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堂·論修養(yǎng)】 修養(yǎng),一個人精神的長相
人之長相,分體貌和心靈。五官之美如花開艷陽,直接;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動,需依托,靠修養(yǎng)方能呈現(xiàn)。
那什么是修養(yǎng)呢?是文明禮貌、知識文化還是清風明月、 淡茶閑花,都對。因為修養(yǎng)是一個非常美好高貴的詞語,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但具體落到實處應(yīng)該是一種尊重,一種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和文化知識有關(guān),但不是必然,主要來自家庭的影響和后天的修為。
楊絳說過 “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學習不是狹隘的,不是為文憑學歷,升官發(fā)財?shù)?,更不是酸文假醋,故作清高寡淡的。而是為了重新塑造我們自己的精神長相,讓我們視野更開闊些,能以更好的視角來詮釋這個世界。
赫本被譽為女神,不僅僅因其貌美,貌美的很多,并不能被全世界的人記住;也不是因為學歷,比她學歷高的比比皆是。
但她用她的一生詮釋了修養(yǎng)這個概念,她在遺言里這樣說“若要優(yōu)美的嘴唇,就要講親切的話;若要可愛的眼睛,就要看到別人的好處;若要苗條的身材,就要把你的食物分享給饑餓的人;若要美麗的秀發(fā),在于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過它;若要優(yōu)雅的姿態(tài),走路時要記住行人不只你一個。人之所以為人,是必須充滿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長;并非向人抱怨;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可以求助于自己的雙手;在年老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手能解決很多難題,一只手用來幫助自己,另一只用來幫助別人?!?/p>
這就是對修養(yǎng)最好的解讀,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更是心靈之美與外在之美完美的結(jié)合。并且修養(yǎng)之美無處不在滲透影響著你的外在之美。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那么我們都是天使。她告訴我們手是用來勞動而不是索取的,腦是用來懺悔而不是偏執(zhí)的。手不僅能解決自身問題還能幫助別人;腦不僅能原諒別人還可以讓自身不斷進步。我們身上每個零件都有用處,那些喜歡到處釋放物質(zhì)垃圾和精神垃圾的人都是不健全的。
看過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旁人,那就看看自己是不是樣樣都行,孩子其實就是站在你面前的鏡子。在發(fā)成績單時,在開家長會時,你惱怒了,你大打出手了,這恰恰暴露你精神世界的粗鄙。
我倒是很感動一句話“不需要你養(yǎng)老,只感謝讓我參與你的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成長,你的認知對了,你的修養(yǎng)就高了。和孩子說話,一定要學會蹲下,你笑了,孩子的世界自然就是春天了。這里包括你也包括我,事實和時間告訴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