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就是不要折磨別人
人生的境界是不要折磨別人,
剖析一個丁克族家庭說要把財產(chǎn)留給侄子。

前幾天和朋友一起吃飯,聽到了兩個小故事讓我這種細節(jié)高手不吐不快,換作是我我不會是這樣處理。
故事很簡單,一個丁克家庭,年紀大概40多歲,她侄子和他家關(guān)系很密切,而且侄子也明說了,以后他們的財產(chǎn)都是他的。就算再密切,也不允許侄子說我的東西是侄子的,這是我和他們處理得不同的地方。

第一,人都是有惰性的,眼看著你這里有幾千萬的資產(chǎn)遲早是他的,就算她再善良沒有非分之想,他可能潛意識里就不想再奮斗了。
侄子的人生重心全在如何迎合他了。人生只要奮斗,本來可以有無限種可能的,現(xiàn)在這些遙遠的遺產(chǎn),扼殺了一個人的努力念頭,而且是在侄子最需要努力的時候。
第二,因為你早早地扼殺了侄子的努力念頭,所以侄子走到最后路就很窄了,最后你的遺產(chǎn)不想給他就很大的麻煩了。
而你40多歲的人生,離終點還有一半,這么久的路,你很有可能50歲突發(fā)奇想生了一個,領(lǐng)養(yǎng)了一個,或者遇上更適合的養(yǎng)老托付人,這是意外,因為意外是無處不在的。
就算沒有意外,等到50歲的時候,錢掙得不如以前多想停下來享受的時候,你換個豪車,你的侄子就算再情商高,他也會想,這錢你本可以省下來留給我的,你干嘛要花這個沒必要的錢啊。
站在他的角度,你的豪車確實沒必要啊,你按這個花錢的速度,到死的時候可以花得一分不剩啊,你一分不剩,那我以前的將就和迎合不是白整了。

你看看,矛盾就這樣來了,而且是持續(xù)不斷的。
到生命最后的倒數(shù)階段,你想花一大筆錢保命,同時又需要得到侄子在病床的照顧,這個時候矛盾就更大了。
侄子就會想,你這樣保命下去,你的財產(chǎn)是真的一分不剩啊,這個時候大家可能就會撕破臉了。
所以,這樣的模式,很有可能最終是一場悲劇,畢竟別人的兒子不可能和你一條心的,你定下來的規(guī)則是誘惑別人,因為確實你也沒有簽合同,都是口頭,你也沒給對方任何安全感。
我們定下的規(guī)則,應(yīng)該是鼓勵別人,而不是這種誘惑。
如果你定下的規(guī)矩是時間的敵人,最后這個規(guī)矩一定會反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