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兒子胡作非為,結(jié)果創(chuàng)造了一句方言流傳至今。
如果你走在河南或者魯西南的大街上,有人問你“燒湯了嗎”或者是“喝湯了嗎”?如果你聽不懂啊也沒關(guān)系,我在這里跟你解釋一下,他是問你做晚飯了嗎或者是吃晚飯了嗎,這是當?shù)氐囊环N方言,人們把做晚飯叫做“燒湯”把吃晚飯叫做“喝湯”,這句方言有著非常豐厚的歷史文化,它的形成和朱元璋的一個兒子息息相關(guān)。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布衣天子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那可謂是多子多孫,朱元璋有26個兒子,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他的第23子朱桱(jìng)。這個朱桱出生于1386年,1391年被冊封為唐王,封地為河南南陽,是明代第一大唐王,由于此時的朱桱年紀尚小才7歲,所以沒有就蕃,一直留在京城居住,但南陽的唐王府已經(jīng)籌備建設。

直到永樂六年,22歲的唐王朱桱才前往南陽就藩,朱桱來到南陽后,就做了兩件事情,一是橫征暴斂壓迫百姓,二是大力修建王府,朱桱頒布了一道很荒唐的王令,那就是不許老百姓吃晚飯,因為老百姓晚上不勞作,所以讓他們把晚飯省下來,把口糧了上交王府。

當時有一名石匠,因為白天過于勞累,體力消耗太多,晚上下班回家餓呀,所以就做了一鍋野菜湯,這燒湯就會用火,用火就會有炊煙,結(jié)果被王府的人發(fā)現(xiàn)。石匠卻解釋說:“沒做晚飯,也沒吃晚飯,只是熬了一鍋野菜湯而已”,最終躲過了王府的懲罰。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老百姓紛紛效仿石匠在晚上燒湯喝,從此人們就把做晚飯叫做“燒湯”把吃晚飯叫做“喝湯”。
標簽: