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題筆記:鄭湘如《植物學》(第2版)

簡述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異同。[中國科學院大學2015研]
【答案】
(1)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不同點
①有絲分裂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一次;減數分裂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②有絲分裂無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等行為;減數分裂同源染色體在第一次分裂中發(fā)生聯(lián)會,并且會出現(xiàn)四分體及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
③有絲分裂后產生兩個體細胞;減數分裂后形成4個精細胞或者1個卵細胞。
④有絲分裂后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與母細胞中相同;減數分裂子細胞染色體數目是母細胞的一半。
(2)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相同點
①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都有紡錘絲的形成。
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染色體在細胞中都只復制一次。
分時期略述植物學的發(fā)展簡史。[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研]
【答案】
植物學發(fā)展簡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時期:
(1)描述植物學時期
①古希臘亞里士多德首創(chuàng)植物園,其學生德奧費拉蒂斯著《植物的歷史》和《植物本源》,記載了500多種植物并提出了各種植物器官的名稱。
②我國《詩經》《南方本草狀》,以及《本草綱目》等記載了豐富的植物種類。
③虎克發(fā)現(xiàn)細胞并于1665年出版《顯微圖譜》。
④1672年格里發(fā)表《植物解剖學》。
(2)實驗植物學時期
①1731年林奈出版《自然系統(tǒng)》奠定現(xiàn)代分類學基礎。
②19世紀中葉施萊登和施旺創(chuàng)立細胞學說。
③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源》創(chuàng)立進化論。
④1866年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揭示植物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④1866年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揭示植物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⑤1926年摩根發(fā)表《基因論》建立遺傳學的理論體系。
(3)現(xiàn)代植物學時期
20世紀60年代后,植物學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不斷深入。
寫出拉丁學名和果實類型:大白楊,擬南芥,番茄,大豆,棉花,水稻。[中國科學院大學2016研]
【答案】
植物的拉丁學名和果實類型:
(1)大白楊
拉丁學名:Populus ningshanica;果實類型:蒴果。
(2)擬南芥
拉丁學名:Arabidopsis thaliana;果實類型:角果。
(3)番茄
拉丁學名:Lycopersicon rsculentum;果實類型:漿果。
(4)大豆
拉丁學名:Glycine max;果實類型:莢果。
(5)棉花
拉丁學名:Gossypium hirsutum;果實類型:蒴果。
(6)水稻
拉丁學名:Oryza sativa;果實類型:穎果。
簡述單子葉植物的主要特征?[湖南農業(yè)大學2015研]
【答案】
單子葉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
(1)主根不發(fā)達,多為須根系。
(2)莖內維管束星散排列,無形成層和次生結構。
(3)葉多為平行或弧形脈。
(4)花部常以3為基數,少4基數。
(5)種子的胚具有一片子葉。
(6)花粉常具單個萌發(fā)孔。
為什么說藍藻是藻類的原始類群?[南京林業(yè)大學2013研]
【答案】
藍藻是地球上最原始最古老的一類植物,主要表現(xiàn)在:
(1)藍藻的原始性
①原生質體分化為周質和中央質,無真正細胞核;
①中央質主要由遺傳物質組成,為裸露的環(huán)狀DNA分子,不形成染色體,沒有核膜、核仁結構;
③周質中的光合片層附著有光合色素,僅含有葉綠素a;
④繁殖方式主要是直接分裂,沒有有性生殖。
(2)化石證據
從古生物資料看,藍藻是地史上出現(xiàn)最早的細胞生物,大約距今35~33億年前。
種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江西農業(yè)大學2011研]
【答案】
種子休眠的原因及打破方法有:
(1)胚在形態(tài)或生理上未完全成熟。胚在形態(tài)上未完全成熟時可使其繼續(xù)發(fā)育打破休眠,在生理上未完全成熟時可通過后熟作用破除休眠。
