托尼是主角,而不是黑人唐謝利?
雖然電影開頭先出現(xiàn)的是托尼,但托尼生活的改變,卻是因為謝利博士。反抗種族歧視的是謝利博士;雇傭托尼的是謝利博士;體現(xiàn)電影主旨的,似乎也是謝利博士。是謝利博士說出的“保持尊嚴,才能贏得勝利”,而不是托尼。剛看完時,我甚至感覺,《綠皮書》就是從一個貧窮白人的視角講了一個富裕黑人的故事。
這個富裕黑人的故事是什么呢?
唐謝利要到南方做巡回演出,雇了滿口臟話、抽煙成癮、黑人工人喝過的水杯都要丟進垃圾桶里的托尼給他做司機。謝利博士舉止儒雅,風度翩翩,和白人富人一般;托尼的生活幾乎毫無尊嚴可言,一點錢都來之不易,因此開頭他對謝利博士是抵觸、羨慕又有些不屑的,再加上他種族歧視的傾向,二人開始動不動就會吵架、發(fā)火。而隨著故事推進,謝利博士教會了托尼給妻子寫信,教會了他誠信,不能無緣無故打人,教會了他珍視作為一個人的尊嚴,教會了他反抗歧視,更教會了他信任。
在這個富裕黑人的故事中,真正成長與改變的,是托尼。這或許就是托尼是《綠皮書》主角的原因。在我看來,《綠皮書》不僅講了唐謝利反抗歧視的勇氣,還講述了這份勇氣與尊嚴對種族歧視者的感染與改變。在1960那個“白人至上”的年代,謝利與托尼逐漸升溫和改變的關(guān)系——從黑白對立到雇主關(guān)系到平等的友人的自然轉(zhuǎn)變,正是改善種族歧視現(xiàn)象所需要的。
今天的世界,或許已經(jīng)沒有了指明黑人允許進入的場所的“綠皮書”,少了明目張膽的種族歧視。但在這個走向平等與美好的世界中,種族歧視依然在很多角落里潛滋暗長著,在笑容、鮮花和歌聲中藏匿著。
其實,不僅有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還有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地域歧視、職業(yè)歧視、外貌歧視:
當大人認為孩子的創(chuàng)意不過是胡編亂造,
當男性認為女性只能柔弱而不能堅強,
當倨傲者對底層工人、清潔工嗤之以鼻,
當我們在私底下叫著“鬼子”“阿三”“外國佬”,
偏見和歧視,真的離我們很遠嗎?
我們想過像唐謝利一樣改變它嗎?
我們相信過自己也能像托尼那樣被唐謝利改變嗎?
我們考慮過有能力讓自己和別人更有尊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