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享樂主義及“享樂主義手冊”的進一步澄清
[文章]享樂主義手冊Hedonism—The Principle and the Purpose
我站在讀者的角度讀了一遍,措辭確實顯得有些傲慢、自大,但是正如我在文章最前面提到的,《享樂主義手冊》“是為我自己寫的”,還在正文中提到“手冊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警醒我自己”,所以寫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讀者,畢竟讀者就是我自己.
第二個觀點中“每個人都是享樂主義者,無論他們愿不愿意承認:舍生取義者、舍己為人者、舍小家為大家者,世俗意義上講都是視集體的或他人的利益高于自己的人“,我認為我對其解釋是合理的,但是,聯(lián)想之前的一篇文章:道德從何而來?也許,這些行為是出于道德,而并非快樂,而道德存在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為什么它會產生,而是它為什么必須具備.
我在那篇文章里提到:
這其實是個“幸存者偏差”的問題.
假設在一個正處于300多萬年前的平行世界,那里剛剛誕生了人類(也許不叫人類,而叫“猿人”).而這群人類,不想我們這個世界上所誕生的人類,沒有諸如“同情心”、“羞恥心”之類的道德——因此,他們不懂合作,好吃懶做,沒有人負責狩獵,沒有人負責采集(野果),即便餓了,也只是為了自己果腹而去獲取食物(但不會把食物分給其他人).
那個異世界的人類,就這樣,不懂運用人類最本質的優(yōu)勢(即合作,不明白為什么的可以去讀讀《人類簡史》),無法抵抗野獸的攻擊,甚至自相殘殺,不久就滅亡了.
所以,這是個“幸存者偏差”的問題,現實中的人類是所謂的“幸存者”.只不過,與我們比較的對象,那群不幸滅絕的“人類”,也許并不存在罷了. 作者:AarontheChouette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8404163?spm_id_from=333.999.0.0 出處:bilibili
所以,我在《享樂主義手冊》中似乎否認了道德的存在,認為一切都是理性在“作祟”,這也是不完全合理的.
但是,我們能不能說,依舊建立在原本第二條的邏輯之上,對于那些人(舍生取義者、舍己為人者、舍小家為大家者)等等來說,違背道德所帶來的不快,要大過于保全自己的利益所帶來的快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