(2)種皮堅硬,透水、通氣性差,新陳代謝活動弱,胚根、胚芽不易突破種皮??刹捎梦锢砘瘜W方法改善種皮透性以打破休眠。
(3)種子產生有機酸、植物堿、植物激素等抑制物質??赏ㄟ^休眠、后熟,或使種皮透性增大的方法,加強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使抑制物質含量降低來打破休眠。
一般種子的結構。[江西農業(yè)大學2010研]
【答案】
一般種子的結構包括:
(1)種皮
種皮一般是堅硬的,為種子的保護層。禾本科植物籽實的果皮與種皮不易分開。
(2)胚
①胚芽:一般為分生區(qū)、葉原基與幼葉所構成,少數植物無幼葉。禾本科植物的胚芽外面包有胚芽鞘。
②胚軸:是連接胚芽與胚根的短軸,子葉著生其上,分為上胚軸和下胚軸。禾本科植物具有中胚軸。
③子葉:雙子葉植物的胚具有兩片子葉,單子葉植物的胚具有一片子葉。禾本科植物的一片子葉稱為盾片。
④胚根:由分生區(qū)和根冠組成。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面包有胚根鞘。
(3)胚乳
胚乳是貯藏營養(yǎng)物質的組織。有些植物的胚乳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為胚所吸收或轉存在子葉中,形成無胚乳種子。禾本科植物的胚乳分為糊粉層和淀粉貯藏組織。
花粉中絨氈層的作用。[浙江林學院2009研;北京林業(yè)大學2015研]
相關試題:簡述絨氈層在花粉發(fā)育中的作用。[中國科學院大學2013研]
【答案】
花粉中絨氈層的作用有:
(1)當小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時,可能起到簡單地轉運營養(yǎng)物質至藥室的作用。
(2)絨氈層合成胼胝質酶,分解包圍四分孢子的胼胝質壁,使小孢子分離。由于過早地釋放胼胝質酶,導致小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不正常。
(3)小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完成后,構成孢粉素的外壁的物質。
(4)成熟花粉粒外面的花粉鞘和含油層主要包含脂類和胡蘿卜素,均由絨氈層細胞輸送。
(5)花粉外壁內的蛋白質由絨氈層細胞提供,這種蛋白質是一種識別蛋白,在花粉與柱頭的相互識別中起關鍵作用。
(6)當絨氈層解體后,其降解產物可作為花粉合成DNA、RNA、蛋白質和淀粉的原料。
馬鈴薯和番薯各屬于什么器官,起到什么功能,可以引申的知識點有哪些?[浙江農林大學2013研]
【答案】
(1)馬鈴薯屬于變態(tài)莖;番薯屬于變態(tài)根。
(2)馬鈴薯變態(tài)莖和番薯變態(tài)根的功能主要是貯藏大量淀粉等營養(yǎng)物質,并可以作為越冬的結構,進行營養(yǎng)繁殖。
(3)可以引申出的知識點包括:
①營養(yǎng)器官變態(tài)的類型
營養(yǎng)器官的變態(tài)包括變態(tài)根、變態(tài)莖和變態(tài)葉。變態(tài)根分為貯藏根、支持根和寄生根等。變態(tài)莖包括地下莖和地上莖,地下莖的變態(tài)有根狀莖、塊莖、鱗莖和球莖等;地上莖的變態(tài)有莖卷須、匍匐莖、莖刺、葉狀枝和肉質莖等。變態(tài)葉包括葉卷須、葉刺、托葉刺和鱗葉等。
②如何識別變態(tài)器官的來源
變態(tài)器官的起源可以從4個方面進行辨別:變態(tài)器官的著生位置;變態(tài)器官上的側生器官類型或外部特征;變態(tài)器官的內部結構;器官發(fā)生與形成過程。
③變態(tài)器官的功能
不同變態(tài)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器官的變態(tài)與其功能相適應,如貯藏根具有貯藏養(yǎng)分的功能,也可作為營養(yǎng)繁殖的材料;支持根具有支撐植物體的作用;寄生根能從寄主植物中吸收養(yǎng)分;莖刺具有保護作用等。
試闡述植物地上部分生長和地下部分生長的相關性。[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研]
【答案】
植物地上部分生長和地下部分生長的相關性:
(1)植株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的生長存在著相互依賴關系。
根系吸收水分,礦質元素等物質經根系運至地上部供給莖、葉、新梢等器官的建造和滿足蒸騰作用的需要;根系生長和吸收活動又有賴于葉片光合作用形成同化物質及通過莖從上往下的傳導。正在生長的莖尖合成生長素,運到地下根部,促進根系生長;根尖合成的細胞分裂素運到地上部促進芽的分化和莖的生長,并防止早衰。
(2)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存在相互抑制的關系。
由于地上部和地下部所要求的生長條件并不完全相同,當某些條件發(fā)生改變時,會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統(tǒng)一關系遭到破壞,而表現(xiàn)出生長的不平衡。
比較被子植物根與莖的初生構造。[浙江農林大學2014研]
【答案】
(1)被子植物根與莖的初生構造的相同點
①均由表皮、皮層和維管柱3部分組成,各部分的細胞類型基本相同。
②根、莖中初生韌皮部發(fā)育順序均為外始式。
(2)被子植物根與莖的初生構造的不同點
①根表皮具根毛、無氣孔;莖表皮無根毛而往往具氣孔。
②根中有內皮層,內皮層細胞具凱氏帶,維管柱有中柱鞘;大多數雙子葉植物莖中無顯著的內皮層,不具凱氏帶,莖維管柱無中柱鞘。
③根中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相間排列,各自成束;莖中初生木質部與初生韌皮部內外并列排列,共同組成束狀結構。
④根初生木質部發(fā)育順序是外始式;莖中初生木質部發(fā)育順序是內始式。
⑤根中無髓射線,有些雙子葉植物根無髓;莖中央為髓,維管束間具髓射線。
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組織?簡述說明它們的功能。[湖南農業(yè)大學2015研]
植物中主要的組織及其功能分別為:
(1)分生組織
分生組織是植物其他組織的來源,其活動直接關系到植物體的生長和發(fā)育,在植物個體成長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原分生組織是產生其他組織的最初來源;初生分生組織可分化為原表皮、原形成層和基本分生組織,向成熟組織過渡;次生分生組織產生次生結構。
(2)營養(yǎng)組織
營養(yǎng)組織擔負與植物營養(yǎng)活動相關的主要生理功能。其中同化組織能進行光合作用;貯藏組織細胞內可貯藏大量后含物,也可特化為貯水組織;吸收組織是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的主要結構,并將吸入的物質轉運到輸導組織中;通氣組織可以含蓄大量空氣以滿足濕生、水生植物對氣體的需要,也可有效抵抗水生環(huán)境中受到的機械應力;傳遞細胞能夠短途運輸物質。
(3)保護結構
保護結構主要起保護作用,也有分泌、吸收,以及氣體交換等功能。
(4)機械組織
機械組織具有抗壓、抗張力和抗曲撓性能,具有鞏固、支持作用。
(5)輸導組織
輸導組織具有長距離運輸水分、無機鹽,以及同化物的功能。
(6)分泌結構
分泌結構具有產生、貯藏、運輸分泌物質的作用。
試解釋番茄和辣椒果實在成熟過程中色彩變化的原因。[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研]
【答案】
番茄和辣椒果實在成熟過程中色彩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如下:
番茄和辣椒幼嫩果實果皮細胞中含有大量葉綠體,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葉黃素和胡蘿卜素,但是葉綠素含量較多,因而呈現(xiàn)綠色。在果實成熟過程中,葉綠素逐漸被降解,而葉黃素和胡蘿卜素由于較穩(wěn)定而未被降解,同時,成熟的果皮中還會形成花青素,因而使成熟的番茄和辣椒果實呈現(xiàn)出紅、黃等鮮艷的色彩。
篩管與導管有何不同?[浙江農林大學2013研]
【答案】
篩管與導管的不同之處表現(xiàn)在:
(1)篩管是由活細胞構成;導管是由死細胞構成。
(2)篩管位于韌皮部;導管位于木質部。
(3)篩管從上往下運輸葉片合成的有機物;導管從下往上運輸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
(4)篩管細胞壁是初生壁,端壁無穿孔,具篩板,篩板內有篩域,篩域內特化出篩孔,較紋孔大;導管細胞壁是木質化加厚的次生壁,端壁有一至數個穿孔,側壁具紋孔。
(5)篩管旁側有伴胞;導管旁側無伴胞。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qū)別。[江西農業(yè)大學2010研]
【答案】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qū)別主要是:
(1)植物細胞外被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的細胞壁;動物細胞無細胞壁。
(2)植物細胞細胞質內有質體;動物細胞無質體。
(3)植物細胞內具有大液泡;動物細胞無液泡。
(4)植物細胞中只有低等植物細胞可能含有中心體;動物細胞含有中心體。
(5)植物細胞代謝方式一般為自養(yǎng);動物細胞代謝方式一般為異養(yǎng)。
寫出下列植物的中名或學名。(學名不必寫出定名人)
Ginkgo biloba,Zea mays, Camellia sinensis, Malus pumila, Cedrus deodara, Paeonia suffruticosa, Actinidiachinensis,Phyllostachys pubescens, Nelumbo nucifera, Viola ticolor,樟樹,白玉蘭,紫荊,白菜,何首烏,油茶,玫瑰,大豆,棗,葡萄。[江西農業(yè)大學2010研]
【答案】
Ginkgo biloba:銀杏;
Zea mays:玉米;
Camellia sinensis:茶;
Malus pumila:蘋果;
Cedrus deodara:雪松;
Paeonia suffruticosa:牡丹;
Actinidia chinensis:獼猴桃;
Phyllostachys pubescens:毛竹;
Nelumbo nucifera:蓮;
Viola tricolor:三色堇;
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白玉蘭:Michelia alba;
紫荊:Cercis chinensis;
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玫瑰:Rosa rugosa;
大豆:Clycine max;
棗:Zizyphus jujuba;
葡萄:Vitis vinifera。

篇幅有限,更多內容請百度曹小值題庫網曹小值真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